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课堂上易犯的几种“心理疾病”
2016-11-19吴民益
吴民益
如今,我们的一些课堂呈现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现象,主要原因是教师在课堂上易犯以下几种“心理疾病”。
【疾病1】舍不得
舍不得自己对文本秘密的发现。教师上课前都要备课,解读文本是最重要的事。有些语文教师对文本字斟句酌,对自己的独特发现沾沾自喜,为自己高于一般读者的悟性而感到自豪。这些独特的发现,在课堂上怎能不向学生展示!舍不得自己的精彩。课堂上也假模假样地让学生说,但你说他说,总觉得不如自己说来得精彩,于是没等几个学生说,就抛出自己所谓精彩的答案,甚至让学生记下,背诵。舍不得自己的精心预设。为了使自己的教学一帆风顺,有些教师备课可谓认真,精心设计每一环节,仔细推敲每一句教学语言。课堂上,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他们视一切“节外生枝”为叛逆和另类,或淡化,或搪塞,或敷衍,或流放,或打击。教师不舍,学生就没得。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文本的秘密,为学生的发现而鼓掌,要引导学生由说得不精彩到说得精彩。要把课堂上的生成当作宝贵的教学资源,巧妙机智地利用。
【疾病2】等不及
等不及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还没学习几分钟,甚至连课文还没有读通,教师就开始提问,这样蜻蜓点水式的自学,又有什么效果,只是做做样子、走走形式而已。等不及学生充分讨论。学生还没讨论几分钟,小组成员还没有发完言,教师就拍掌示意停下,交流讨论结果。学生还没讨论出个结果,拿什么交流。等不及学生充分展示。张三展示完,李四展示完,王五刚要展示,教师等不及了,“由于时间关系,下面我们开始学习……”等不及学生咀嚼消化。一教师上《鞋匠的儿子》一课,课尾教师号召学生学习林肯的宽容大度。随后,音乐响起,大屏幕上显示出教师精心选择的有关宽容的名言,让学生感情朗读,读完后即宣布下课,随即关掉多媒体。难道学生读一遍就能记住吗?为什么不给时间让学生把这些名言写下来,再进行背诵呢?这样昙花一现,起什么作用?诸多的等不及,说到底是以师为本,以教为本。
【疾病3】放不下
放不下自己的“师道尊严”。有些教师上课一本正经,一脸严肃,目光敏锐,不停扫视教室,发现哪个学生不认真听讲随即训斥甚至罚站。这些教师认为,不听老师讲,就是对老师的大不敬。面对学生的质疑,他们很是恼火,要么打压,要么嘲讽。在这样的氛围里学习,学生怎能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表达精彩?放不下自己的讲台。有些教师视讲台为生命,很是享受在讲台上滔滔不绝讲的感觉,全班学生睁大眼睛注视着,倾听着。即使有学生不想听,不在听,他们还是把要讲的坚持讲完。有的教师甚至带伤、带病在讲台上艰难地讲着,真是精神可嘉。教师为什么不把这三尺讲台和学生分享呢?让学生到讲台上讲自己的发现,讲自己的观点,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还培养起了他们的自信。教师放不下,学生就会上不去。
【疾病4】闲不住
课堂上,教师闲不住,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讨论总是不放心,担心他们会学会吗?会讨论出个正确结论吗?没等学生自学几分钟,教师终究熬不住寂寞,还是听我讲吧。于是教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引经据典、借古讽今,上说天文地理,下谈风俗人情。一节课四十分钟,教师讲了几乎两千秒,课堂成了教师演的独角戏,学生则成了观众、看客。久而久之,教师这种过分的、不恰当的勤,必然造就学生的懒惰、被动。一切都等着老师灌给自己,不愿也不会主动学习,又何来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又怎能应对现代社会的需要?所以为人师者要学会偷懒,这样才能培养出独立、自信、智慧的勤学生。该说的少说,不该说的别说,多留一点时间给学生,让他们说一说,谈一谈,议一议,读一读,写一写。要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让学生展示,让学生发挥;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探究;让学生找到自信,品味探索的过程。教师“懒”了,学生勤了;教师“懒”了,课堂活了;教师“懒”了,效果好了。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以上几种教师心理疾病,说到底是师本位,教本位。我们只有转变观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习成为课堂的行为,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才能成就学生,健康自己。老师,快快治疗这些病吧!
(江苏省镇江市新区实验小学 21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