课题研究《“求我养正”百年校训观照下的阳光教育行动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2016-11-19钱伟
钱伟
摘要:“引导师生建立阳光的生活态度,让教师享有幸福的教育人生,让学生拥有快乐的成长之路”,作为一所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百年老校——黎里小学秉承这一教育理念,立足校情,将“阳光教育”作为带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强力引擎,成为学校“内涵发展,提升品牌”的源头活水,铸就学校的办学特色。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追求卓越、崇尚阳光,充分关注每一个生命个体,践行“托起心中的太阳”的精神口号,展开了一系列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关键词:求我养正;阳光教育;行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4-010-3
我校主课题《“求我养正”文化引领下的阳光行动研究》是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重点课题。从2011年立项至今,在笔者的带领下,历时五年。我们遵循“把握研究关键环节”“统筹规划研究进程”“保证研究具体可操作”的原则,借助“层进式”分解法,将课题分解成若干子课题,成立课题研究的骨干教师队伍,分别负责某一子课题的研究,并在全校开展围绕主课题的微型课题研究。强有力的研究团队,为课题研究搭建了平台,使课题研究活动有序、高效开展,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课题基本信息与研究概况
1.课题的研究目标及达成情况。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引导师生建立起阳光的人生态度,提升师生的综合素养,最终实现学生身心两健、品学兼优、特长鲜明、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追求卓越、崇尚阳光,充分关注每一个生命个体,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我们初步打造了公平规范的阳光管理文化、丰富体验的阳光课程文化、和谐有效的阳光课堂文化、仁爱上进的阳光教师文化、自信生长的阳光学生文化、灵动雅致的环境文化,培养了一批阳光教师和阳光学生。
2.课题的研究内容及完成情况。本课题的重点研究内容为:阳光学生成长案例的研究、阳光课堂的研究及阳光课程的研究。我们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了国内外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寻找课题研究的生长点,形成课题研究的可行性方案,通过“阳光管理文化、阳光课程文化、阳光课堂文化、阳光教师文化、阳光学生文化、阳光环境文化”六大文化的打造,确立“学校特色文化”的评价制度,打造阳光教育文化的“内核”,提升学校的文化内涵。
3.课题的研究方法运用。本课题的研究我们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我们通过阅读国内外学校开展阳光教育的文章及理论书籍,借鉴优秀学校开展阳光教育路径、策略及失败经历,寻找适合我校校情的课题研究方法——在“求我养正“百年校训引领下,以物质文化建设和行为文化建设为着力点,培养具有黎小阳光教育烙印的学子。我们运用行动研究法,边实践边研究,以七彩课程突破口,以阳光智慧课堂的构建为着力点,边研究边总结,提炼了适合本校阳光教育的策略。
4.问题解决情况及操作流程。之所以确立本课题,是基于当时我校的校情,教师的职业倦怠,外来民工子弟所占生源比例越来越高及我校特色文化的转型等需求,通过几年来的研究和实践,在“求我养正”百年校训文化观照下,从文化育人诉求出发,对校园文化内涵进行深度挖掘与整合,逐步提升了学校文化力,最终达成培养人、成就人的目的。我们的操作流程为:学习中提升对本课题的认识;围绕研究重点,逐步探索实施策略;边研究边实践,相机调整和修正研究的方向和路径。
5.在同一研究领域的创新。“求我养正”是我校的校训文化,“求我养正”文化引领下的阳光教育,是从心理教育的名校基础上走向的阳光教育,更多的具有心理成长的色彩,更多的具有激活学生的心灵、丰富学生心灵的色彩。我校阳光教育涉及的内容有阳光管理、阳光校本课程、阳光评价、阳光课程、阳光师生阳光心育品牌,是从点状思维发展到系统思维,相比其他学校的阳光教育,这是一个极大的提升。
二、课题研究实践探索与理论认识
(一)实践举措
