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适需教育·和合文化”为引领 实现师生与学校共同成长

2016-11-19时诚

基础教育参考 2016年4期
关键词:师生学校文化

时诚

自2010年起,山东省新泰市翟镇初级中学以“适需教育·和合文化”的核心理念引领学校发展,实现了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幸福成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树立“适需教育·和合文化”的核心理念

“适需教育”,就是在教育教学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素质教育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坚持因材施教、适性扬才的原则,适应学生个性发展、教师专业成长、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

“和合文化”,即在实施“适需教育”中,以推进“幸福教育工程”、建设“和美校园品质教育”为载体,营造“学生和乐、教师和睦、校园和美,学生合作共长、教师合力共进、学校合一共赢”的校园文化,让学校成为师生交流互动共同成长的场所,实现学生、教师与学校的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在此指导下,学校确立了“精细管理、精致教学、精品育人”的管理观、“彰显个性,做更好的自己”的学生成才观和“品质立人、质量立业、健康立身”的教师发展观,逐步形成了“团结、勤奋、求实、进取”的校风,实现了学校的内涵式转变。

二、营造“适需教育·和合文化”的管理文化

一是制度规范,理念先行。学校通过教代会,充分讨论并制定了《翟镇中学章程》等规章制度,让核心理念深入教职工的内心。每一个进入翟镇中学的教师,都要进行“适需教育·和合文化”学校精神文化的学习,接受各种制度规范的培训。学校营造的浓厚的文化氛围,使制度规范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的行为习惯,达到了规范人、发展人的目的。

二是全员参与,创新举措。充分发挥每位教职工的主观能动性,让全体教师都成为有关制度的制定者、学校文化的实践者和坚守者。教师发展性评价实施方案的修订,教科研考评细则的出台,教职工参与教育活动考核方案的拟订,先进教研组、备课组的评定,文明年级部的评选等,这些独具学校特色的举措无不彰显着“适需教育·和合文化”的理念。

三是以人为本,服务师生。由教师代表、家长代表、总务处组成的学校餐厅管理委员会保证了师生膳食的安全、营养,学校餐厅变得像家一样温馨;银杏小道、水杉树林等组成的清新怡人的校园环境,让师生每天都能心情愉悦,乐教乐学;泰安云平台数字化校园系统的充分使用,有效提升了教师的现代化教学水平。

三、打造“适需教育·和合文化”的教师专业发展文化

“师德高尚、教学高超、幸福感强”是“适需教育·和合文化”的教师培养目标。学校搭建多种平台,通过多种途径,调动广大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促进专业成长和教师梯队的形成。

一是做好规划,明确目标。学校指导并组织教师认真做好“个人发展三年规划”和年度专业成长计划。通过引导教师对自身优势和不足的分析,帮助教师进一步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同时抓好个人反思这一关键环节。期末根据个人发展规划的年度目标,从“学期目标达成度、有什么好的做法、还存在哪些不足、今后努力的方向”等四个方面反思一学期的自我发展情况,进一步明确目标定位,落实改进措施。通过教师自行设定目标、学期反思、自我改进,构建了教师自主发展的新机制,促进了教师的自主发展。

二是文化浸润,提升境界。学校每年寒暑假利用集中学习时间,选择高质量的培训材料,供教师阅读学习。同时,学校创办教研刊物和文学刊物,每月印发教师的学习心得和文学作品。加强互动,分享智慧,注重实质,共同成长,让思想始终引领着教师成长。

三是活动引领,创设平台。首先,开展亮点展示活动。学校定期开展教师亮点展示论坛,交流展示自己工作中的亮点和独特的教学策略及技巧,实现教师间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其次,进行问题破解招标。为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学校及时征集教育教学中的疑难问题,由教师个人或教师团队招标研究解决。在研究中,学校及时提供支持帮助,通过小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研究能力。最后,评选精品项目。学校开展精品课、精品课例、精品教案等项目的评选活动,并适时对优秀教师进行评比表彰。

四是分层培养,加速成长。学校按照“精准培养、逐级提升”的原则,认真实施青蓝、骨干、名师三大教师培养工程,培养优质的骨干教师梯队。同时将达标汇报课、研究展示课和示范引领课等课堂教学活动常态化,让教师在各种活动中接受历练,开阔视野,增长才干,加速成长。

四、构建“适需教育·和合文化”的

校本课程与综合活动文化

在“彰显个性,做更好的自己”的学生成才观的引领下,学校开设了系列校本课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一是“适需德育”让品行更优良。“适需德育”以“责任心教育”为切入点,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细化德育目标,编制了“适需德育”校本教材《做有责任心的人》。同时,实行“全员育人导师制”,每一位科任教师都是学生的“导师”。“导师”随时结合学生的表现进行指导,不断强化思想认识,提高自律能力,规范言语行为,养成良好习惯,让学生的道德品质日臻完善。

二是“主动发展日”让发展更自主。学校开展了“适需教育之主动发展日”活动,按照“教师自主确定课程—学生选课—学校认定”的流程确定课程内容。学校严格审核、统筹协调后向学生公布。学生跨年级、跨班级自主选择。根据学生选择情况,学校最终确定课程的开设。现已开设了衍纸画、面具制作、花样轮滑等40多门活动课程,构建了较完整的活动课体系。2013年学校成为泰安市排球训练基地,2014年“民间面具”成为“泰安市优秀中华传统艺术文化传承项目”。

三是阳光分班让心灵更阳光。根据学校现有教学资源和学生发展需求,设置了三类课程套餐:自主发展类、创新提升类、拓展体验类。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学业基础等因素,自主选择相应套餐班级。“阳光分班”重点考虑的是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才艺的差异,而不是传统的考试分班模式。这样基本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公平和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力,最大程度满足了学生发展的需求。

除以上四种措施外,学校还变被动为自主,建构了“适需教育·和合文化”的课堂教学文化,以及变特长为品质,打造“适需教育·和合文化”的特色校园文化。其中,前者通过范式研讨,探究教学策略,通过学科特色,实现减负增效,通过自主学习,突显学生主体等具体措施来实现;后者通过营造书香校园,积淀人文底蕴,开展社团建设,实现“和合”发展等具体方法来实现。

总之,学校以“适需教育·和合文化”为引领,落实了素质教育要求,为师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实现了师生与学校的共同幸福成长,成为区域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学校。

(责任编辑 杨晶晶)

猜你喜欢

师生学校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谁远谁近?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学校推介
麻辣师生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曹隽平师生书法展作品选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