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敏锐的感受 细腻的描写

2016-11-19罗显德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抒情散文春意萧红

罗显德

抒情散文的最大特点是抒情,但是就抒情而言,也有优劣之分,能将情感抒发得富有感染力,就需要特别的功力了;而要将这种情感引得学生能生发“同感”,则更需一番努力。本文以《春意挂上了树梢》教学为例,领略作者萧红独特的抒情风格,探究如何引领学生赏析抒情散文。

一、深度理解课本

就创作而言,萧红的这篇《春意挂上了树梢》情感浓郁,深沉地抒发了她对生活在社会下层百姓的悲悯与同情之心。与一般作家不同的是,萧红的作品多抒写自身在个人经历中体验到的情感,而且在感受上表现出其敏锐性,在描写上表现出细腻性。

(一)创作的敏锐性

关外的阳春三月表现出不一般的特色,“花还未开,人们嗅不到花香”“马路上融化了积雪的泥泞干起来”“橱窗里的花已经开了,草也绿了”;大街上,“春在歌唱”,但作者敏锐地捕捉到春天里的另外一种歌声“大爷,大奶奶……帮帮吧!……”“我的腿冻坏啦!大爷,帮帮吧!唉唉……”;瞎人扭歪着头在隔道拉起手风琴,但不是春天应该有的调……置身于这样的春天里,作者并没有单纯地像文中的汪林等人一样,享受春天的快乐。她敏锐地感受到与春天、春意相背离的悲哀,这种敏锐性是一位优秀作家必须具备的品质,萧红做到了,所以她是优秀的,她的作品是不朽的。

(二)描写的细腻性

春天来了,大街上的人们表现各异。对此,萧红的描写相当细腻。“街头的白杨树蹿着芽”“马车夫们的大毡靴叶不见了”,那个叫花子“嘴里吃着个梨,一条腿和一只脚肿得把另一只显得好像不存在似的”,在大街上,与外国人在一起的,“少得只有七分之一,或八分之一”“墙根,转角,都发现着哀哭”……萧红用极其细腻的笔法描写着春天来临时那些无助、哀哭的下层人民,细腻中带着深沉与悲痛,细腻中带有呐喊与呼唤。可以讲,萧红虽没有继承鲁迅先生“画眼睛”的手法,但人物描写的细腻性和对麻木不仁的国民劣根性的揭露及对其悲惨命运关注的呐喊精神在一脉相承。

萧红的这篇《春意挂上了树梢》对于当时的文坛可谓是注入了一针清醒剂,让人们深思造成这种情状的原因,引领更多的文艺青年用文艺的方式关注社会,与时代共呼吸、同脉动。当代作家,乃至当代青年学生,都应学学萧红的这种心忧黎民百姓、敢于担当的优秀文人气质。

二、理解后的教学设计

在最近的一次公开课上,我将对作品的深度理解运用到本课的教学设计上,效果显著,现简要介绍如下:

课堂直接由契合课文第一段内容的春景导入,引领学生进入春天情境,生发春意。接着直接切入本文的结束段,突出全文主旨的语句“但快乐的人们,不问四季总是快乐;哀哭的人们,不问四季也总是哀哭”,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总是快乐的人是谁?总是哀哭的人是谁?”“是什么导致了有的人总是哀哭?”“文中提到的春天属于谁?”学生根据这些精心设置的提问自主融入文章情境,揣摩一系列的细腻描写的语句,在反复品味中理解萧红抒发的深沉而复杂、多元的真挚情感。作为拓展,课堂上,我要求学生学习萧红在这篇文章中运用的对比手法,敏锐地关注发生在身边的社会故事,通过细腻的描写抒发真挚、多元的情感。

