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心如城,共建广东特色新型教育智库
2016-11-19陈春阳
陈春阳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教育智库的建设,正面临着科研范式的转型,教育科学研究的格局和视野、方法和目标等,需要有全新的思路,方能突显其在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先导性作用。因此,如何建设有广东特色的新型教育智库,也就成为了我省教育科研工作者的时代使命之一。
3月15日,2016年度全省教育科学研究及教学研究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省教育厅副厅长王斌伟,省教育研究院院长汤贞敏和副院长朱仲庆、劳汉生,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科研处有关负责人等出席会议。省教育研究院各机构负责人,各地级以上市、县(市、区)教育科学研究或教学研究机构负责人和各高校教育研究机构负责人,共400余人参加会议。本次会议创新教育科学研究及教学研究方式,充分彰显了教育科学研究及教学研究的地位和作用,整体推进了广东特色新型教育智库体系建设。
新型教育智库的广东探索
省级层面的教育智库,是承上启下的枢纽,既要落实国家宏观教育政策,也要谋划地方教育改革发展。本次会议及时传达学习了2016年度全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所)长工作会议和全国教学研究工作会议精神,回顾和总结了“十二五”期间我省教育科学研究及教学研究工作的成果和经验,谋划和部署了“十三五”期间全省教育科学研究及教学研究工作的目标任务。
对于“十二五”期间我省教育科学研究及教学研究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王斌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在此基础上,他深入分析了“十三五”期间我省教育科学研究及教学研究工作面临的基本形势,并提出了主要工作任务。
王斌伟介绍,“十二五”以来,全省牢牢抓住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这个总抓手,全面推进粤东西北地区的基础教育“创强”,大力推进珠三角地区的“争先”,实施高等教育的“创新强校”工程,取得显著成绩:基础教育阶段教育公平得到有效保障,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步伐加快,高等教育多元错位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教育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教育科研及教研工作作为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支撑,在“十二五”期间,机构建设逐步推进,力量整合逐步优化,能力水平逐步提升,为全省教育改革发展,特别是“创强争先建高地”作出了重要贡献:一是教育科研立项和成果比较丰硕,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新型教育智库建设初见成效;二是教学研究与实践指导工作逐步加强:教育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有序推进,全省各级教研机构普遍出现资源整合、服务强化和发展加快三大趋势;教学研究规范性逐步增强,各地教学研究机构的工作机制和规章制度不断完善;服务意识得到强化,各地教研机构主动服务教师队伍建设、服务教育改革发展中心的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
“十三五”期间,王斌伟要求全省教育科学研究及教学研究工作要围绕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打造南方教育高地等中心任务,准确把握实现教育现代化带来的新机遇,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深入研究教育现代化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积极应对推进教育现代化面临的新课题,为教育实践提供指导。教育科研及教研系统要明确目标,制定规划,大力推进教科研工作,切实提高教研水平和实践指导能力,着力加强教科研队伍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氛围,以服务教育决策、创新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引导教育舆论为基本职能定位,统筹推进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科研院(所、室)协同发展,努力打造广东特色新型教育智库体系,充分发挥教育科学研究及教学研究在促进教育改革发展和深化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中的重要智力支撑作用。
基层教育智库的特色样本
聚焦本土教育实践的基层教育智库,是全省教育科研工作推进及教育改革深度发展的基础。因此,教育智库建设既有全局视野,又有独特视角,才能形成纵横交错、协同合作的科研工作网络体系。在本次研讨会的交流环节,惠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易正新、清远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院长邓溯明、茂名市教育局教育教学研究室主任黄文毓、佛山市南海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禹飚、揭阳市榕城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刘松辉、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卢晓中分别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基层教育智库的个性化探索。
