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减少中职学校课堂冲突

2016-11-19刘晓晶陶林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4期
关键词:中职学校

刘晓晶 陶林

【摘 要】本文从学生、教师和学校三个层面分析了中职学校课堂冲突产生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减少中职学校课堂冲突的主要措施: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提高教育水平;学生要加强控制能力的培养,尊师重教,学会控制和发泄不良情绪;学校则应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以及道德情感教育,优化师生交往环境、加强教育和管理。

【关键词】减少;中职学校;课堂冲突

上学期,学校发生了一些师生课堂冲突的事,尽管最后均以学生的忏悔、认错为结局,但还是引起了许多老师的关注。我走访了部分师生,探讨了冲突现象,有些人认为现在的中职学生总有个别的“太不像话”,也有些人认为教师课堂管理的方法简单,不同的视角有不同的认识。此时正值学校向全校教师推荐《教师的五重境界》一书,此书中作者用种种案例叙说着作者的成长历程,叙说着作者在教学反思过程中的境界变化。可以看出:境界的差异是教师差异的原因之一。深入思考教学矛盾,反思教学过程是年轻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由此激发我对课堂冲突进行反思的念想,形成了我答非所问的读后感。我想,这也是学校“读书是为了更好地思考和运用”的本意,所以受《教师的五重境界》中内容的启发,结合我校的实际,我的思考如下。

一、课堂冲突原因分析

1.教师方面

受传统的“师道尊严”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习惯于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认为学生跟老师有冲突是错误的,是对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破坏,会严重影响教师实施教学计划和教学管理。

教育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师生关系。目前部分教师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不强。一些教师不能从对方的角度、用对方愿意接受的语气来进行交谈,往往习惯从一开始就用一种居高临下的语气对学生说话,造成学生的反感情绪,使得沟通失败,也反映出教师缺乏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教育机智。一些教师面对学生的课堂违纪行为,不能控制冲动情绪,不善于寻找恰当的教育时机,不能灵活机智地应对和化解,而是方法简单粗暴。要么是叫学生站起来或站到教室后面或干脆赶出教室,要么大声呵斥、粗暴制止,要么停下课来整顿纪律、集体训话、大讲道理,有的甚至赌气停课,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和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

2.学生方面

中职生的“成人感”迅速增强,他们已经开始具备独立、自主的强烈意识,他们希望自己能够主宰自己的一切,反对从属地位,更反对权威式的干涉。部分中职生对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认识错误,认为自己想怎么学习就怎么学习、学得好还是不好都是自己的事情,教师的管理是多余的,有的甚至把敢于和教师对抗看成是“英雄行为”等。当教师对他们进行正常的教育管理时,他们就会认为教师是在侵犯自己的利益和尊严,进而感到不快,产生抗拒心理,甚至逆反心理,从而引起师生冲突的发生。

(1)情绪易冲动。中职生的年龄特点使他们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这导致他们的行为具有极大的冲动性、盲目性和危险性。比如他们性格急躁,容易情绪冲动,经常会出现同学之间打架斗殴或顶撞老师的行为等;另外他们也不能合理的控制自己的行为,一旦厌学就会旷课、逃学或迷恋网吧等。而学生实施的这些问题行为恰恰是导致产生师生冲突的直接原因,由于这些行为会短期或长期的偏离教育教学目标,从而引发学生严重的违纪问题,甚至还会影响其他学生效仿从而影响整个班级学生的学习秩序、学习效果。当教师对这些学生进行合理的要求、批评和教育时,部分学生就会对教师产生不满或者敌意,甚至出现攻击性行为,这些不良行为也因此成为了师生对抗性冲突的“导火索”。

(2)挫折容忍力弱。因为中考升学失利,社会评价低下、家长责骂过多、自我责备过强等等,中职生常常感觉到压力巨大、身心疲惫,从而自我封闭,与外界减少交往,与教师交流不畅,加上心理自我调适能力弱,宣泄方式不正当或不健康,导致情感心理问题进一步加重。 中职生的人际交往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与教师的交往缺乏信任感。由于长期师生关系不良,再加上经常受到教师的忽视、排斥和指责,部分中职生对教师有一种条件反射式的疏离感,想与教师亲近但又怕受到冷落而不敢接近教师。一旦出现教师对待他们的态度或处理事情不够恰当让他们感到不满意时,中职生便会产生强烈的不满或偏见,形成对立情绪,出现逆反行为,导致师生冲突的发生。

3.学校因素

(1)学校缺少对特殊学生管理的措施。各中职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主要是共性管理,不能充分考虑特殊学生身心发展的各种需要。学校没有个性化管理的渠道,来管理教育特殊学生,这最终会让这些学生不畏惧学校的管理制度。

对于任课教师来说,管理此类学生事倍功半,不管又会严重影响课堂秩序,师生在这种生存状态下都容易烦躁、失去耐心,从而引发冲突。

(2)教师评价制度存在缺陷。目前有很多中职学校采取奖惩性的教师评价制度,这种制度是根据对教师工作的评价结果,做出奖励、聘任、晋级、甚至解聘等决定,目的是加强对教师的绩效管理。很多学校采用学生给教师打分的制度,这就导致部分教师总是迎合学生心理,放弃对学生的原则性要求,该管不管,以此来获得较高的学生测评分;而一些学生因为平时受教师的管理较多,对教师有意见,趁此机会给老师打低分来报复老师,结果导致得分最低的可能往往是那些对工作负责、认真、对学生要求严格的教师。这必然会导致一些教师对工作失去热情和信心,对学生也心生不满,从而造成师生隔阂,影响了师生关系。

