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的成长插上幸福的翅膀
2016-11-19蒋志华
蒋志华
第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接近半数国民基本不读书。这样的数据不由让人一震。在当下,父母们重视艺术教育,把孩子送进这样或那样的兴趣班。其中不乏作为老师的我们。细细究来,培养孩子的爱好兴趣有着不少好处,在其背后往往遗弃了最最为重要的东西——阅读习惯的培养。殊不知孩子的学习成绩与阅读量成正比。或许是因为阅读是无形的,无法像绘画、音乐那样直接展示出来。但请你无限相信阅读的力量。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一种主要手段。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阅读推崇备至,他曾说过:在小学里,独立阅读在学生的智力发展、道德发展和审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在《给教师的建议里》一书中不下百次谈到了阅读,他认为那种只会死读教科书不会真正阅读的人,是“不善于思维”的人,是将“受到精神空虚的威胁”,并由此“产生许许多多的灾难”的“命运不值得羡慕的”人。
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真正重视起来的又有几人?学生的阅读现状令人担忧。我们学校地处都市边缘,是一所农村小学。外来务工子女占学校总人数的三分之二。由于家庭收入和家长素质双低原因,大部分学生家中藏书甚少。所拥有的书籍有明显的功利性,以作文、学习辅导书籍居多。他们认为孩子的学习是老师的事,并一再叮嘱他们只要把老师讲的记住就行。一部分家长只是拼命用金钱来弥补孩子的感情,买玩具、衣物等。因而,放任的孩子们回家后不是满世界的疯跑打闹,就是看一些娱乐性很强的电视节目,找快乐寻开心。在孩子的意识里没有阅读。而且有一个怪现象,随着年级升高,课外读物反而更少。一少部分家长有培养意识,为孩子买回书后却缺少阅读方法的指导,使书籍束之高阁,成了家里的摆设。学校图书室也因种种原因形同虚设,极少开放。加上学校语文教学缺乏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系统指导,只有个别教师比较注重,而大量的学生阅读习惯差,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表现出语言表达能力差,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词汇量少,语言平淡;怕写作文,一遇上作文就愁眉不展,语病多,错别字、病句屡屡出现;缺少对语言的鉴别能力。这些直接影响语文素养的发展。
学生产生这样的不良行为归根到底还是缺乏兴趣、少于方法、没有习惯所造成的。解决好这些方面,阅读良好习惯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尽管这里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原因,但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有着责无旁贷的责任,结合具体原因,提出以下对策:
一、教师先行,提升自己
陶行知先生说:“想有好学的学生,须有好学的先生。”老师爱阅读是对学生的最好的垂范。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做一个爱读书的老师,能让学生“爱乌及乌”。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阅读的引领者,而不是只读的就是教材、教辅资料和学生的练习册。至于其它的阅读,一些老师说没有时间,或者没有兴趣。教师的阅读主流,本质上是一种职业行为阅读,缺乏的是专业发展式阅读与生命成长式阅读。这样,从整体上讲,就不可能形成对学生进行暗示、导引与示范的阅读文化环境。改变学生,先改变自己。教师应该爱读书,博览群书,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知识层次,有着深厚的底蕴后方可影响自己的学生。
二、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做阅读的点灯人,播下幸福的种子。鼓励学生多读书,有意识地保护学生的读书兴趣,结合学生年级特点,推荐阅读书目。低年级要以识字为主,借助拼音读短小有趣,浅显易懂,故事性强的书籍;中、高年级要以经典作品为主,少儿文学、名人传记等。
三、营造阅读氛围
(1)建立班级图书角,这是个很老的办法,但它同样适应新时期。开学初便动员学生捐献爱心书籍,建议大家把自己的书放在图书角。“书非借不能读也”,大家交换阅读。有的学生自己的书不愿读,可是对别人的书很感兴趣,总想借阅着来读。教室有了书香氛围,学生阅读有了量的保证。
(2)保障学生读书时间。本应书声琅琅的校园,在应试教育下,为了分数,老师和学生似乎都无暇去读书。没有整块的时间,就用零散的时间,让学生学会挤时间读书。我校学生早晨到校时间较早,很多学生都在上课前一小时就到校了,就可以让大家读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每天中午抽一定的时间(20分钟左右)组织学生进行阅读。这些时间,可以安排一些优秀的学生组织开展,如诗歌背诵、朗诵散文;介绍自己喜欢的图书,让学生来推荐好书,学生更容易接受。这些活动以课外阅读的内容为主,促使他们阅读。另外要切实减少课时作业。学生想看书,但没时间,每天下午放学已是五、六点,课外作业要做到八点、九点。学生也不是铁打的,那来的时间看课外书。另一方面教师应努力提高课堂效率,课外作业应适当、适量,把属于孩子们的时间、空间还给孩子们。
(3)提倡亲子、师生共读。学生课外阅读,很多时间应该是在家庭完成的。所以,家庭环境,家庭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每次开家长会,要向家长介绍阅读给学生带来的好处,向家长介绍辅导孩子读书的方法,转变家长眼里只有分数的观念,树立阅读培养意识,取得家长的配合。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制定阅读计划,共同阅读,或者在孩子读完一部书后,给自己讲主要内容,或者家长和孩子比赛读书等。同时提倡家长多读书,为孩子树立榜样。
教师身教重于言教,老师轻松愉悦与孩子一同阅读就是孩子读书的动力。老师在阅读时的愉悦直接感染着班里的每一个孩子,老师精神专注地去读,就是无声地在告诉孩子:值得我们认真去读!老师心情愉快地去读,就是明确地在告知孩子:读书很有乐趣,只有乐读的人才能体会到!我们每天这样带领孩子轻松愉悦地读上一节课,一个月,一个学期……之后,孩子自己都会把阅读当作一种重要的学习,什么样的孩子能不跟着我们读呢?
(4)开展读书活动。通过开展“讲故事”、“读书汇报交流会”、“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诗歌朗诵比赛”等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使之保持旺盛持久的读书热情。
四、课外阅读课内化
曾有人言“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因此语文教学效果真正的源泉是课外阅读。所以,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也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阅读习惯和能力的形成不能仅靠课堂上少数的课文阅读获得较大的提高,而要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运用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得到提高。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迁移规律,把课内所掌握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就要根据课本里学习的内容向学生推荐相关的经典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沟通课内、课外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广泛的阅读,阅读习惯和能力就会因量的迅速增加而产生质的变化,学生能力得到提高,思想得到升华。
总之,让孩子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让他们一生一世与书为伴,让阅读成为他们终生的习惯,让阅读成为孩子的一日三餐,能紧握阅读这把金钥匙去打开智慧之门,启迪心智,让课外阅读为孩子的成长插上幸福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