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少数民族中职学校新生入校军训
2016-11-19李刚
李刚
【摘 要】来自农村的少数民族学生要尽快适应中职的生活和学习,入校军训就是中职学校可采取的有效手段之一,经过军训的集中强化和规范训练,不仅可在短期内改变学生的行为习惯,还可为学校以后开展教育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促进优良学风和校风的形成。本文笔者就如何开展好少数民族中职生军训工作谈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少数民族;中职生;军训;文明素质;教育效果
少数民族学生已成为新疆中职学校的一个特殊群体,如何在三年内尽快的使他们提高文明素质、汉语水平、技能水平;提高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认识,立足于社会,掌握一技之能;有正确、鲜明的价值判断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成为新疆尤其是南疆地区和谐稳定的中坚力量,是我们新疆的中职德育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课题,做好这个课题就是要做好循序渐进不断深入的以德育实践引领学生感受成长之路的工作。因此,作为少数民族中职生德育实践第一课——军训就显得尤为重要。以下就如何开展好少数民族中职生军训工作谈谈几点看法。
一、充分发挥军训的特殊的教育作用助学生成长
军训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和《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进行的,是学校教育的必修内容,军训是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和培养学生道德素质的有效手段和途径,是学生入学以后接受的一次特殊教育。通过军训,能够培养学生团结与协作的精神,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严谨的生活作风,也为学生搭建了展示与训练自己的舞台,增强了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民族使命感。
而我们知道少数民族中职生受当地风俗习惯的影响,比较懒惰、怕苦怕累、贪图玩乐,缺乏刻苦进取的精神,诚信观念、集体意识和纪律性较淡薄,不少学生尤其是男生缺乏良好的卫生习惯,他们有的不会洗衣,不会打扫卫生,有的甚至很少洗澡。受教育条件等方面因素的限制,少数民族中职生的基础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尤其大部分学生汉语水平很差),知识面窄,思维较单一,自学能力较弱,且厌学情绪严重。受所在区域、宗教信仰和民族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多数少数民族中职生的民族自我意识强烈凸显。男生大多个性粗犷豪放,缺乏耐性,表现为自由、散漫和倔强,不适应受到拘束和限制,喜欢以暴力方式解决问题,暴力群殴现象时有发生。受生活习俗、消费水平差异等因素的影响,不少少数民族中职生难以在短期内适应变化,陷入心理矛盾和冲突中,在心理上表现出孤独感、压抑感、自卑感,他们的心理压力要明显高于汉族中职生。少数民族中职生需要解决这些问题才能适应今后中职学校的学习生活,无疑军训是解决少数民族学生诸多问题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此外,学生入学之初就开始高标准、严要求,通过军训,磨练意志,健壮体魄,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通过军训,学习军人“一不怕死,二不怕累”的精神,做克服困难的强者;通过军训,学习军人严守纪律,令行禁止,一切行动听指挥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通过军训,促使学生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学习,生活习惯,为即将开始的新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故这一时期的工作千万不能错过。此时学生刚升进职校,在新的环境中大多数学生都有重新塑造自我形象的愿望;再加上此时学生之间没有什么矛盾,是抓学生养成教育的极好时期,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细致周密地安排军训工作,发挥军训教育作用的最佳效果
要让军训发挥最佳的教育作用,笔者认为新生一进校,就应该制定详细具体的军训计划,从军队聘请有军训经验,军训效果好的教官,考虑到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基础差的实际,安排每班班主任(民族教师)任指导员,学生管理部门具体负责军训的检查、督促和落实,学校其他部门通力合作。白天安排队列练习与宿舍内务整理,晚上带领学生学习学生守则及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再配合开展其他的一些活动,如学唱军歌,军民联欢会等丰富学生生活。在学习中专生守则及日常行为规范时,不仅班主任要讲,学生要开展讨论,每位学生都要发言。明确要求是什么,规范是什么,为什么要制定这些要求和规范,自己该如何做。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学生的一日常规,要求每一位学生都严格遵守,为保障学生军训期间落实各项制度和规定,教官对每一位学生的表现进行记录和考核,通过每晚班务会进行点评,班主任及时进行表彰先进和批评后进,这样各班级很快形成良好的军容军纪,达到军训教育的最佳效果。
三、巩固转化军训成果 提高少数民族中职生整体素质
军训成果是通过对青少年学生实施军事训练这种教育形式使学生在短期内从思想道德、军政素质、意志品质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和进步。但是为了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良好的校风、学风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我们需要保持和巩固军训成果,作为军训工作的延续和发展,在工作实践中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保持纪律观念,提高文明素质
军训期间,学生接受军事化训练和管理,严守组织纪律,坚决服从指挥。 “三人成伍,两人成列,一人正规”、“军令如山”,在严格的军事训练过程中,学生对这些词汇有了深切的体会和感受,养成了遵规守纪和紧张快速的作风。军训的结束,意味着新的开始。为了督促学生继续保持军训中形成的良好的思想和作风,学校应该坚持组织学生参加早跑、升旗仪式、早读、午读、晚自习,严格执行检查和评比制度,定期公布检查和评比结果 。这样既保证了正常的教学秩序,避免了部分学生睡懒觉,不吃早餐,上课迟到等现象,又增强了学生的体质,塑造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学校学生处和教务处重视检查每日上课情况,规范课堂秩序,及时教育并处理严重旷课,早退者,增强学生学习的紧迫感和积极性。学校各部门协同起来,严抓学生不文明行为,采取开办“行为矫正班”的特殊教育形式,教育和转化行为习惯差和有不文明行为的学生,使少数民族学生很快融入了中职学校的学习和生活。
2.保持竞争机制,促进少数民族中职生的发展
军训期间,除了烈日当头,汗流浃背的考验,还有各类评比活动。各类比赛评比,旨在培养和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参与竞争的自信心。此间,学生高度团结,士气高昂,活力四射,充满激情和斗志。军训结束,我们应该进一步延续竞争机制,诸如“文明班级”、“文明宿舍”、“三好学生”的评比,让学生在学习、生活时刻保持着昂扬的斗志。这种评比机制能够营造一种紧张有序,催人上进的气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最终形成积极上进的校风和学风。
3.保持团结协作的理念,增强少数民族中职生的集体归属感和荣誉感
军训期间,全体新生按班级进行编组,并且以此作为各项评比的参赛单位,这样参训学生在队列训练,寝室内务,军容军风等方面容易形成集体观念,彰显出集体归属感和荣誉感。军训结束后,这种集体的意识也会继续带入今后的学习生活,利于形成良好的学风和班风。
四、结论
培养少数民族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遵规守纪的意识不仅对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有极大的益处,同时对于适应工作岗位要求,甚至对他们融入现代社会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意义。根据笔者学校扎实开展军训的效果来看,无疑对少数民族学生在短期内适应职业管理和学习生活走向规范成效是显著的,有了这个良好开端,我们职业教育承担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的使命才可能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刘恺.浅谈利用军训对中职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10).
[2]安明,金永明.如何在中职新生军训中做好民族团结教育工作[J].考试周刊,20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