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思性学习

2016-11-19桑志军

广东教育·综合 2016年4期
关键词:实践者反思性元认知

自主学习是孩子终生学习、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自主学习的能力、习惯培养和形成,一直是近年来学校教育探索的焦点和热点,正如加拿大心理学家温内所说:“当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做准备号召提出时,各种形式的自主学习就被追加到也已冗长的教育目标的清单上。”[1]

对于自主学习概念界定,国内外不同的教育理论派别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过描述。总体而言,自主学习不外这样几个特征:学习者有主动的学习愿望和良好的学习兴趣,有独立学习的能力,有良好的学习品质,能恰当评价自己的学习结果,并且能有效校正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这一核心素养,近年来教育领域对此有较多的探索。本文试从反思性学习的角度对其进行一些思考。我们认为,反思性学习是自主学习的核心目标,也是实现自主学习的核心环节。

一、反思性学习的提出

最早提出“反思”这一概念的是杜威。杜威在《我们怎么思维》一书中认为反思是“对于任何信念或假设性的知识,按其所依据的基础和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主动的、持续的和周密的思考”。在杜威之后,对“反思性”深入研究的当属美国的学者斯冈(DonaldA.Schon),他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反思实践者”这一核心概念。他强调在行动中思维,在实践中反思,认为理论在实践中才能体现其真正的内在价值,并且对理论的情境性做了较多的强调。斯冈是在社会学领域提出“反思性实践者”,真正在教育领域对“反思性”进行较为深入探索的,当属伯莱克(J.Berlak,1992)和维拉(L.M.Vilar,1994)。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反思性教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至此,反思性教学理论在教育领域逐渐影响深远。上世纪90年代,反思性教学理论被引入到我国教育领域。华东师大熊川武等一批教授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反思性教学在我国进行了较为广泛的开展,特别是教师的教学反思逐渐深入人心。

然而,反思性教学应该不仅仅只是反思教师的教,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思。对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反思性学习较少人关注,从理论到实践都缺乏较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本人在2012年提出“反思性学习实践者”概念[2],将其与“技术性学习实践者”相对。技术性学习实践者关注学生将教师所传授的普适性学习理论知识付以机械、重复、繁杂的训练,并试图在此过程中让学生掌握,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反思性学习实践者,更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与体验,更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思与建构,注重学生在复杂情境之中解决问题,因而使学习成为一种运用知识和智慧解决问题的过程,更能激发出学生的主动精神,提升学生的学习智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强调学习方式方法的理论的情境性特征。

二、反思性学习与自主学习

比较反思性学习和自主学习,我们可以看出,反思性学习目标是指向自主学习的核心环节的。

反思性学习以形成学生的自主学习为目标,注重对自身学习能力的发展。反思性学习不仅仅关注学习结果,更关注学习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既完成学习的任务,也使学生的理性学习思维得到发展,形成自身的个性化的学习实践性知识。同时也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的情感态度形成为目标。

在反思性学习中,学生不只凭借自己有限的经验进行简单的、重复的、直觉的操作活动,更重要的是要发展对学习活动自觉反思的理性思维,培养反思力和形成反思的习惯,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铺平道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发展做好准备。反思性学习过程是一个学生自主活动的过程,自我发现、自我分析、自我判断、自我体验是其典型特征。

三、反思性学习的培养与形成

反思性学习的目标是直接指向自主学习的。反思的对象和反思过程都是如此。

反思性学习在其形成过程中,充满着“自主”,需要学生对自身学习进行自主性的反思,独立思考,自我规划、自我监控、自我调整、自我剖析。同时,反思性学习的指向性又跳出“自主”,反思对象比自主学习的指向性更为清晰、具体,反思过程也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反思性学习形成的前提是要培养学生不安于现状的上进动机。学生的上进心是进行主动反思的前提条件。上进动机的激发,从根本上说,是要考虑学生的需要,包括内在的和外在的需要。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愉悦,能不断地做到自我实现,满足内在的成就感、成功感。

1. 反思性学习的反思对象

反思性学习的反思对象包括学习过程、学习的结果、学习的外在辅助因素、学习的内在情感参与。

反思性学习对学习过程的全过程反思,是其重要特征之一。在这一过程中,要反思学习目标的确定,学习计划的制订,做好各种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的活动中,能主动反思学习进程、学习的方法是否合适,做到有效监控、及时反馈、自我调节、自我评价、有效补救。