1.公平规范:阳光教育观照下的管理文化。
近年来,我校一直努力打造公平、规范的阳光管理文化。以“暖人心、聚人心”为特征,以“情感+制度+文化”的管理模式为特点,使其贯穿到学校管理的整个过程,形成“阳光管理”的独特文化。
(1)建立有序的阳光管理机制。学校有序管理的前提就是建立一套有序的规章体系。我校的管理力求做到:一“实”、二“细”、三“公”。一“实”,即落实;二“细”,即细致与细心;三“公”,即指公开、公平、公正。学校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各项“阳光考核制度”,组建了“师生智囊团”,充分发挥“年级组”、“教代会”、“师生智囊团”、“家长委员会”等基层组织的监督作用。学校定期召开座谈会,将师生对学校的建设与管理、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学生的学习与管理以及后勤管理等方面的意见建议纳入阳光管理中,提高教师、学生自我教育、管理、服务和防范的意识。师生智囊团也是我校集中群众智慧,融洽干群关系,增进相互信赖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学校多次召集智囊团成员进行交流,共同商讨了学校各种事项,为学校的管理和发展献计献策。学校对于师生提出的意见,也给予了及时的反馈和落实。
(2)打造人本的阳光管理文化。学校管理文化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应立足于“人”,着眼于文化育人。学校的管理不单单是学校文化建设,更重要的是一种学校文化精神的塑造。文化管理不是一种模式,可以顺手拈来,它是我们追求的一种管理境界。为实现这样一种管理境界,我校力求通过建设学习型的学校来达到它。学校通过为教师订阅报刊杂志、邀请专家讲座、教师外出参观学习、教师社团建设等形式,不断提升教师的文化素质、思想素质、专业素质,使教师逐步形成团队的价值追求,并在这样的核心价值中学会自我反思,实现自我管理。
2.丰富体验:阳光教育观照下的课程文化。
“阳光教育”尊重每一个孩子,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独特体验。阳光课程创建和发展的基础是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和氛围,增强学生“乐学”的情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阳光的课程文化需要每一位教师都能以阳光般积极的态度走近学生,以阳光般的热情去温暖学生,以阳光般不息的能量研究课程、开发课程。
(1)丰富与个性。学校校本课程就是七彩调色板,让孩子们在课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颜色,释放自己独特的光芒,为学生打造七彩人生。我校将陆续把已开设的校本课程进行体系分类,打造七彩阳光校本课程。基于教师自身专业或非专业素养,每人开发一门课程。整个学校立足于学生的生活世界,满足其自身的发展需求,开发各种类校本课程。坚持人人参与的原则,开设阳光心理教育课程;阳光体育活动课程,如轮滑、兵乓球、篮球、足球等;阳光艺术校本课程,如合唱、绘画、舞蹈等;棋类校本课程,围棋、象棋等;学科拓展类校本课程,阅读与欣赏、阅读与写作课程,以及科技类校本课程等。
(2)过程与体验。教师和学生不是校本课程的简单执行者,而是校本课程的创生者。学校探索“四定四有”的管理办法。四定:定教师,定时间、定地点、定班级。四有:有教学计划、有活动记录、有过程考核、有成果展示。学校遵循重过程、重应用、重亲身体验、重全员参与原则对校本课程的实施进行评价,将评价贯穿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全过程,重点评价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积极性,评价学生的参与和体会。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多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时间与想象、创造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因材施教,灵活地作出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3)传承与挖掘。在“十一五”扎实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我校将继续重视学生的阳光心理健康,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教育情境,培养健康向上的班风,学风。通过大型心理活动、主题班会、心理剧、家长会等为我校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心理调节氛围和环境。学校在原有心理咨询室和感统训练室的基础上,根据教育局的要求建设“阳光学生训练中心”,安排所有学生轮流进入活动。
