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导入技巧的运用

2016-11-19苏奴刀知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年4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苏奴刀知

【摘 要】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成功的导入,是打造高效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因此,如今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技巧的掌握,也越来越引起语文教师的重视。课堂教学的导入,其目的就是通过有效的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和谐氛围的课堂教学。那么如何运用有效的课堂教学导入呢?在本文中,我们针对课堂教学导入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以及通过导入所遵循的原则对导入技巧进行探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技巧

在课堂教学中,好的导语如同一曲美妙音乐的序曲,开始就产生了扣人心弦的艺术效果,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具有良好效果的导语对一节课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目前,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渗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导语的设计艺术可谓百花盛开,争奇斗艳。导语往往要结合课文的内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学环境等诸多因素来设计,具有灵活性、丰富性、自由性的特点。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只有对课堂教学的导入方式进行精心设计,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挖掘课文深度和积极思考,愉快地学习。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借鉴别人的经验,我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解题式导入法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读者接触的第一步,很大一部分文章,可以透过标题看到作者的良苦用心和精巧的构思意图。解题式导入法就是帮助学生透过对标题的讲解与分析,从总体上抓住文章要旨,把握文章结构,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然后才能较顺利地逐步深入地掌握课文内容。如我在讲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先引导学生分析标题,猜测内容,然后归纳说:“同学们从题目的示意中已经看出三点‘可能:①这个题目可能告诉我们百草园是怎样一个园,鲁迅先生在百草园的生活是怎样的。②可能告诉我们三味书屋这个地方是怎样的,鲁迅先生在那里的学习情况如何。③也可能告诉我们鲁迅先生是怎样离开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课文内容是否如我们猜想的那样呢?下面我们翻开课文一起学习。”这个导语一是可以透过题目,分析猜测课文的结构和大致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题目与课文内容及文章结构的密切关系。二是这个导语仅仅是猜想,就使得学生急于翻开课文以印证自己的猜想是否准确,从而为进一步探求课文的细节内容和解决“我”为什么不愿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去的问题打下基础。三是容易触及并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悬念式导入法

导语中有意提出疑问,制造悬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地思考问题。如:在教鲁迅的《孔乙己》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凡是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是读过《孔乙己》这个短篇小说的人,无不被鲁迅先生所塑造的那个受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所感动。鲁迅自己也这样说:‘我最喜欢的作品就是《孔乙己》。为什么鲁迅创作了许多小说,而最喜欢《孔乙己》呢?鲁迅究竟用怎样的鬼斧神工之笔,来塑造孔乙己这样一个形象呢?我们学习课文以后,就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过去有人说,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而且人生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鲁迅的《孔乙己》写的是孔乙己一生的悲剧。读悲剧时人们的心情往往很难过,洒下同情的眼泪。但读《孔乙己》时,你的眼泪流不出来,心里阵阵绞痛,眼泪往肚子流……”。这则导语抓住课文的重点:孔乙己是怎样一个人,巧布疑阵,而且还明确告诉学生答案就在文中,让学生对课文有兴趣,对解疑有信心,学习主动性自然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三、讲故事导入法

故事对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因为它有生动的情节,丰富的内涵。通过生动形象的讲故事或事例来感染学生,从而顺利、生动地导入新课。如我在讲授《竞选州长》时,先讲了马克·吐温的一件轶事:马克·吐温发表了《竞选州长》的小说后,一次在大街上遇到了纽约州州长霍夫曼。霍夫曼对这位小说家极端仇视,对他说:“马克·吐温,你知道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坚固吗?什么东西最锐利吗?我告诉你,我的防弹车最坚固,我手枪里的子弹是最锐利的!”马克·吐温听了微微一笑,说:“我了解的和你说的可不一样啊,我觉得世界上最坚固最厚实的是你的脸皮,而最锐利的呢?是你的胡须。你的脸皮那样厚,可你的胡须居然能刺破它长出来,还不锐利吗?”听完这则故事,学生在快乐的笑声中明白了马克·吐温的语言是多么的幽默辛辣,那么读了《竞选州长》这篇课文,就更能了解马克·吐温小说的幽默语言和讽刺手法,更想学习《竞选州长》这一课了。

四、应用多媒体导入法

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的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设情境,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看栩栩如生的画面,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句,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产生激动人心的情境效果,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如教《春》一文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精心设计了一个课前导入和朗读环节:在讲授新课前,先用多媒体出示了几幅多姿多彩的春景图,再请学生口头简要描述画面,并背出表现春天的诗句,然后在声画背景下播放全文的朗读录音。那美不胜收的佳景和行云流水的朗读,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感受到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花草树木竞相争荣的景象和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从而达到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的目的,使后面的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采用何种导入法,不能生搬硬套,要灵活机动,不刻板,不单一。其次,要明确“导入”与“整个课堂”的关系,时间方面亦应控制在3~5分钟左右,不能占太多时间。

课堂教学的导入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一名好的语文教师,要认真钻研大纲,深刻体会当前教学的指导思想,精心设计导入,充分发挥导入“导火线”“催化剂”“润滑剂”的作用。同时,还要明确,知识的不断发展、教育对象的不断变化、教学效益要求的不断提高,决定了作为一种艺术创造的课堂教学是没有止境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在这一环节付出教师的热情和创造,课堂教学才能收获预期的精彩。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导语的设计要讲求一定的原则,从实用、趣味、灵活等方面做出较好的把握。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导语艺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意义,才能重视导语的设计,让精彩的导语为一堂高质量的语文课堂教学拉开序幕。总之,课堂教学的导入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一名好的语文教师,要认真钻研大纲,深刻体会当前教学的指导思想,精心设计导入,充分发挥导入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惠.万事贵乎始——浅谈语文课堂导入的几种技巧[J].中国校外教育,2009(S2).

[2]黄永杰.对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互动艺术技巧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7).

[3]李敏俐.先声夺人渐入佳境——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J].甘肃教育,2010(08).

[4]罗玉荣.刍议初中语文教学新课导入的策略[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09(10).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初中语文教师的能力结构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