惠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惠州市从微观的视角“课堂”入手,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打造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目前大部分中小学都在推进“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并将它纳入专项评价和综合督导评估,将教师是否积极参与自主高效课堂改革纳入绩效考核管理,围绕这一主题,开展系列评比表彰活动。
为了提升教育教学科研工作成效,惠州市积极搭建“教研联盟”平台。一方面,以高考为抓手,实施“质量兴教工程”,打造普通高中学校多种联动发展平台,形成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优质学校龙头带动、校际联动协同并进的良好格局。另一方面,创建网络信息化教学教研新模式。实施“校校有网站、人人有网页”工程;加快惠州教育数码网教学资源库建设;打造学校、学科和市、县(市、区)教研部门三位一体网络教学教研交流平台;积极创新基础教育网络远程教学和师资培训模式,提高教学教研效率。
清远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教师是教育科学研究及教学研究的生力军,清远市积极引导和组织广大教师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扎扎实实地开展研究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通过10多年的积极探索和不断完善,全市已初步建立比较规范有序的市级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广大中小学教师参加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增强,全市已经形成比较浓厚的教研科研氛围,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得到较大提升。
同时,清远市以活动竞赛为平台,促进教师业务能力提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水平。首先,积极开展分片教研活动,把全市高中划分为市区片、英佛片和连阳片,开展以同课异构为主题的片区教研活动。其次,注重示范引领。通过组织举办全市教师工作室工作汇展交流活动,让名师带动身边的青年骨干教师,引导全市中小学教师积极投身到课堂教学教改活动中。第三,开展教学比武。从2013年开始,加大对全市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的力度,一大批青年教师在层层选拔与锤炼的过程中迅速成长,脱颖而出。
茂名市教育局教育教学研究室
以改革创新强化教育教研引领,是茂名市提升教育科研水平的有力抓手。目前,全市通过 “茂名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高峰论坛”、“茂名教育教学半月坛”活动,以及加强课程改革,扎实推进特色教育,形成了茂名市教育科研工作的新风尚。
具有先导性作用的教育科研,尤其强调与时俱进的特性,茂名市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积极开展了远程培训活动、网络视频教学教研活动、优质课堂共享活动。如今,教育信息化已成为茂名市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新动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已有较好基础。
在教师的专业发展方面,茂名市打造了教师综合成长平台、专业发展平台、各级教研员和中小学教师培训活动,促进教师综合能力发展。并且注重树立典型标杆,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建立教师人才资源库,注重发挥名师引领辐射作用。
佛山市南海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近几年,南海区围绕履行服务教育决策、创新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引导教育舆论职能,形成了基层教育智库建设的完整机制。
南海区以服务为宗旨,编制区域教育发展规划,提出以“品质教育,学在南海”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方针;以质量为核心,建设了教育质量监测机制,实施教育发展状态公布制度,每年发布《南海教育发展状态公布报告》;以学生为中心,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大力开展学生发展指导项目校长和教师系列专题培训,开发学生发展指导课程(学习、生活、职业),为学生发展提供学习指导、生涯指导和生活指导;以提升为目标,形成“研训用评”工作闭环:通过教育质量监测发现存在的问题,通过科学研究开发改进技术手段,通过应用性、针对性的培训建设教师队伍,通过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以出版社为依托,提升南海教育影响力,南海区注重梳理和提炼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阶段性、系列性研究成果,有力地提升了研究品位,锻炼了教师及教研员队伍,推动了全区的教育改革进程。
揭阳市榕城区教育局教研室
榕城区以教研组建设为抓手,以评促建,规范学科教研组建设,几年来探索了以评促建的管理机制,在区域内形成一批高效、优质的学科教研组,整体提升了教师队伍素质,推动了校本教研扎实开展。
