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为本,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2016-11-19李孝贤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4期
关键词:构建新时期师生关系

李孝贤

【摘 要】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日常的正式与非正式的交往中形成、维持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不仅对于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完成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教师和学生的人格发展和心理健康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对于师生双方而言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而教师在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中应该起关键作用。本文仅就新时期如何构建民主、和谐、进步的新型师生关系提出一些具体的看法。

【关键词】新时期;师生关系;构建

随着社会的变迁,“民主”、“自由”意识日益增强,“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逐渐形成,传统的师生关系遭到强烈的冲击。与此相适应,我们需要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民主、和谐、进步的师生关系,以促进学校的全面、和谐发展。所谓民主的师生关系,指师生关系应是以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人为基础的人—人关系,师生应当具有客观的权威意识。和谐的师生关系指师生间相互理解,相互合作与互动。进步的师生关系则强调师生关系的非功利性,以及对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与进步的积极作用和功能。在新时期,究竟怎样才能构建以人为本的新型师生关系呢?

一、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由于师生交往的不平等性,教师通常是以长者、智者的身份与学生进行交往以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因此教师并不寻求从师生关系中得到情绪支持、帮助或者提供友伴,其对学生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学生观。如果教师认为,有的学生是天生怠惰的,不愿意也不会学习,并且学生也是不愿意服从教导和遵守纪律的,那么,他就将采取两种管理方法,一是强制学生接受教育,对学生的管理越严格越好,不能放过学生的哪怕一点小的错误或缺点,在管理上专找学生的毛病,然后严厉地对待;二是对这些学生放任自流,不闻不问,任其自生自灭,只要在校期间没有给自己添加什么麻烦,那就万事大吉。在这两种方式下教师与学生建立起来的关系也就不可能是平等民主的。如果教师认为,学生是有学习愿望的,也是有学习潜能的,那么,他认为自己的责任在于给学生的学习创造条件,他们总是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对学生的因势利导中完成教学任务。因此,他们着眼于学生的积极方面,总是看到学生的进步,而把学生的问题看成是成长发展中的不可避免的现象,采取积极乐观的态度。他们与学生建立起来的关系是平等民主的。

因此,树立科学正确的学生观,要求教师把学生看作是人格独立的人,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人,学生之间是有很大差别的,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同时,在教育科研中,教师需要学习有关学生观的科学知识,掌握可用于探索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方法,真正形成科学地对待学生的态度。

二、加强和改善师生之间的交往

活动和交往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离开师生双方共同参与活动以及活动中的频繁交往,就谈不上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教学活动尤其是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的主要形式,也是师生关系形成的首要途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注意增加与学生交往的时间次数,通过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伦理道德的教育感染来影响学生,但同时也从学生的言谈及目光交流中获得及时的信息反馈,以改善师生之间互动的方式和内容。教师另一方面要减小与学生交往的空间距离,可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如在课堂上来回走运巡视,定期让学生交换座位,改善因座位在后边的学生与教师交往频度低的负面影响等。

同时,教师还应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加强学生特别是学生个体的交往。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师生关系的形态比在课堂教学中更加多样化,师生双方的个性得到充分的显现,使彼此心目中的形象有血有肉、丰满充实,相应地师生关系也变得丰富多彩。

三、注意师生之间的沟通

师生之间良好的沟通不仅能够提供信息,有助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完成,而且还能够有助于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埃瑞克·波尔伯认为人们有三种交流方式,即孩子式、父母式和成人式。孩子式的对话交流方式是指当与人交流时感到低人一等所采用的方式,往往是一种屈从于权威或者感情用事的;父母式的方式则是指在与人交流时感觉高人一等,按父母对待小孩的方式进行交流,更多采用批评指正、敦促劝告、说服教育等;成人式则是以平等的姿态与人交流,这种方式可以做到所表达的思想条理清楚、坚定有力,而且不会产生对立情绪。在沟通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意交流的方式,而且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在沟通过程中教师应该强调归属感

所有的人都想知道自己对家庭、朋友、班级和学校是否重要,如果学生缺乏归属感,那么他将会退缩不前,其行为表现也出现很多不为别人接受的异常表现。因此,教师在交流过程中,应该强调每个学生都很重要,都会受到教师的重视和公平对待。并且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始终给学生以赞赏、爱护、帮助和支持,让他们分担管理班级的任务和承担教学计划中的部分责任。

2.要经常关注和关心学生

对学生的关注的最好方式是每天都能够与每个学生进行个别交谈。在大多数情况下,教师的主要精力主要放在学业优异的学生和有问题的学生身上,而忽视了班上其他大多数学生。由于这些学生既不能给教师带来欢乐,也不会给他们增加特别的烦恼和负担,因此很容易受到忽视。关心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内容,教师应该通过语言和行为两个方面对学生表示关心,同时应该保证言行一致。

3.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的评价

教师应该运用语言和行动来表达他们对学生的支持、鼓励和赞赏。教师不仅应该对学生取得的成绩表示赞赏,而且应该对他们付出的努力和进步表示赞赏。

四、完善个性和管理方式

人总是有个性的,人的个性总是千差万别的。人的不同个性在人际交往中又常具有吸引力,互补性。因此人们在交往中常常发现自己个性的不足、缺憾,往往羡慕别人个性的表现力,去追求自己所没有的,也就是至善至美的个性,这样就形成了双方相互接近的需要。从一个团队的角度出发,能够做到个性互补是最好的选择,不过师生关系的不可选择性,师生双方个性的互补往往难以完全做到。因此完善个性就成为改善师生关系的重要选择。这就要求师生双方,特别是教师要做到大公无私、襟怀坦荡、不感情用事、对人热情开朗、乐于助人、待人诚恳、信任理解、尊重别人,只有这样才能彼此欢迎,达到心理相容,维持长久的友谊。

大量的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证明,只有在一个民主、平等、和谐、活跃的教学环境和气氛中,教师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利,对学生既讲民主,又讲集中;既严格要求,又热心指导;既尊重学生的独立性、主体性及首创精神,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彼此尊重、信任,相互促进,才会有利于学生成长,有利于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做到在教育和管理学生中采取民主的方式,毕竟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不应有高低贵贱之分。他们能够成为思想上互相交流、心灵上相通的朋友。师生关系是一种互相教育、互相感染、教学相长的关系。教师对学生采取民主的方式,管理和教学效果才最佳。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王丕:《学校教育心理学》,河南大学出版社,1989。

[3]郑全全、俞国良:《人际关系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构建新时期师生关系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