二、课堂冲突可能对策

1.教师方面

(1)尊重学生,树立师生平等意识。教师不是不需要权威,但是教师的权威必须要建立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尊重学生,树立师生平等意识是对教师在职业伦理上提出的首要要求。尊重学生意味着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意味着将学生看作是有独立意识的平等主体,意味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自尊心,不会因为学生的学习成绩差而歧视学生,不会因为学生犯了错误就另眼相待。只有尊重了学生,在学生没有完成学习任务或偶然违反了纪律时,教师才会在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之后来处理问题。

(2)加强师德修养,提高教师的人格魅力。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教育学生不能只依靠灌输、说教,更要以身作则,用身教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即身教重于言教。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只能由人来建树”。只有品德高尚,具有良好修养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健康个性的学生,并且师德修养越高、人格魅力越强的教师具有越强的榜样作用。当教师具备人格上的某种魅力比如和蔼可亲、风趣幽默或知识渊博又或是富有爱心和同情心、信任尊重他人、处事公正等, 这样的教师能与学生相处融洽,而当教师有冷漠、狭隘、猜忌、偏心、不负责任、才疏学浅等缺陷时,这样的教师会很容易与学生发生冲突。

(3)形成高超的教育艺术和教育机智。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最好的教师是在与学生的精神交往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学生视为志同道合的那种教师,这样的师生关系才是融洽的。所以教师要想与学生有良好的交往必须要掌握一些师生交往的知识和技巧。一是要全面了解学生。关注学生不仅仅只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更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身心发展、兴趣爱好、课余生活、心理需求、朋辈关系圈等,更要重点关注那些性格内向或者异常活跃或者是来自问题家庭的学生。只有对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在评价或处理学生时持一种客观的态度,能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二是要善于倾听学生。在教师的真诚倾听中,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尊重,从而愿意敞开心扉,打开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消除师生之间不必要的误会;三是要就事论事。当学生再次出现问题的时候,教师千万不要拿出以前的事来翻旧帐、揭老底,这样很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导致沟通的失败;四是对学生多一些鼓励赞美,少一些批评斥责。多关注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与赞美,能够使学生增加自信,充分发挥出他们的潜力,使他们表现得更加出色。教师也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师德修养,提高心理素质,在发生冲突时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感情。

2.学生方面

(1)认清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角色。作为学生,首先要清楚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角色。教师是教育者,而学生是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不管再怎样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也无法否认师生之间是一种以受教育者为指向的对象性活动。正如叶澜所说“教师是学生生命发展的激活者,是学生人生的对话者” 。所以学生要认清自己的角色,不要片面夸大自己的主体地位而忽视教师了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起码的教学秩序和师道尊严得遵守。

(2)学会控制和发泄不良情绪。中职生情绪易冲动,自控能力较差。往往因为教师一两句不太动听的话或接受不了教师的批评方式,就对教师产生不满或对立情绪,有时就会导致冲突的发生。因此中职生要学会控制和发泄不良情绪,一旦产生不良的情绪,可以通过听听音乐、运动运动、找好朋友倾诉等,找个合适的“出气筒”或“发泄口”发泄出来,从而避免了因为把不良情绪带到课堂中而引发的师生矛盾和冲突。

(3)增强自律能力。在中职学校,因为学生产生了不良行为或问题行为之后再加上教师的批评教育方式不当,从而引起了很多师生冲突。对学生而言,增强自律能力、避免产生不良或问题行为是预防师生冲突最为有效的方法。这就要求中职生在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学校的纪律和规章制度。

3.学校方面

(1)优化师生交往环境、加强学校教育和管理。完善学校评价机制,改变不合理的管理方式。在教师管理上,学校要为教师创造一个更宽松、更能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和创造力的人文环境;在学生管理上,要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各种需要,制定有民主性管理制度。另外,学校应结合中职教育的特点,积极与相关的企业单位联系,为学生提供学习和锻炼技能的机会。学校要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和建立解决各种问题的“安全阀”,从而使冲突的管理 “常规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学校要设立一些制度性的渠道,让学生能理性地发表意见和宣泄情绪,比如:定期召开师生会议、举行辩论会;设立网上公开的邮箱让学生提意见或建议,或建立发表论战和对立观点的论坛等方式。学生通过这些民主的渠道表达出自己的意见或释放出不满情绪,从而降低师生关系的紧张程度,改善师生关系。

(2)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以及道德情感教育。从大量的教育实践来看,与教师发生冲突的学生中,大部分并非是因为品质恶劣,而是他们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心理问题。由于中职教育的特殊性,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有学习困难的情况,并且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也比非学习困难的学生要低的多。中职学校的师生冲突只有少数是由于学生有行为障碍和品行障碍而引起的,大部分都是因为学生的个性心理发展欠缺而引发的。中职生的心理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师生之间的正常交往和课堂中的积极互动。因此,学校相当有必要加强对中职生心理健康和道德情感方面的辅导与教育。

参考文献:

[1]万玮.教师的五重境界[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2]钟英.中职体校课堂教学中师生冲突的成因及解决策略[D].贵州师范大学,2014.

[3]秦莹,蓝欣,庞明俊.对中职学校师生冲突及其特点的实证研究[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4,03:60-62.

[4]柴玉姝.中职课堂师生冲突的调查研究[J].职业,2015,24:63-65.

[5]梁丽君.试论中职学校课堂师生冲突的原因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2,10:175-176.

猜你喜欢

中职学校
利用网店实施中职电子商务实践教学的新策略
基于“茶文化”背景对中职旅游专业课改的思考
慕课在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应用
浅论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
中职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试论如何提高中职学校职业指导质量
德育工作浅谈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