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核心素养特色引领学生未来发展
2016-11-19王华蓓
王华蓓
随着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面临巨大的挑战,如何应对中高考带来的变化是我们工作的重点之一。
八一学校以“课程建设和学生发展”为核心工作,进行一系列的研究与探索,力求在未来发展中,形成学校特色,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教育选择题——寻找学校变革的突破口
中高考改革带来一系列变化,评价方式从单一走向多元,课程从固定走向选择与开放,增加了学生的个性化选择。而学校原有的课程框架、评价方式、教育资源均不能满足未来学生发展的需要。
因此,学校课程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应该是学校未来变革的突破口。教师对改革的认知度、认同度和主动参与意识是推动学校适应改革的基点,教师队伍人员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素养都将发生变化,教师角色也会重新定位,特别是高中,走班选课后,原有的管理模式将发生变化,所以教师队伍的培训与重组势在必行。另外,学校原有的课程结构和运行模式也会因学生课程选择的增加和评价方式的变化而变化,现有的课程结构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如何建构契合未来改革发展的课程体系是关键。
课程加减法——突出学生发展的增长点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学校形成了一批有特色的校本课程资源,但这些课程受到课时、人员的限制,缺乏系统性,课程资源比较分散;缺少针对性,与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发展方向契合度不够;创新性课程不足。基于此,我们探索建构适合学校发展、学生成长的新三级课程体系,即基础课程、发展课程和挑战课程。在学校课程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删减不适应学校发展的课程,增加突出学校未来发展特色的工程方向与金融方向课程,增加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创新力、领袖素质的课程,制定课程建设分步计划。
第一,确定不同学段学生培养目标,结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校文化及价值观,重新进行课程分类与层级梳理;基于学校办学特色和育人目标,搭建新的学校课程体系。建立九年一贯制课程体系和适应未来高考改革方向的高中课程体系。第二,课程建设关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小初高衔接,关注不同学段培养目标的层递性及不同学生的需求。第三,丰富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资源。关注课程与生活及价值观教育相结合,关注人文素养与科技素养的培养;关注大学先修、学术课程、综合实践课程资源的开发,丰富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际应用型课程等。第四,完善与新的课程体系相配套的学科过程性评价方案,引进课程管理评价系统、学生综合能力测评系统、学生学业成绩追踪系统、网络阅读平台,利用大数据与教育技术对学生成长进行跟踪管理、反馈。
课程结构重新梳理后会带来管理、评价、选课指导、上课形式等一系列变化,学校都要考虑与之相配套的工作方案,这是一个系统工程。
管理新策略——关注团队素养的提升点
学科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关注学生的学习实践体验。因此,教师必须改变固有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满足学生需求。
改变教师观念。学校基于“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着力推动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通过行动研究,进行教学实践探索。
改变教师结构。在教师招聘的过程中,有意识增加在专业领域有研究专长和跨学科知识结构的高学历人才,引进有学术课程领域经验的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专项课程培训;鼓励有学习需求的教师,参与到专项课程研发团队。通过培训、学习,改变教师固有的授课方式,尝试在开发新课程的基础上,用体验式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改变研修方式。学校以项目推进的方式,用“做中学”的体验式培训模式,借助“深度学习”校本培训、“学科核心能力”项目推进、传统文化现场会、“德育工作与学生发展”讨论会等形式,推动教师整体素质提高,改变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