3.和谐有效:阳光教育观照下的课堂文化。
课堂教学是阳光教师专业成长、生命价值体现的一方沃土。关注课堂,关注教学是打造“阳光学校”的突破口。每一位教师都要树立“人人都是阳光教育的实施者”的观念,实施课堂改良工程,把“微教研”(微型课、微课题、微观察等)作为研究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的主要途径,把课堂教学“研究模式——形成模式——走出模式”作为课堂教学改良的路径。
(1)巧搭台,锤炼师能。开展“六课”制度,所谓“六课”,就是名师观摩课,新教师亮相课,青年教师优质课、中老年教师风采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家长开放课。所有开课活动,均需围绕教研主题。我们将每年4月确定为“阳光课堂教研活动月”,围绕“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和有效落实”打造阳光课堂,要求每位教师把“精确书写教学目标”作为备课重点,把“分步落实教学目标”作为实施重点,把“测量教学目标达成度”作为评价重点,构建“阳光课堂”。
(2)建模式,形成风格。通过打造阳光教师师德、师能,逐渐形成我校阳光课堂的风格。变“课堂”为“学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营造温暖、自由的学习氛围,为学生点亮学习的兴趣。阳光的课堂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做到“五个一”,即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回善意的提醒、一个亲切的微笑、一次思维的碰撞。“四优化”,即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环境;优化教学结构;优化作业练习。“三带进”,即把微笑带进课堂;把问题带进课堂;把阳光的理念带进课堂,逐步形成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授课方式。通过打造阳光课堂文化,让师生享受幸福的课堂时光。
(3)改训练,创新评价。我校建立阳光个性化作业体系,从作业布置方面进行改革,开发个性作业体系,变传统作业形式为课后作业个性秀,称之为“阳光创意作业秀”。学校一方面利用班级走廊、特色展板等展示学生个性化作业成果;另一方面摒弃一刀切,采取分层作业,关注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使所有学生都能获得正面评价,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4.仁爱上进:阳光教育观照下的教师文化。
教师以人格魅力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水平,做到“教学有境界,个性有境界,育人有境界”。我校将以“阳光老师”的评价为重点,进一步改进师生关系,营造充满生命活力的阳光校园。
(1)培育教师进取意识。学校将积极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树立我校教师良好形象。“阳光教师”应该是会教善教的老师,学校要通过树立“培训是给教师终身的福利”这一观念,引导大家牢固树立“自身专业成长是最大的收获”这一思想,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主体,构建以校本培训、教研培训、课题研究相结合的教师学习培训模式,激发每一位教师的自觉实践与热情参与。
(2)铸造教师仁爱师德。阳光管理的核心是尊重人、发展人、塑造人,我们要把关注教师的生存质量和身心健康放在首位,做到“三到位”和“三落实”。“三到位”即氛围创设到位、心理沟通到位、休闲运动到位。开展“主要领导邀约谈心活动”,接纳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倾听教师的心声。利用小型多样的娱乐活动,让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能做到劳逸结合。本学期起,学校在新的形势下尽力安排资金用于教师开展“争做阳光教师,享受阳光教育”活动,开办“阳光教师系列社团”,形成了瑜伽、烘焙、太极、种植、编织等社团,努力做到“三落实”:制度落实、活动落实和资金落实。
