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出心灵的沼泽地

2016-11-19南炜炜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4期
关键词:不良情绪心理疏导初中生

南炜炜

【摘 要】初中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各方面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经验、理性认识水平限制,而产生不良的情绪反映,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本文从学校教育、教师等方面阐述了对初中生不良情绪进行心理疏导的实践探讨。

【关键词】初中生;不良情绪;心理疏导

一、“心理疏导”的概念和重要性

“心理疏导”是指对人存在的各种思想、心理、行为等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科学、细致地给予启发疏导,使人如释重负,从而心情舒畅、精神振奋、满怀信心的投入新的学习、生活中。初中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各方面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身体的迅速发育,开始意识到自己已不再是小孩了,成人感的出现是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特别希望得到成人的理解和尊重。在其思维发展方面,思维品质的发展还不是很成熟,辩证思维水平有限,因此看问题比较片面、偏激,遇事爱钻牛角尖。加上自我控制能力较弱,一旦遇到升学压力、学习困难、人际交往受挫、家庭变故等消极刺激,很容易产生不满、厌烦等不良情绪和对抗行为,而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二、学校开展心理疏导工作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1.重视学校德育工作,增强学生道德意识

道德教育是德育的基本内容,在德育实施过程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特殊性与普遍性相结合的原则,做到有的放矢。①畅通教师和学生的沟通渠道,确保教师能真实、客观的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有的放矢的开展德育工作。②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学生的现实开展德育工作,从他们身边的案例入手,及时解决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德育事件。③注意方式方法,做到情理交融,从情入手,以理服人。采用正面说理、榜样示范、小组讨论、辩论、社会调查、观看录像、社会实践等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方法,使学生乐于接受道德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

2.创造条件,多形式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往往具有情绪不稳定,意志品质薄弱,性格尚未定型,以及极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的特点。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关键要做到:增强学生交往能力,培养丰富的情感和健全的情绪,较强的自制力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塑造和培养,不仅仅是纸上谈兵,重要的是结合社会实践,联系中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要定期组织初中生进行心理教育,帮助他们认识青春期心理发生的变化、出现的新特点;提高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全面地、一分为二地分析问题、看待问题,从认识层面上有效减少不良情绪的发生概率。

3.加强家校联系,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

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多与家长沟通交流,指导家长对子女要确立合理的期望,期望水平要适合子女心理发展的实际水平,切忌太高,不切实际,否则会引起子女的抵触情绪和反抗行为。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加强学习,提高家长素质。家长要及时调整教育观念和方法,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子女,倾听他们的心声和需要。平等以待,以朋友的身份与之进行平等的交流、沟通。发扬民主,遇事与之民主协商,对他们的意见要给予重视,正确的要采纳,不能讥笑或压制他们发表意见。充分给予自主,孩子的事由他们自己做主,家长仅仅提提建议,做做参谋。这种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亲密的亲子关系、朋友关系,是预防和消除初中生不良情绪的有效途径。

三、教师进行心理疏导的具体策略

1.帮助学生掌握辩证思维方法,增强情绪调控力

在日常教学中应指导初中生掌握辩证的思维方法,增强自己的情绪调控能力,遇事就能全面、客观、一分为二地看待,并善于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也可避免过激行为和对抗行为的发生。在教学中曾遇到这样一件事,在欣赏小提琴独奏曲《新疆之春》时,随着乐曲声响起时,坐在前排的一位小男生马上大叫起来:“难听死了!”甚至肆无忌惮地将书扔在地上。班级里骚动起来,大家都无心欣赏音乐,这令我颇为恼火。但此时我如果当众批评他,肯定会引起这位学生的对抗情绪。所以就选择了课后再去找他。细纠之下,原来他当天在家因为最近成绩下滑被父母数落,就将这种不良情绪带到了课堂中来。针对以上情况,我对其进行了心理疏导:每个人都会有情绪,但不是所有的情绪都可以带到课堂中来的。老师可以将自己的不开心发泄到你的身上吗?父母的管教是为了你好,也许你一时达不到他们的要求,但你可以告诉他们你一直在努力。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很多,摔书只能让你的心情更差,能解决实际的问题吗?这首曲子你可能不喜欢,老师也不会强迫你一定要喜欢,但以这种方式表现不恰当,会影响到其他同学的学习情绪。而音乐也许可以给你疗伤,你何不尝试一下呢?通过心理疏导,这位小男生心悦诚服地低下了头。

2.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培养积极健康情绪

初中生很难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又不能很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结果由挫折感所产生的消极情绪不断蔓延。作为教师,应重视初中生这一阶段的特殊心理需要,对其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不良情绪进行及时的疏导。

曾经有这样一位女生,她将自己与老师的关系比做是“伊拉克与美国的关系”,说自己最大的爱好就是打架,她不喜欢每一位老师,经常和老师唱反调、顶嘴。是什么造成她如此的“标新立异”与“特立独行”?她因为错误的定位及缺少必要的交流沟通,在潜意识里她认为“每个老师都是一样的,都是偏袒好的学生的”,而她自认为就是个坏学生。在长期的漠视中就形成了她现在厌恶老师,甚至厌恶社会的不良情绪。心病还得心药医,本人经过反复思考,决心以自己的真诚代替厌弃和冷漠,耐心细致地做她的心理疏导工作。首先肯定她不是坏学生,了解她的思想活动和兴趣爱好,利用她很希望引起大家注意的心理,适当的为她安排一些具体工作,在课堂中多给她举手发言的机会。其次,利用班上的榜样去激励她,安排表现好的学生与她同桌,带动她为集体做好事,并及时表扬她,减轻她自认为在集体生活中不受欢迎的心理负担;再次,一旦她再出现不良情绪,也不大声训斥,总是以朋友的身份、诚恳的态度、温和的语言与她谈心,设身处地的理解她的处境和心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件事做错了,只就事论事,找出原因,分析危害,从不算老账。……由于进行了恰当的心理疏导,渐渐的你发现她不再是以敌视的目光注视你,不再与老师有敌对情绪,自我教育的能力也有很大的提高。

3.帮助学生学会沟通交流,建立和谐的同伴关系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容易引起人的情绪变化。人际关系和谐则情绪愉快心情舒畅;人际关系紧张,则心情抑郁,不利于身心健康。很多初中生由于人际沟通能力缺乏,交往常常受挫,教师要有针对性的支持初中生与同伴之间的正当交往,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提供良好的交往环境,促进他们积极交往,建立和谐的同伴关系。而教师应关心、了解初中生的文化倾向,有的放矢地做好引导工作,对其中存在的某些极端行为和不良思潮要做好思想转化工作。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为重要……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这一点往往超出人们通常的认识。”而初中生不良情绪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疏导、纠正这种心理要将其与社会、时代的发展变化联系起来,应结合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的综合因素进行疏导,以便他们用更加健康蓬勃的状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

参考文献:

[1] 贺淑曼.《健康心理与人才发展》.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 徐光兴.《学校心理咨询》.上海教育出版社

[3] 陈筱洁.《初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及疏导》.暨南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不良情绪心理疏导初中生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立足本校实际,关爱特殊家庭学生
人性化护理模式对胃癌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不良情绪的影响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
结构式心理护理对鼻出血患者疗效及不良情绪的影响
重视EAP工作增强员工幸福感的实践与探索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与教育
年轻教师课堂不良情绪与自我调适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