作为校本教研的核心力量,教研骨干队伍的建设也成效显著。榕城区聘任学科组成员,加速教研重心下移,帮助学校提高校本研修水平和教师教学水平,与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共建“榕城教育实验区”,实施“科研兴教”战略,引领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多措并举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教育科研的归宿在于指导实践,为此,榕城区增强服务意识,加大了对学校教学管理的指导力度。比如,积极改进教研模式,提升服务品质。做好“常态教研”的同时,加大对部分学校教学管理的诊断力度,开展“预约式”教研服务活动,为学校提供最需要的服务;大力推进“菜单式服务”活动,以加强服务对象的主动选择意识,提升服务效能。同时,加大下校视导调研力度,规范学校教学教研制度建设。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大学教育科研机构与地方教育科研机构既有相似的地方,也有自身特点。就其特点而言,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必须面对多重任务和双重评价标准。
在多重任务方面,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首先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研究生和本科生培养水平;其次,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提升科研水平;第三,为社会提供服务,包括教育科研服务和教育培训服务等。
在双重评价标准方面,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一方面及时回应各级政府和高校专业共同体对大学教育科研机构的评价标准要求,如教育部的学科评估标准要求;另一方面,也积极回应地方政府的要求和社会需求,如全省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重大战略对大学教育科研机构的要求,中小学的办学指导和教育教学改革对大学教育科研机构的需求等。
特色教育智库的未来实践
教育科研的理论成果在教育科学的知识体系建构方面有着自身的优势,然而只有当它走进教育生活,指导教育实践时,理论才能成为推动教育科学发展的源源动力。因此,具有广东特色的新型教育智库建设,应以本土的教育实践作为最基本的逻辑起点,以此确定自身的发展方向,并指引全省的教育改革。
为了切实地将教科研工作落到实处,在本次会议上,与会人员还对《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等4个征求意见稿分组认真交流讨论,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大家表示,全省教育科学研究及教学研究工作者要围绕助力我省教育改革发展和“创强争先建高地”,解放思想、攻坚克难,改变方式、创新举措,加快推进我省教育科学研究及教学研究工作。
汤贞敏在总结讲话中强调,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的精神,大家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国、全省教育科学研究及教学研究工作会议精神上来,结合实际创造性地谋划好本地区、本单位、本机构“十三五”教育科学研究及教学研究事业,为促进教育改革发展和深化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作出更大贡献。全省教育科学研究及教学研究机构要主动适应发展理念的变化,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贯穿到工作中,落实到行动上,强化问题导向、聚焦主攻方向、突出专业特色、注重成果质量,自觉树立战略思维、前瞻思维、创新思维和底线思维,不断增强教育理论创新能力,注重教育研究成果发布和转化应用,注重教育实践指导和舆论引导。各地、各单位、各机构要争当新型教育智库建设的排头兵,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教育教学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为促进教育改革发展及人才培养提供智力支持。
我省教育改革发展及人才培养研究要在经济社会发展要求高、各类信息纷繁复杂、各学科各专业交叉渗透不断加强的形势下取得新突破、新成绩、新亮点,必须上下联动、左右协同,交流合作、聚力创新,加强资源整合优化,攻克重大项目,化解热点问题,解决难点问题。汤贞敏表示,希望建立起教科研信息共享和交流网络,加强全省所有教育科学研究及教学研究机构的沟通联系,通过合作研究、人员培训、挂职锻炼、学术交流、成果宣传推广和转化应用、资源库共建共享等多种形式,推进新型教育智库体系建设;希望巩固提升广东省教育研究联盟这一重大平台,把已经初步形成的特色品牌和事业平台做大做强,在全省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一盘棋”;希望各级各类教育科学研究及教学研究机构既切实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又切实以各种形式、多种方式加强协同创新,加快形成更多具有广东特色、广东风格、广东气派的高质量、高水平教育科学研究及教学研究成果。
本次会议在内容上创新了教育科学研究及教学研究的发展方式,是从整体和全局的视角推进新型教育智库建设的举措。树立这种系统的发展观,有助于促进我省涌现更多能承担“服务教育决策、创新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引导教育舆论”使命的广东特色新型教育智库。
责任编辑 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