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让小学生爱上科学课
2016-11-19何慧莹
何慧莹
摘要:每一个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因此,从小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使小学科学教学向着更有益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方向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科学;情境;猜想;生活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每一个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因此,从小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并树立社会责任感;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使小学科学教学向着更有益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方向健康发展。
一、创设情境
1、打开学生智慧的大门
一个好的问题,就如投在学生脑海中一颗石子,能激起学生思考的波浪,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设疑,巧于设疑,通过设疑创设『青境,让学生感到新奇有趣,学生就会随着老师设置的疑点,不断的思索下去。我在讲《地球的吸引》一节时,给学生提了一些问题,1、既然地球是圆的,那么地球另一面的人,是不是头朝下,会不会掉到地球外面去?2、我们为什么上坡会感到吃力?3、地球上的飞行物能否飞到天外去?学生随着这一连串的问题,紧张思考,在老师的引导下终于找到了正确的答案。而创设情境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
2、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动不好静,如果在教学中,充分注意到这一点,努力发掘教材中适合于学生活动的一些因素,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在讲《日食和月食》这节课时,考虑到学生虽然能听懂但却难以真正掌握,为了使教学更加形象具体,我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示范表演:将开着的灯光当太阳,让一个学生举着小球当月亮,另一个学生站着不动以头当地球。其它学生也从阴影中看到了这一点。通过示范情境的创设。学生为他们能真正掌握月食知识而高兴,感到学习是一种轻松,充满乐趣的事。从而对自然这门课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发现猜想
1、在观察中发现
观察是儿童了解世界、认识世界,积累感性认识的重要途径。因此,科学教学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并在观察中去发现。如教《播种发芽》一课,课前我给每组分发了浸泡过的花生、蚕豆、绿豆、玉米种子。课堂上我指导学生们解剖并观察蚕豆种子。让他们小心地剥开种皮、掰开子叶,然后拿起放大镜仔细观察,看能发现什么。渐渐地同学们的脸上露出了惊喜之色。“蚕豆里有两片好嫩的幼芽啊!”、“原来种子是有生命的!”、“蚕豆苗是它长成的吗?”面对这些常见的种子,学生有了新的发现,提出了问题,对学习有了积极的态度。
2、在实验中发现
实验对培养学生获得认识事物的本领大有作用,也是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起点。如第一册《磁铁的性质》一课,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实验:把条形磁铁放在支架上让它自由旋转,等它停下来,观察磁铁两端指着那个方向?反复做几次,学生就会发现磁铁总是一端指南,一端指北。我想可以总结了,这时却有学生把手高高举起,兴奋地补充说:“不仅是我们做实验用的条形磁铁和小磁针能指南、北方向,我想也许所有的磁铁都可以指示方向。”这是多么可贵的概括啊!我们不就是要让学生发现这个规律吗?
3、猜想和假设
“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猜想和假设是探究活动的基础,引发猜想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发现的前提。小学生思维活跃,富于幻想,敢于猜想、假设。但是,受知识、经验的限制,有时会提出一些幼稚可笑,甚至错误的想法,这时教师非但不能讽刺打击,给予抹杀。那些不拘一格的猜想,就是创造性思维的体现,蕴含着可贵的创造性。
三、贴近生活
1、让学生了解到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看到“科学”两个字,不少学生就会觉得科学是那么的神秘,那么的遥不可及,从而对科学课产生一种畏惧感。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看起来平平常常的事情里,就蕴含着许多的科学道理,例如: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会比晾在室内干得快:毛毛虫长大了,就会变成花蝴蝶……因此,在平时的科学课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让学生能够亲身经历一个科学探究过程,使课堂情景趋向生活化,打消学生对科学课的畏惧感,让学生了解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2、让学生走出教室上科学课
课堂教学是学生探究科学真理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的途径,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现象也不能被束缚在教室这个狭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更广阔的天地。
3、让学生享受科学知识所带来的乐趣
《科学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指出: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让学生亲身去实践科学知识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应用,享受科学知识带给他们的乐趣。
平时我不仅提倡学生在学校的生物园种一些小型的花草,也让学生们饲养一些小动物,如白鸽、小白兔等,这样不仅让学生可以了解植物的根、茎、叶、花的形态及其生长规律,也可以让学生了解动物的飞、走、爬、游的动态等生活习性。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们的劳动习惯和合作精神,又培养了他们的爱心和美感,还让他们把所学到的科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总之,科学课的教学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真正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科学探究活动的主体,方法是多样的,思路也是无穷的。把他们培养成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