这一过程,对元认知因素的关注是核心。元认知学习监控和调节是通过制定学习目标对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关注学习策略以及策略的使用对学习结果的作用。学习者主动反思自身的学习能力、学习的特点,对制约学习活动的因素能充分了解,以此制订学习的目标、计划、任务,安排学习时间,监控学习过程和评估学习结果,对学习过程中所运用的不同学习策略所产生的效果能有清楚的了解。对学习策略的监控和调节是反思学习能力形成的重要过程。对元认知的监控和调节的反思,应伴随元认知监控和调节整个过程。元认知的监控和调节过程,首先确认要解决的问题,分析要解决问题的目标和要求,然后检索相关知识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随后依据相关知识,选择方法,实施计划,最后得出结论。反思性学习不断思考“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吗”“目标要求有几个,最重要的是什么,需不需要调整”“所检索到的知识充分吗,运用的方法是否合适恰当准确”“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路对吗,问题解决实施环节是否需要调整”“最后的结果是否准确,与目标是否一致”。伴随元认知的监控和调节的每一个环节,反思性学习可以帮助学习者根据自身学习特点、不同学习内容、情境选择不同的策略性知识,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例如,对学习目标反思,学习目标水平并不是越高越好,恰当的目标更能唤起学习者的求知欲,对学习者具有良好的导向效果。学习者只有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形成与获得和预期成果相应的期盼时,才可能获得成功的学习。

对学习结果的反思是指学习者是否满意自己的学习结果,对学习结果做出是否正确、恰当、完善的判断。这种判断不仅仅是指学习答案是否标准,还包括主观上对学习结果的满意程度、对完成学习结果所付出的时间、方式方法等学习的效率做出判断,以此来作为后续学习的校正依据。

对学习外在辅助因素的反思是指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哪些外在的帮助,这些辅助的因素可以是人的因素,如教师、同学、家长;也可以是物的因素,如借助了什么工具书、辅助资料或是互联网等要素。引导学生如何恰当借助外在的辅助要素获取学习的成功是当前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自主学习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种学习品质。很多人以为,自主学习是排他性的,这是对自主学习的误解。判断是否是自主学习,并非简单化地从是否单独完成学习着眼,而是要看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独立学习的品质。

对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积极情感、情绪参与的反思也是反思性学习的重要反思对象。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智、情、意共同参与的过程,如果只有“智”的投入,缺乏“情”“意”的参与的学习,是很难说得上是有意义、可持续的。我们认为,在反思性学习中学习者要反思在学习过程中情感、动机、兴趣的参与。这也是自主学习有效的必要条件。

2. 反思性学习的反思过程

反思性学习的反思过程是完成自主学习的必需过程。其包括四个环节:反省、判断评价、问题解决、总结提高。

学习者在对学习过程的智、情、意进行了完整而全面的反思,对学习的外在辅助因素进行反省之后,就会对反思对象做出判断——是否满意、恰当、完善。如果所做出的判断评价是否定的、负面的,就要进一步分析问题出在哪里,制定出解决问题的完整方案,在新一轮学习中校正它,解决问题,重新做出判断评价,直至满意、肯定。如果对反思对象第一次所作出的判断是肯定的、正面的,那就直接进入到反思过程的第四个环节:总结提高。总结提高环节,要总结整个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吸取教训,借鉴有效的经验。这样就完成了一个完整的反思过程。

四、反思性学习对自主学习的意义

反思性学习的反思对象、反思过程的每个环节能直接指向自主学习。反思性学习是自主学习的核心目标,同时反思性学习也是形成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反思性学习过程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对于提高学生的智、情、意都较为有效,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3.

[2]桑志军.《反思性学习实践者的内涵、特征及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8.

猜你喜欢

实践者反思性元认知
基于元认知的数学焦虑研究
摭谈数学教学中的反思性学习
努力做ICC OPINION的实践者
“自然小语”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周鹏
元认知策略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新媒体对音乐实践者主体性的重构
元认知在大学英语教改中的应用
做“守纪律、讲规矩”的坚定实践者
元认知策略对阅读词汇量的补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