(3)构建教师阳光评价。“以人为本”提倡对教师进行分层评价、激励评价、多元评价,学校在实行绩效考核的基础上对教师进行“阳光”评价——适当位置建设教师“成长林”,及时记录成长资料,激发教师发展欲望,加速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教师节,在校内评选“阳光教师”(“仁爱奖、智慧奖、健康奖和上进奖”)。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激发了老师们的工作热情。
5.自信生长:阳光教育观照下的学生文化。
阳光学生,富有朝气,活泼好学,自信进取,乐学会学,个性鲜明。阳光学生是阳光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最终结果。未来几年,我们要转型学校特色,以学校文化建设为主题,为学生发展创造合适的条件;转型课程建设,以多元为特征,为学生发展铺设可选择的平台;转型社团建设,以自主为理念,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个性路径。
(1)学会感恩师长,塑造阳光达人。我校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以“实施感恩教育,塑造阳光达人”为突破口,精心构建高品位、深内涵、有特色的校园“感恩大环境”,使感恩教育成为促进全校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一是精心制作了展板,创建校园感恩环境;二是开展“四个一”感恩教育专题活动,做到“三结合”。“四个一”感恩教育主题活动,即每月召开一次以感恩为主题的班队会,每月出一期感恩教育专题宣传栏、黑板报,每学期办一期以感恩教育为内容的手抄报,每季度举办一次“感恩体验我先行”征文(作文与诗歌创作)比赛。“三结合”,一是日常感恩与节日感恩相结合,感恩教师与感恩同学相结合,感恩家庭与回报社会相结合。
(2)搭建阳光舞台,彰显学生自信。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此,我校启动了以“张扬个性,展现魅力”为主旨的“璀璨舞台”活动。经过个人申报、班级推荐、再到校级表演,最后评出各方面的“阳光才艺之星”,激发学生内在的兴趣,引导他们充分挖掘自身潜能。我校还充分利用各种节日活动,传承阳光节日文化,结合重大节日、学校传统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阳光活动”。
(3)确立阳光评价,保障学生生长。进一步完善“阳光达人”评价体系,规范开展“阳光达人”评选活动。每年六一儿童节,学校设立不同阳光少年称号,主要评选“仁爱达人、智慧达人、健康达人和上进达人”。在原有基础上,增设“红太阳奖”和“金太阳奖”。
6.灵动雅致:阳光教育观照下的环境文化。
学校应是“最吸引人的场所”,而要将学校建成一个“最吸引人的充满阳光的场所”,其基本要素之一就是让校园拥有美丽和谐的环境。融教育性与美感为一体,师生在优雅的环境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逐渐形成高尚的品德和艺术修养,达到环境育人的境界。
(1)重新修缮、规划校园“阳光文化长廊”。以“阳光校园”建设为主题,我校在环境美的工程上突出“阳光”特点,不管是校门口的“阳光宣传橱窗”还是走廊的“班级魅力秀”各楼层的主题走廊(春、夏、秋、冬)都在用“无声的语言”诉说着“美”的意义,育人功能明显。同时,加强功能室文化建设,结合学科特点布置了主题鲜明、针对性强的文化设施;完善宣传阵地建设,积极利用《太阳》校报、校园网、特色宣传栏等阵地,提高校园文化层次,体现学校的办学思想,让环境成为一部无字的教科书,一种潜在的教育因素,使师生触景生情,随时随地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并依情导行,时时处处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
(2)集思广益,全面打造各具特色的阳光教室文化。根据学校“阳光教育”总体部署,倡导百花齐放,各具特色,让教室真正成为班级表现自我,教育优化个性的场所,各班拟订了班级目标、班风、班训、班级口号,体现了班级精神风貌。教学楼内一句句醒目的提示语,一幅幅充满童真的书画作品,都是活动中孩子们的创意与杰作。而在个性化班级的创建中,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一展自己的特长,他们或以生动的图片布置板面,或以自己的摄影、书画、手工作品展示本班级特有的文化色彩,其想象力、创造力之丰富叫人动容。
(二)实践成果
五年来,学校在“铸就阳光精神、打造阳光校园”工作总思路的引领下,在公平规范的管理服务的支持下,营造人文童真的“阳光校园”,构建和谐有效的“阳光课堂”,开展童趣同乐的“阳光活动”,以不断探索“阳光教育”,培养“阳光师生”。
