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进步理论“体力波”的研究

2016-11-19吴海平陈建中李强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6年4期
关键词:运动训练

吴海平 陈建中 李强

摘要:通过对运动进步理论“体力波”的研究认为,人体状态是有序的、稳定的,运动训练促使着有序状态进行改变,这种改变是可变的,不稳定的,为了争取更高级稳定状态,训练时需注意一些问题。

关键词:一元理论 体力波 运动训练

“一元”训练理论认为,“体能”和“技术”是同一本质的不同表现,“元因素”只有一个,并非两个。训练进步的基本原理是“体力波”的“涌现”;具体训练的收效,有正、负两种可能性;即使是正效的训练,也具有正、副两种作用;对于训练掌握,在于争取进步和维护健康。“一元”训练理论把“人体是复杂适应系统”作为立论的基础。

训练进步并非由于“超量恢复”,乃是由于人体有序状态之调整发展。训练掌控的关键在于“到位”,从最初稳定状态进入到灰色状态,此时机体系统表现为:(1)系统开放。因为开放系统能与外界进行熵交换,而孤立系统最终会变成一个无序的死系统;(2)系统要远离平衡态。在远离平衡态时,系统会从一个不稳定的无序状态,通过涨落形成新的稳定有序结构;(3)系统内部诸要素的非线性协同作用;(4)涨落导致有序。基于以上分析系统在满足这点的基础上可以把系统由无序向有序转变。可以作为分析问题的模式来应用。

一、突破至各类稳定状态

1.“突破”至新的有序状态。人体有序状态能同时实现双重的矛盾统一:人体与环境的矛盾统一,身体内部的矛盾统一。训练工作,就是通过在人体与环境的互动中设置与变换种种条件来进行的。

“突破”至原有的有序状态。“进步原则”是评估训练的重要思维武器。然而训练中,经长期训练而得不到突破的大有人在,究其原因有四个方面:(1)训练促使某些局部的能力增长,但在系统中得不到发挥;(2)生理出现应激,但内脏器官没有适应新的环境,在训练中,脏器不能配合人体系统发挥很好的作用;(3)动作技术对成绩的影响,根据运动解剖学,动作技术必须符合人体的生长、发育规律。(4)通过高强度、大运动量的训练促使能源物质耗尽,没有及时得到恢复,让身体出现疲劳状态。训练中我们应兼顾各方面能力的增长,不能单纯用某一项能力来评定其增长的可能性。

3.“突破”至低级有序状态。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训练中出现退步的原因:(1)局部出现病变;(2)长期训练导致疲劳;(3)运动中直接出现伤病。。

二、突破至高级稳定状态需注意的问题

1.高、难技术动作分解训练和步骤安排。成套动作、组合动作可以分解成单个动作。对于难于“一口气”进行学习的单个动作,也可以进行再分解。“分解”可以从动力状况、运动状况等方面入手,分析一个动作内部的不同环节。在各环节间,要注意主次关系;注意运动的连接方式,动力的传递、转化、添加等等。

2.“放大”动作技术精细化训练。“放大”,使困难变得容易,使难于精确掌控的部分变得可以精确掌控。“分形理论”研究“自相似”。一些复杂的运动方式和图形,可以像“俄罗斯套蛋”那样,一层层“自相似”地演化出来。“自相似”是自然界复杂物质运动中的一项基本现象。“放大”,就在于对“自相似”规律进行运用。例如:“弹板空翻”“蹦床空翻”与“空翻”,是“自相似”的,但是,降低了难度,延长了滞空时间,更多提供了可观察性和可操作性。

3.加强动作间快速力量训练和核心力量训练。力量作为体能之源,在各项运动中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其他方面都相等,有较大、较快的力量常能有较好的成绩。运动中,我们经常以大力量为主,发展某些局部力量,造成局部力量在整体技术中得不到发挥,或者力量出现断层的现象。因此,训练中更应该利用放大方式分析每一个环节的用力方式、技术发力点,采用辅助方式发展各个肌肉快速力量,将各个发力点发出的力形成合力,或者能有效传递至发力点。

核心力量练习能更好地促进运动链的形成,将身体各部分紧密联系,即人体在运动过程中,身体的每个环节都是运动中的一个环,每个环都对力和能量的传递起着巨大作用。特别是人体核心部位拥有强大的肌肉群,更在这条链中起到了核心环节的作用。所以,核心力量的增强可以帮助四肢更好的完成运动。

4.训练强度的合理分配。过去,我们训练中一直要求,从严、从难、从实践或大运动量。虽然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更多的是留给了经验和教训。训练掌控的关键在于动作技术到位、运动量、运动强度到位,而非大运动量。超量恢复与体力波涌现是两个不同性质的生命过程,前者是指,在训练结束后的某一时段内运动员机体能量补偿逾越原有水平的现象;后者是指运动员机体诸辅功能环节与专项所需主功能环节之间进行协调整合之后所形成的特定的形态机能式样。

5.注意系统中各子系统恢复时间。作为整体,训练中我们应该兼顾到各个子系统的恢复,不能以某一个方面的指标(心率)进行确认机体恢复程度,这样是不可能全面反映运动员实际情况。因此,对运动员恢复情况的确定,应采用多种方法和多个指标进行监控,同时,更重要的是通过检测运动员的运动能力来判断运动员的恢复情况。(1)运动中受损的肌肉和结缔组织的修复时间;(2)运动中降解的酶和蛋白质在恢复期内需要重新合成时间;(3)运动中所消耗的糖元等能源物质的再合成时间。(4)在运动过程中发生激机能代谢变化的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以及其他所有在运动训练中组织器官功能的恢复时间。

参考文献:

[1]茅鹏,严政,程志理.一元训练理论.2006.

[2]茅鹏,严政,程志理.一元训练理论[J].体育与科学,2003, (07):5-10.

[3]严政.优秀举重运动员崔文华科学训练研究[J].体育与科学,1998,(02).

猜你喜欢

运动训练
浅谈田径运动训练的损伤及预防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运动康复疗法
对提高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的思考
浅谈高中体育特长生的培养策略
运动处方的研究与应用
浅谈运动训练中教练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运动训练联合注射玻璃酸钠与口服氨基葡萄糖治疗34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分析
浅谈田径短跑项目运动员训练后的恢复方法
本体感觉的研究进展与现状
对高校运动训练课程改革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