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核》教学案例
2016-11-19孙爱萍
孙爱萍
【背景】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我校提出“生本课堂”的新理念,即以学生为主体,试图改变以往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听、记、抄、背”的被动学习方式.我们生物组安排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笔者在高一开设了一节校内公开课,苏教版第三章《细胞核》.
【主题】
举例说出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是本节课的重点,教材通过伞藻嫁接实验得出细胞核能控制遗传,而如何分析实验得出相应结论,是本节课难点之一,也是整个高中教学阶段中的难点;另外,由于染色体(质)、核仁都与第五章有丝分裂紧密相关,抽象难懂.所以课堂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观看动画等教学活动,打开学生的思维,透彻认识其结构和功能.
【细节】
一、细胞核的功能
教师动画演示三组有关伞藻嫁接实验,设疑:“为什么是伞形帽而不是菊花帽?这可能与什么相关?”生:“甲的细胞核.”师:“判断的理由?”生:“甲的假根里有细胞核”师:“原来如此!甲的假根里有细胞质吗?”生:“有!”学生愕然,师停顿一会:“该实验说明帽的形状与什么有关?”生:“假根.”师:“该组实验与①组形成对照自变量是?得出什么结论?与②组对照呢?”……“要想证明伞藻帽的形状与细胞核有关,怎么设计实验呢?自变量是什么?”学生陷入思考,讨论后设计了后续实验.
接着教师呈现变形虫的切割和移植实验,学生得出细胞核控制变形虫的生命活动.通过这两个实验总结出细胞核是细胞的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二、细胞核的结构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彩图和相关文字,辨识细胞核的各个结构.接着,播放了有丝分裂的动画过程,第一遍让学生关注染色质和染色体形态的变化,第二遍观察核仁的变化.学生抬起头,盯住屏幕观看.
最后教师投影两个细胞图,玩找不同游戏,学生说出它们不同之处.
【结果与反思】
这节课受到组内老师一致好评,通过学生作业反馈来看,教学效果明显.
首先,教师将有丝分裂动画过程前置到本节内容,用得恰到好处.一方面,漂亮大气的彩图和流畅的动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他们都“抬起头,盯住屏幕”.另一方面,学生在细胞分裂整体动画情景中,对教材中“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不用时期的两种形态,核仁会周期性地消失和重现”,有了深刻的领悟和视觉体验,远比死记硬背高效.以往,教师用某时期局部图解释两者关系,学生无法想象出它们在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变换过程,更不能看到核仁的动态变化.再者,染色质中的DNA是决定细胞核功能的关键物质,学生观察到在分裂的最后阶段分配到两个子细胞的染色体大致相同,从有丝分裂角度深化了“细胞核控制细胞遗传”这一功能.
其次,教师巧妙利用学生的错误,引导分析实验.将乙伞藻的柄移到甲伞藻的假根上,一段时间后,长出甲伞藻的伞形帽(图1③).学生得出:伞帽的形态与细胞核有关.这个结论并不准确,但教师并没直接否定,而是让学生说出理由——甲的假根里有细胞核.教师顺势而上提出新问题——甲的假根里有细胞质吗?学生顿时茅塞顿开,发现自己的结论欠妥,可是他们并不清楚症结的根源是因为没有和对照组比较,找准自变量.这时教师接着设问:“该组实验与①组形成对照自变量是?得出什么结论?与②组对照呢?”学生有一种“拨开云雾见天日”的感觉,意识到实验分析一定要严谨,离不开基本原则——单一变量,等量对照.教师并没就此“罢休”,而是来一个“回马枪”:“要想证明伞藻帽的形状与细胞核有关,怎样设计实验?自变量是什么?”最后,师生共同设计出核移植实验,排除细胞质的干扰.在这迂回曲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不断碰撞、激活,泛出美丽涟漪.
笔者根据同行教师的指导,结合自己的再思考,对三个方面进行做如下改进,可以更好地巩固重、难点.
第一,在变形虫的切割和核移植实验中(图2),笔者由学生直接说出结论,缺少让学生展示实验分析的互动过程,放弃了一个让学生分析实验的绝好机会. 原以为伞藻实验分析得很透彻,学生应该会分析了,实际上学生的纠错是一个不断重复的长期过程.所谓“重要的事情重复说三遍”,只有在不同的实验中不断强化正确的分析思路,才能触类旁通、灵活运用.教师可以用PPT呈现以下问题,由学生讨论:
①在切割实验中,自变量是什么?得出什么结论?
②在切割实验中,细胞质含量在有核部分和无核部分相同吗?如何排除细胞质对实验的干扰?
③核移植实验中的对照是如何设置的?
在学生的回答中,及时发现他们实验思维的不足和给予正确的指导,促进学生巩固分析实验的方法.
第二,“找不同游戏”中选取的植物图片标出了各个细胞器,满眼图标.可修改如图3,省去无关标号,重点凸显细胞核的染色质、核仁等结构.这样找不同时一目了然,节约时间.
第三,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课后尝试做出真核生物的结构模型.笔者发现学生经常将细胞结构图中的核仁认为是细胞核.大多原因在于学生对两者结构在整体细胞中辨别不清.亲手制作模型可以加深学生对细胞整体与局部结构的认识.该活动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习兴趣.我校一位教师就这样做过,并且将学生的作品拍照后贴在橱窗内,很多学生前去欣赏观看,极大地促进学习生物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