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历史教学课堂导入的有效性
2016-11-19林银妹
林银妹
【摘 要】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如何使课堂更加有效,课堂导入的作用是不容低估的,本文通过介绍几种课堂导入法,来论证一堂成功的历史课与有效的课堂导入是分不开的,从而达到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课堂导入;有效性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高昂的情绪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则会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一个好的课堂导入,能引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触动学生情感。因此,要想历史课引人入胜、扣人心弦,首先要注意课堂导入艺术。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导入?本文通过具体案例介绍几种导入法。
一、层层设疑导入法
这是一种上课之初通过设置问题以及激发学生求知欲所引发的回忆、联想与思考,在此基础上所产生的欲望探究与学习导入方法。这不仅让学生回顾了前面的知识,还可以使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之中有一种成就感,从而激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以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第四节为例:
提问:同学们都看过古装影视剧,知道我国古代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是什么高官吗?
回答:宰相!
提问:对,从古至今一直这样认为。其实,这个官职开始不应叫“宰相”,严格地讲应该叫“丞相”。如秦汉的丞相,唐朝的门下、中书、尚书三省的长官。到后来,丞相权力过重而被称“宰相”。大家一定知道“宰相”一词在古汉语中是什么意思吧?
回答:“宰”意为主宰,“相”意为辅佐。宰相就是辅佐皇帝、统领百官的人。
提问:宰相制度是什么时候确立的?
回答:秦朝!
提问:宰相制度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有什么作用?
回答:宰相在我国封建社会发挥双重作用。积极作用:可以辅佐皇帝,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决策机要;消极作用:威胁皇权,造成深刻的君相矛盾。
教师导入:非常好,既然相权的存在制约了皇权的集中和君主专制的加强,那为了解决这对矛盾,明清的皇帝各用了一套什么措施呢?让我们一起学习第四节“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二、具体实物导入法
这是一种以实物、图片、音乐、视频等为媒介,渲染课堂气氛,使学生在直观感受和体验中激发学习兴趣,诱发思维想象,激励学生以简单、明了的方式进入新知识学习的导入方法。历史这个科目的图片、影视、音乐等资料非常丰富,所以在历史课堂中可以经常使用这种导入法。
如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三 “太平天国运动”一课,我播放电视连续剧《太平天国》片段及主题曲,学生边看边听,其中,主题曲悲壮而又豪情万丈,深切道出了近代民主革命之先声——太平天国运动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这场运动坚持斗争十四年,最终功败垂成。不过,正如歌中所述:“ 何以成败论英雄,浩浩乾坤立丰碑”。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这段历史。
再如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三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一课,我播放邓小平南巡视频及歌曲《春天的故事》, 1992年春,邓小平先后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途中发表了重要讲话。正如歌曲所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 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 啊,中国,中国, 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那么这幅“新画卷”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从而导入新课。
三、语言感染的导入方法
马卡连柯曾说过:“同样的教育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纪连海,曾是CCTV百家讲坛早期主讲人之一,以独特的风格讲述历史人物和故事,和一些名家一脸严肃、正襟危坐的讲课态度不同,他显得更平民化,更幽默风趣,经常自己把自己说急了,总有些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味道,被网友评论:“帅呆了。”他说有一次看到刘宝瑞《官场斗》一书,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深受启发。可见,教师具有深厚知识积累是不够的,还应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感人至深,才能抓住学生心灵,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高实际教学效果。而这种语言渲染力,在课堂开始之前就要展现给学生,使他们在高度兴奋中接受知识的传授。
如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二“伟大的抗日战争”一课,我用这样的语言导入:60多年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中国划下了句号。如果没有苏联红军,那么被囚禁中的犹太人可能永远不能够走出纳粹集中营,若是没有美军的轰炸机对日军进行摧毁,则亚洲很有可能会添加无数冤魂。若中国战场不能进行长达14年的空前牺牲来牵制住相对强大的日寇,则欧洲战场或许永远无法实现集中兵力作战……6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的和平依然是非常脆弱的。今天,我们对那段历史进行追思来纪念伟大的胜利,并不是让仇恨延续,而是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以及智慧启,进而更好的珍惜今天的生活。这段话很有震撼力,紧紧地吸引住了学生,为下面的讲课做了铺垫。
四、角色体验导入法
从某种程度上讲,角色体验就是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对历史人物进行尝试扮演,从而引发学生的主动性,也符合“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而且在扮演和观看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主动地思考问题,自行解决问题,进而导入新课。
如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课,上课之前,请几位学生分别扮演秦始皇、李斯、王绾和一些大臣,然后以李斯为首的大臣们和以王绾为首的大臣们进行了一场有关郡县制和分封制的辩论,在这些学生表演的过程中, 观众中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而老师要求同学们边看边思考:最后秦始皇为什么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实行郡县制呢?而实行郡县制的前提是秦完成了大一统,那么秦是如何完成大一统呢?接下来我们来学习这节课的相关内容。
五、引经据典导入法
这是一种通过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典型事例,如故事、童话、新闻、历史典故、诗词、名言等引出课题的导入方法。这些除了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外,还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开拓学生的知识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人民版必修三专题六“蒙昧中的觉醒”一课,上课前先介绍了古希腊宙斯和赫拉的神话故事,这个故事是这样的: 宙斯是众神之神。有一天夜晚,宙斯和赫拉站在草坪上完成了婚姻大事。宙斯经常离开奥林匹斯山,下凡拜会仙女们,赫拉以为自己被宙斯抛弃而离家出走。宙斯想出了一个计策,使妻子和他和解。他佯装同一个仙女结婚,并让消息传播出去,到了婚礼这天,他给一个木偶穿上衣服后用几头牛套上一辆五颜六色的车子,让这个木偶坐在车上,然后走街串巷。赫拉得到消息后非常伤心,她来到华丽的牛车前,扯下面纱,才知道原来是个木头人,于是她和宙斯一起回到了奥林匹斯山,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个神话故事有很深的寓意,宙斯和赫拉本是神,但他们却和人类一样有各种情感,所以古希腊的神话故事具有人格化、人性化的特点,折射出人文主义的色彩。而人文主义即起源于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对人的价值的阐述,从而导入相关知识的学习。
正所谓教无定法,课堂导入也是如此。一堂成功的历史课与有效的课堂导入是分不开的,有效的导入能迅速地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活动上来,从而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有效的导入能消除学生对新授内容的畏惧心理,从而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而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并且每一种导入方法都不是孤立地存在,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各种导入方法常常相互使用。因此,我们要针对每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设计出适宜的课堂导入,为自己的每一节课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杨锦高. 精心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2]新课标·高中同步·鼎尖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