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初探

2016-11-19金立明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4期
关键词:初中政治思想品德有效教学

金立明

【摘 要】一直以来,作为一线的思想品德课教师都在为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有效性进行着不懈的探索。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使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不显著,尤其表现在学生学习多年仍然不能真正掌握学习方法的现状。本文从培养兴趣、改变教法、加强实践指导等方面对课堂有效性进行探索。

【关键词】初中政治;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教学

追求课堂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从广义上说,凡是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实现预期教学效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其为“有效教学”。从狭义上讲,有效教学是指能使学生获得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以及价值观三者有机整合与发展的课堂教学。因此,“有效教学”既是一种理念,又是一种策略。作为一种理念,“有效教学”始终致力于教学效益的提高;聚焦在有限的教育时空里让学生得到更多的收获,实现更好的发展,是一个实现升华的概念。作为一种策略,“有效教学”表现为教学者为提高教学效益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行为方式,具体落实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阶段。

一、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现存问题

我们知道只有具有效果性、效率性、效益性的教学才能称得上是具有有效性。而在当前我们的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仍然存在许多有违有效教学的问题。

首先,教学导入缺少情境创设。

其次,教师满堂灌,学生缺乏活动空间。

再次,教学流程简单、随意,设置问题过于简单。

最后,作业设计不够科学,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实现新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上述现象表明,新课程改革还只是停留在部分教师的口头上,有效教学的理念和策略还没有真正运用到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因此,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值得我们去思考探究。

二、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策略

1.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引起和维持注意的重要因素,对感兴趣的事物人们就愉快地探究它。所以,在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应千方百计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使学生有兴趣去读、去学。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普遍感觉单调、枯燥、乏味,很难激起学习兴趣。要改变这种状况,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思想品德课教学应该有效地引导学生,触动他们的情感世界,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随着多媒体逐渐进入课堂,过去单纯的说教式教学就走到了尽头。多媒体技术把色彩、动画、音效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图文并茂”,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2.转变观念,改变教法

思想品德课理论性较强,故有其严肃性、枯燥性的一面,若照本宣科,必然出现“听者昏昏然”的局面,学生会在这种“闷课”下失去学习兴趣。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任何教学成果的取得都离不开教师具体的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过去的我讲你听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现代教育。因此,在课堂中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根据初一教材每一节课的内容特点,该谈的谈,该讲的讲,该讨论的讨论。

3.指导学生学会阅读夯实基础知识 、解题提高应试能力

要想学好初中政治科,基础知识的掌握尤为重要,基础知识是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和理论来源。忽视基础知识,学生能力的培养最终只能落空。中考以考查能力为主,但能力来源于对基础知识扎实、灵活、熟练的掌握。试题的形式万变不离其宗,最后都要回归到教材的基础知识。因此,对教材中的基本观点、概念、原理只有通过理解记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运用自如,才能对某些社会现象或时政热点进行说理、分析。这就要求我们平时狠抓基础知识的落实,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重视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储存、运用能力,不但做到理解透彻,还要能融会贯通相关知识。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效率,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应试能力、自身素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4.创设问题情景,引导思考学习

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做示范,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矛盾,理论与现实的矛盾。同时也要求学生遵循其方法,自己找出矛盾,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例如,八年级上册“自尊自信”要达到的能力目标主要是要让学生明白自尊心与羞耻心的关系,懂得做人必须有羞耻心,能够识别什么是卑下无耻的行为,学会节制自己,拒绝卑下,维护自尊。自尊对于健康人格形成的意义:自尊心是人进步的动力。自尊能够推动青少年蓬勃向上、力争上游、不甘落后。自尊也会阻止人去做损害自尊的卑下的事情。自尊对于健康人格形成的意义需要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即自尊使人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什么样的人格是健康人格,什么样的人格是不健康的,健康人格为什么必须通过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形成。这样示范引导,久而久之,就能使学生从中学到提出问题的一点方法。

应多提一些分析性和评价性较强的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当学生处于疲惫状态时,就应提一些放松性和幽默性的问题,这样可以重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当学生的思路受阻时,教师要看准时机,把握火候,在问题的关键点上加以“点化”,用语言的燧石去敲击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的思路豁然开朗,由“山重水复疑无路”引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思维境界。

5.加强实践指导,培养良好习惯

行为养成在初一思想品德课教育的目标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而素质教育是强调行为的训练和养成,做到知行统一。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必须依靠社会实践和行为训练环节,所以,在初一思想品德课中,对学生适当进行行为训练、检查、督促,就成为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延伸和补充,这就是说,要导之以行。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增加社会实践内容,如举办演讲比赛、组织参观访问、参加社会实践劳动、谈体会、写小论文、举办辩论会等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有益活动。根据新教材的内容,可以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

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在强化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塑造的基础上,对学生的行为实践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它指导了学生由“知”到“行”的转化,大大提高了学生行为的规范性、目的性和指导性,从而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体现了教学的实效性。

6.注重评价,确保教学实效

考试可以采用开卷形式,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分析、运用能力。这不是唯一评价学生的做法,它只占总成绩的70%。另外还可以设计《学生行为规范评价表》,先由学生自评,再由家长评、班评,最后交给班主任和科任老师来评。这部分占总成绩的30%。这种考核评价形式,能较好地反映学生的整体素质。

总之,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是有心教学的总结,更是一种教学理念。它所关注的不仅仅是传播思想品德知识,更是学生智慧的发展。政治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的教学观,把思想品德教学看作是和学生的对话,是对学生品德发展的沟通,是和学生共同合作、共同享受、共同成长的过程,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展提供空间平台和机会,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思想品德,实现有效的、高质量的课堂互动,从而实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韩立福.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M].北京:首都师大学出版社, 2006.

[2]陈宗杰.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M].长春: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猜你喜欢

初中政治思想品德有效教学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刍议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