从教学效果看,改良后的教学效果大大提升,究其原因,有三种改变起了作用。

(一)由抽丝剥茧式的解题转变为倾心品读

毋庸置疑,教学必须面对高考,但仅仅为了高考而开展教学,那这样的备考功利化太强,人文性严重缺失。可怕的是,当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大多行走在这样的道路上。实际上,我们所有语文教师都要思考一个问题: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与一篇文学类文本阅读的价值能等同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但是我们不少同行却一直孜孜不倦于这样的低效劳动,一篇思想性、人文性突出的文章竟然被肢解得体无完肤,学生在这乏味的学习中,思维变得枯竭,思想变得模糊,真乃大罪过也!从实际情况来看,学生的解题能力也并未得到大提升,每年高考文学类阅读的平均得分率都在50%之下。有没有一种阅读方式可以使得学生的思想素质和解题思维能力都能得到提高呢?当然有,那就是倾心品读。以《春意挂上了树梢》为例,作为一篇经典的抒情散文,它的情感真挚、复杂,如果以本文开头部分提到的方式去品读,效果自然不一样。首先,要引导学生进入文章情景,竭力与作者用同样的敏锐性感受文中描写到的景物、人物、事件。在这过程中,要注意作者表明情感倾向的词语,它们能帮助学生迅速感受到作者要抒发的情感。再者,教师要引导学生品读作者细腻性的描写语句,在细细把玩中,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例如在刻画汪林时,写到“她又换一套衣服”,“和树枝发出的芽一样的颜色”。这里,作者是意图说明她与那些外国人一样在享受春天,与瞎人、坏了腿的人……境况不同,她无法体会他们的春天里的“冬天”遭遇。

(二)由被动鉴赏转变为主动鉴赏

抒情散文的理解不能由教师代替学生完成,事实上,初教这篇文章时,我的做法就是让学生被动接受我的讲解:抒情散文情感抒发的真挚性、复杂性等等。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一些知识性的东西,至于换成另外一篇文章再来鉴赏,效果不甚了了。因为学生的抒情散文鉴赏套路和能力都没有最终形成。没有蹒跚学步,就指望小孩能健步如飞,怎么可能?为此,重新执教这篇课文时,我有意退隐,只是给予学生关键性的提醒,运用几个简单的提问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情感的真挚性和复杂性,让学生自主总结本文情感表达的独特方式——对比,并让学生将这些迁移到写作中,做到学以致用,使学到的知识变成牢固的能力。

(三)由粗放鉴赏转变为细腻鉴赏

时下课堂,不少教师以学生自主性为由,引导学生开展粗放型鉴赏。实际上,这种鉴赏属于浮在表面的鉴赏,属于蜻蜓点水式的鉴赏。事实上,就拿高考而言,题目的设置越来越细,需要考生细致鉴赏文本。在第二次执教中,我就引导学生就快乐的人们和哀哭的人们为一条线,让学生细细梳理出文中写到的不同人物。进而分析在春天背景下,为何有人快乐,享受到春意,而有人哀哭,身处春天,但又如深陷隆冬?在这一步步的细腻分析中,文章的创作主旨一点点明了。从平时的访谈中,笔者发现不少学生对于抒情类散文的阅读缺乏细致分析,更多的是大而化之地讲讲情感表达的方向,例如伤感,至于怎样的伤感,很少提及。这是绝大多数学生的硬伤,抒情散文更应沉入其中,深入、细致分析情感兴发的缘由,兴发情感的种类及手法。

抒情散文是作者真情的流露,只有具备了敏锐的感受力,对各种描写进行细腻分析,抒情散文才会变成作者、学生、教师情感交流、碰撞的舞台。

[作者通联:陕西平利县中学]

猜你喜欢

抒情散文春意萧红
《萧红传》
——一本能够让你对人生有另一种认知的书
拾一抹春意,书一笺花事
春意客厅
萧红:不要在寂寞时做选择
春意
抓依附之巧教好抒情散文
浓浓的年味,暖暖的春意
论影像萧红的呈现与接受
浅析苏教版初中《语文》抒情散文类文章的语文味
中外抒情散文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