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科学探索妙趣横生

2016-11-19杨妮娜

好家长·幼教新天地 2016年4期
关键词:小水滴静电娃娃

杨妮娜

摘要:科学世界充满了神奇和幻想,特别对于幼儿园孩子来说,更是充满了神秘色彩,经常会有小朋友问:“老师,天上为什么会下雨呀?”“冬天为什么那么冷昵?”在幼儿的世界里,他们永远都是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关键字:探索发现交流乐趣

一、让“趣”从选材中萌芽

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性的学习,将会扼杀孩子探求知识的欲望。”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孩子们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动力。

案例一:

有一次孩子们吃西瓜,有一位小朋友发现他的西瓜里面有一粒西瓜籽,他就很得意地向其他小朋友炫耀:“看,我的西瓜里有这个。”我听见了就问:“这个是什么呀?”他用方言告诉了我,这时其他小朋友也围了上来,有的说:“我的西瓜里也有。”有的说:“我有很多呢,有的黑有的白。”我发现小朋友对此都特别感兴趣,于是我们抓住了孩子的这一兴趣点,进行了《有趣的核》这次活动。我和孩子们收集来了各种各样水果的核,布置成展览会,让小朋友猜一猜它们是什么东西的核,是什么样的,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摇一摇、捏一捏,闻一闻感受水果核的不同,我还利用水果核设计了一些小游戏,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比如数一数某某水果的核有几个,看看这些核进行大小排序、果核和水果进行匹配等。我还在科学区里添置了关于水果核的图片及各种资料,小朋友也特别喜欢去翻阅。

由此可见,平衡的生态课堂必须是生活化的课堂,在这一系列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丰富的物质环境,在组织小朋友进行活动的时候,鼓励幼儿主动探索发现,并将学习过程与生活情境、游戏情境等融为一体,从而使每个孩子都处在一种“亲临在场”的主动状态之中,让学习变成了有生命意义的活动。

二、让操作材料成为“趣”的依托

皮亚杰认为,只有主动地与材料互动,才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从中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使幼儿的探索活动更加深入。所以应让操作材料成为“兴趣”的依托,引发幼儿积极主动地与材料相互作用,获得多种经验。

案例二:

在一堂园内公开课上,我组织幼儿探索纸的吸水性,我给孩子们提供了每人一套各种质地的纸做成的小娃娃,活动一开始,我让孩子们看看你的纸娃娃有什么不同,孩子们很快发现了这些纸娃娃有的是用皱纹纸折的,有的是用餐巾纸折的,有的是用白板纸折的,有的是用牛皮纸折的……接着我引入了“给纸娃娃洗澡”的游戏。孩子们便兴致勃勃地玩起来,突然有孩子发现,他的娃娃一会就烂掉了,接着不断有孩子向我汇报着自己的发现,这时候,我又向孩子提出了另一个问题:“是不是所有的纸娃娃在水里都烂掉了呢?为什么?”一句话又将孩子们的注意力引到了自己水盆中的纸娃娃身上,孩子们很快发现用牛皮纸做的纸娃娃在水里洗澡没有烂掉,也明白了因为各种纸的吸水性不同,所以结果也不一样。

在活动中,我选择了幼儿喜欢的游戏操作方式“给纸娃娃洗澡”,巧妙地把要实现的教育目标物化在幼儿使用材料进行游戏的过程中,从而有效地维持了幼儿的操作兴趣、提高了探索的主动性,使幼儿的观察、探索达到了最佳的状态,使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乐于共同交流分享“趣”的成果

在科学探索活动之后,幼儿会有一种想将探索中的体验、发现以及遇到的问题等表达出来的欲望。幼儿年龄尚小,面对丰富的探索内容,难以用语言的方式进行表达交流。因此,在科学探索活动中的表达方式不是单一的,是多种方式的,除了语言的表达方式以外,还运用手势、动作、表情及图像记录等非语言方式进行。

案例三:

有一次,午睡起床后,我在给女孩子们梳头,孩子们发现头发被梳子吸得竖了起来,十分好奇。于是,我在科学区分批投放不同材料,让幼儿通过操作探索感知“静电”现象。第一次,我投放了纸屑、塑料玩具、尺子和笔等,让孩子们设法把纸屑吸起来。孩子们在探索中发现,只要将笔杆在衣服上或头皮上摩擦或用手不停地与笔杆摩擦,笔杆就能将纸屑吸起来,于是,他们认为任何东西摩擦后都能将纸吸起来。对此,我没有急于否定,而是投放了一些铁质的小棒、不锈钢盖子、积木、玻璃杯等材料,让孩子们通过实验操作,自己去发现问题。我投放了记录纸,让孩子自己试一试、记一记,当孩子们发现不是所有东西摩擦后都有吸引力时,我便及时向孩子们讲解有关静电的知识,还组织幼儿开起了“我知道的静电”的论坛,在论坛上,孩子们有的说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感受到的静电现象,有的手舞足蹈地演示自己的静电实验,还有的拿着记录表,煞有介事地和同伴讲述如何产生静电。

由此可见,教师在探索活动的指导中要给予儿童物质和精神上支持和鼓励,为他们提供畅所欲言的机会,鼓励孩子大胆表达,相互交流自己的观点。提倡敢说先于正确,鼓励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比说的是否正确更为重要。

四、巧用多媒体让活动更富理“趣”。

多媒体技术具有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特点,而且还可以对现实中难以见到的或假想的事物及过程进行模拟,从而能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也有利于孩子直接形象地获得科学的认知。

案例四:

在大班教学活动《小水滴旅行记》中,我通过配有故事的多媒体课件,让幼儿很形象地知道了雨是怎样形成的。然后,我通过多媒体实验,在一个大口瓶里装上水,放在酒精灯上煮,达到一定温度后瓶子里的水变成水蒸气开始蒸发,慢慢飘到空中后就看不见了,然后取一块玻璃盖在瓶口上,很快,幼儿发现玻璃上聚满了小水滴,这时,我再进一步讲解小水滴是怎么形成的,让孩子们初步理解水的循环过程。通过这个多媒体实验,幼儿很容易就知道了空气中含有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水蒸气,这些水蒸气受了冷,就凝结成小水滴聚在一起,飘在空中就形成了云。这些本来很抽象的,而且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的教学活动,通过多媒体的演示,转化成了非常容易理解的、直观的问题,而且在较短的时间内高质量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是其它教学手段达不到的。可见,运用多媒体进行科学教学活动,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在教学中根据实际需要,正确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可显著提高科学活动的效率。

科学教育过程是幼儿探索的过程,是幼儿通过猜想、尝试、发现,而获得对科学知识的掌握。我们要为幼儿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投放能与孩子互动的材料,鼓励大胆交流,通过各种先进的多媒体教学,使孩子们不断地受到科学的熏陶,享受科学带给他们无穷的乐趣,让科学活动真正妙趣横生。

(江苏省无锡市荡口中心幼儿园)

猜你喜欢

小水滴静电娃娃
噼里啪啦,闹静电啦
我是会变的小水滴
奇妙的静电
三个娃娃一台戏
简易娃娃床
如果我是一颗小水滴
静电致病不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