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游戏活动中“偏区现象”矫正对策

2016-11-19曹静栩

好家长·幼教新天地 2016年4期
关键词:工坊建构案例

曹静栩

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高尔基说过:“儿童通过游戏非常简单、非常容易地去认识周围的世界。”近年来,随着幼儿园教育改革的深入以及对幼儿自主学习重要性的认识日益加深,区域游戏活动作为一种幼儿园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正越来越受到关注和运用。结合我园区域游戏活动的开展情况,我发现,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偏区”现象,因此,我对区域活动中的“偏区现象”进行了一定的观察与研究,并寻求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偏区现象”

1.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偏区”现象的具体案例所谓的区域游戏“偏区”

就是在区域活动中,一些幼儿喜

欢偏向一个固定的区域,而忽略参与其他游戏区域。

案例1:妍妍对美工区情有独钟,妈

妈也为她报了课外兴趣班,她的构思以及技巧都很不错,作品也有展示性,常受到表扬。有

时美工区只有她一个人,她还是愿意一个人在那边画。我尝试着请她到益智区和科学区等区域玩,她不是很愿意去尝试。

案例2:活泼好动的斌斌是建构区的常客,搭建公

园、游乐场、停车场等对斌斌来说都不在话下。有一次,我对他说:“斌斌,你怎么总是喜欢去建构区玩,其他地方也很好玩的,

你也可以去试试。”他笑嘻嘻地说:“那我明天选其他地方吧!”但第

二天一大早,他还是一如既往地选择了建构区,还充当起了工程师,领导着建构区里的工作人员各司其职,设计图纸、分配搭建任务,每项工作都完成得很出色。看着这样的斌斌,我喜忧参半。

案例3热闹的创意工坊在开业后的第四周就门可罗雀,只有果果一个人坐在区域里,于是我走过去问:“果果,今天怎么只有你一个人呀?”果果嘀咕道:“她们都不愿意选,觉得不好玩了。好看的珠子都穿完了,现在穿出来的项链和手链都不好看了。今天只有娃娃家的妈妈来买了一条手链,真没意思!要不是其他地方都满了,我也不高兴选这里。”第二天,我们在区域里投放了各色的黏土,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结合黏土和珠子设计出与众不同的项链和手链,创意工坊又变得热闹起来了。

二、出现“偏区现象”的原因

1.与幼儿的年龄特点、性格、性别、生活经验以及一些外部因素等有关

幼儿的年龄特点、思维和意识、情感等都还处在一个较低级的水平,很容易因为某些自身因素或者受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偏区”。案例一、二中的妍妍和斌斌的偏区就与这些因素有关,和他们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的性格有着很大的关系,家长的支持、教师的赞扬和小朋友的羡慕等这些外部因素也加强了他们在美工区、建构区的信心和兴趣,从而导致了他们的“偏区”。

2.与游戏材料的投放有关

区域游戏的开展,离不开区域材料的投放,区域材料的有趣性、可操作性直接影响着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美工区常是我们班里的热门之选,我们会结合主题提供适合的、多种多样的材料让幼儿进行操作。案例三中的创意工坊起初材料投放得很充分时,很多孩子也都很喜欢参与其中,但由于材料没有及时补充到位,孩子们也渐渐失去了兴趣,而在老师投放了新的材料之后,创意工坊又恢复了热闹的景象。可见游戏材料的投放对游戏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材料要具有变化性和充足性才能吸引着幼儿长期的注意力。

3,与教师的指导有关

教师在区域游戏活动过程中起着观察者、记录者、启发者、引导者的作用,在教师方面,游戏形式及评价单一,游戏内容缺乏客观性、创造性,缺少激励性等问题也会造成了“偏区”现象的存在。案例三中热闹的创意工坊在一段时间后也成了冷门,作为观察者的老师就需要主动去了解情况,要根据幼儿的反馈,找出原因,及时调整策略,事实也证明投放新材料后游戏又得以有序开展。

三、矫正“偏区现象”对策

1.多方式激趣,改“偏区厌区”为“乐玩爱玩”

在“偏区”现象教学活动中,幼儿的年龄不同,游戏的区域活动的水平和能力都是不同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启发者和引导者,要努力丰富他们的生活,在一定的条件下鼓励孩子多听、多看、多做有启发性的游戏。

教师要根据游戏的需要制定和修改进区规则,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进入到每个区域。幼儿游戏必须依赖于一定的情境,在区域游戏过程中,游戏情境的创设对游戏的开展也具有很大的作用,丰富的环境和触手可及的材料能激发孩子们参与游戏的兴趣。另外,可以增加进区记录表,这样不仅是能对幼儿进行提醒,而且教师在评价时也能很直观地看出一段时间内幼儿选区的情况,从而进行更好的引导。

2.多层次投放,改“单一操作”为“纵深探索”

投放的材料是区域活动的物质支柱,材料是否合适直接影响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投放的材料除了在量上要充裕,品种要丰富,更重要的是收集的材料要有“趣”、有“层次”。在区域游戏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特点和喜好投放个性化的、多功能的材料进行活动,挖掘幼儿创造力。材料的一物多用以及教师要求的多层次性,能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提高孩子们的操作能力和探索能力。

3.多角色指导,改“过多干预”为“合作互动”

在区域游戏过程中,教师不仅是引导者、组织者,更多的是观察者,老师适时、适度的指导能让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全面发展,并促使游戏创新,还能发展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孩子们的游戏兴趣和参与积极性。老师要让幼儿在整个游戏活动中化“被动”为“主动”。幼儿对于许多新的事物都十分感兴趣,教师可以在活动时鼓励幼儿自己制定计划,让幼儿始终处于开放、自由的状态进行创作活动。

教育的关键阶段之一就是学前的教学,是人生起步的阶梯,是学习的开端。在学前教育时期要做到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并能够对以后的学习做到有效的承接。幼儿游戏的教育就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于幼儿游戏中“偏区“这个存在较为普遍的现象,教师要把握幼儿区域活动的年龄特点,注重游戏内容的全面、多元,综合,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用有趣的活动吸引学生,使幼儿融入到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去,促进幼儿成长。

(江苏省常熟市耕心明珠幼儿园)

猜你喜欢

工坊建构案例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星月工坊
星月工坊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星月工坊
星月工坊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建构游戏玩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