1.学校文化建设持续推进。为实现教育的转型,提高特色建设的文化品位,我们结合学校实际,营造了阳光特色环境文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我们的文化建设力求走向整合,走向课程,精心打造校园物质文化的同时,打造制度文化、行为文化,提高文化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提升特色学校建设的品牌和档次。为变课程教学为课程文化,我们在借鉴各类教材的基础上,注意开发生成性教材,并自编校本教材——《求我》、《活力门球》、《悦读》、《黎川春晖》。经过两年的实践使用,我们觉得校本课程的建设还要体现班级的特点,因此,近两年,我们选择了逐步从校本课程的研究走向班本课程的研究,以“扎根校本,聚焦班本”为原则,一方面坚持校本课程的常态化开设,另一方面则着力于七彩班本课程的开发,形成了富有我校特色的七彩班本课程体系。
2.阳光师生绽放异彩。经过几年来的研究与实践,教师专业发展不断获得提升。学校获2012—2014年教育科研转型先进单位,“十一五”主课题获得吴江区首届精品课题;《农村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获2013年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11-2013年吴江区骨干教师评选中,有两位教师获得区“教学能手”,两位老师获得区“教坛新秀”,一位老师获得区“教科新秀”,三位老师获得区2A级优质课教师称号,有多位教师在各级各类的比赛中获奖,并有多篇与课题高度相关的论文发表于各级各类杂志。《“阳光教育”彰显学校文化气质》发表于《江苏教育研究》,《校本·班本·生本》发表于《江苏教师》,《阳光教育体系下的小学数学阳光课堂探微》发表于《中学课程辅导》,《从教师出发:课程意识的建树策略》发表于《校长》,《阳光评价,探究学习正能量》发表于《教育》等等。在江苏省诗歌竞赛、江苏省书签制作大赛、江苏省金钥匙科技竞赛、苏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小学生创新创意金点子比赛等比赛上,我们黎小的学子屡获佳绩,这也与学校的阳光教育密不可分。
(三)理论认识
1.清晰了“求我养正”文化引领下阳光教育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
文化内涵:本课题中的“阳光教育”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教育,一种“和谐幸福”的教育,它的特质是仁爱、智慧、健康、上进,这四种品质,分别指向道德与行为、思维与文化、身体与心理、态度与意志。“求我养正”是我校历时百年形成的校训。“求我”即求健康真我,“养正”即养天地正气。课题价值取向:赋孩子健康成长以阳光,赋教师创意人生以阳光,赋家长美好期望以阳光,赋学校内涵发展以阳光。
2.确立了“求我养正”文化引领下阳光教育的具体实施策略。
播洒阳光:建设人性化的阳光管理制度,营造人文童真的阳光校园,以境诱人;追逐阳光:打造丰富与体验的课程文化,构建智慧仁爱的阳光课堂,以悦育人;享受阳光:开展童趣同乐的阳光活动,搭建丰富多彩的阳光舞台,以趣励人;聚合阳光:评选“阳光教师”、“阳光学生”,以榜样照人。
三、课题研究反思
课题研究即将结题,我们觉得“阳光教育”的探索之路仍然很长很长,有待研究与解决的问题仍有很多很多。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阳光教育”追求教育的理想高境界,但现实教育中,难以完全摆脱急功近利的浮躁性,影响了课题研究的效度体现。二是七彩阳光校本课程开发上需作进一步深化。“七彩阳光”校本课程体系中除了《活力门球》、《求我》、《悦读》、《黎川春晖》四本教材比较成熟之外,其他课程暂未形成体系,我们觉得还应该与时俱进,寻求其他资源的融入。三是教师成长专业素养上需作进一步提升。“阳光教育”得益是学生,而关键在教师,再好的教学理念,再丰富的教学资源,都是离不开教师在一堂堂课上去诠释的。当我们把阳光的课堂打开之后,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待提升。如此种种,有待我们在继续研究中去消除与避免。目前,我们在研的省级课题《“求我养正”百年校训观照下的阳光教育行动研究》,意图在下个阶段,深入课堂这个课程实施的主阵地、智慧生成与发展的演练场,探索实现“民主、和谐、灵动、高效”阳光课堂。
“阳光教育”是一种极具人文精神的教育,其内涵充满着无比丰富的想象,我们的实践和研究只是从一个侧面为揭示和实施“阳光教育”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尽管这种探索还很初浅,但探索之路业已迈出,我们将会永不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