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柯南身份定位到自我同一性问题的探寻

2016-11-19周楠淞

青年时代 2016年4期
关键词:自我分类标准

周楠淞

摘要:以日本动漫人物为起点,对于人物身份的思考延伸至自我同一性问题的探讨,结合对心理学与哲学的认知与总结,提出关于“自我”新型的分类,进一步探索基于新型分类的自我同一的具体标准。

关键词:自我同一性;标准;自我;分类

自我同一性,是一个与自我、人格的发展有密切关系的多层次、多维度的心理学概念。《名侦探柯南》是日本最火热的动漫之一,“江户川柯南”和“工藤新一”都是动漫中的人物。工藤新一是著名高中生名侦探,在和女友小兰同去游玩时,因目睹黑衣组织成员秘密交易而被偷袭灌下“APTX4869”毒药,虽然幸免于死,但身体就此缩小成7岁小学生的模样。之后在阿笠博士帮助下,化名为江户川柯南寄住于小兰的父亲、私家侦探毛利小五郎家中,秘密调查黑衣组织。大多数观众将柯南和新一视为一人,但将其与自我同一性的问题联系起来,带人心理学和哲学的思考,柯南还是新一吗?

一、关于柯南的自我同一性

作为西方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自我同一性在本质上,是指人格发展的连续性、成熟性和统合感,它包含三个层面的内涵:(1)最基本的层面,即ego-identity;(2)个人同一性;(3)社会同一性。当柯南回到新一的家,不变的写着工藤的门牌,熟悉的装饰摆设,对着镜中小学生模样的自己,会不会有这样的困惑:我是谁?新一还是柯南。我还是我吗P

柯南是否是新一,是对一个人的“自我”的判断。“柯南是否是新一”类同于“我是否是我”,“自我同一性问题”很难直接说清,心理学上常是从“我是谁”的意义层面来理解,哲学上指的是一个人从某时刻持续生存到另一时刻的东西,即存在于不同时间的同一人。当你走在路上,迎面走来你的同事,你是通过什么来判断他是你的同事?当你拿出照片,指着照片中的小孩对别人说那就是我,是什么让你成为那一个小孩?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根据流动派的理论,上一秒的我与这一秒的我是不同的,但是这种理解违背社会中的普遍共识,如果承认这种观点将产生诸多问题,如:十分钟前A杀了—个人,但是二十分钟后警察来了,不能抓“A”,因为此时的“A”与杀人的A不是同一个人。世界对我们是始终敞开大门的,如果我们从世界展开的认识阶段过渡到下一阶段,那么我们就必须调动我们的认知从前一阶段进^后一阶段,我们必须采纳通过世界的认识道路自身。这意味着,我们必须知道,在两个阶段是同一主体。想要解决自我同一性问题我们需要明白以下几个问题:

1.当我们在使用“我”的时候究竟指的是什么?

2.“是”这个概念是否意味等于?

3_我们对“自我”的判断是否有一个明晰的标准,即我是“谁”的依据是什么?

二、“自我”的概念及分类

1.“自我”概念

当我们使用“我”这个字的时候究竟指的是什么?

《说文·我部》:“我,施身自谓也。”,在先秦时期的古代汉语中,“我”已经假借为第一人称代词,有时也指我国、我方,如《左传·庄公十年》:“十年春,齐师伐我。”,但更多的指自称之词,如《将进酒》:“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我们很难直接表述“我”是什么,它应该是一个个人的主体,应该是一个并没有特别依据的概念,可能是跟自我某些相关事物的一种总和。

然而经过不同文化的哲学思考“我”的概念延伸不断扩大,成为一个可大可小易变的概念,出现了诸多“我”的延伸概念,如庄子的“吾丧我”,一种忘记自我的美妙境界。如佛家的“真我”,如来所证的“八大自在我”;“假我”,凡夫众生所执著之我;“神我”,邪魔外道所说之我。如《奥义书》中的“我(atman)”指的宇宙灵魂体。进而“我是谁”被誉为世界终极三大难题之一。

综上,我们可以明白自我在应用不同的具体问题中有不同的理解。在对于自我同一性问题的讨论中,美国心理学家、实用主义哲学家的先驱詹姆斯认为,个体的自我是他所能称为“他的”所有事物的总和,不仅限于他的身体和他的心理力量,还包括他的衣服、他的土地、他的房子、他的妻儿、他的游艇……荣格认为自我是我们意识到的一切东西。而上述两个概念虽然有一定道理,但包含范围显得过于宽广。本文认为自我可以理解为个人主体生理心理层面的总和。“我”与“自我”同指向一个主体,从指代的角度来看可以理解为同一意义。

2.“自我”分类

由于自我是一个宽泛概念,包括范围较广,当我们用于实际或研究略具体的问题时显得难以使用,于是我们对自我进行了多种分类。

(1)彻底经验主义自我的分类

詹姆斯将自我分为经验自我和纯粹自我,“经验自我”(the empirical self)指人们可能经验到的一种对象,即与世界的其他对象共存的存在物。“纯粹自我”指一个人知晓一切东西,包括自我的那些东西,所以又称为能动自我或主动自我。詹姆斯认为自我与世界并没有明显的界限,一个个体的经验自我涵盖他的衣服、他的土地、他的房子、他的妻儿、他的游艇……

詹姆斯将“我的”这个概念并入了“经验自我”之中,而并没有明确指出是将“自我”与“我的某样东西”之间的关系纳入“自我”,然而“我的”这个概念广泛,辐射至其他个体“自我”,“自我”是每一个个体所固有的,是对每个个体的一种区分,如果将其他个体的“自我”纳入自身“自我”那么群体概念可能将消失,个体之间的差异将被忽略,与“自我”的作用产生矛盾。如A是一个个体,拥有“自我”,A是B的朋友,那么“A”则属于B的一部分,A有朋友C,那么C就是A的一部分,因为A属于B的一部分,所以C也属于B的一部分,即A所拥有的就是B的,B所拥有的就是A的,连可能不认识B的C所拥有的也继而是B的。当我们说A的时候就包含了B和C,以此类推我们说A也泛指到了所有的人,也就是人类这个种族,那么A就可以等同人类这个集合概念,那么互相拥有的对方的A与B有什么区别呢?所以我们只能将“自我”与“我的XX”之间的关系归为“自我”的一部分,而不能将拥有个体自我的“我的”归为“自我”。

注:“我的身体”是“自我”的一部分,类似与“我的车”的存在不是“自我”的一部分。“我的身体”是属于“我”这个个体的生理结构层次,上述提到的那辆“车”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拥有的是与这辆车的关系和我们单方面(人类社会)认可我们能够使用该个体的权利,而不是“车”这个个体。

(2)人本主义自我的分类

罗杰斯将自我划分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理想自我代表个体最希望拥有的自我概念、理想概念,即他人为我们设定的或我们为自己设定的特征。它包括潜在的与自我有关的、且被个人高度评价的感知和意义。而现实自我包括对己存在的感知、对自己意识流的意识。罗杰斯认为通过对自己体验的无偏见的反映及时对自我的客观观察和评价,个人可以认识现实自我。

然而人的认识基于不同的心情和所处情况时时都有所不同,如柳宗元所写的《早梅》与《过衡山见新花开却寄弟》,在《早梅》中,作者借对梅花描写,表现了自己高洁的品格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借物抒怀,既有对亲友的思念,也有对自身遭遇的不平和“辅时及物”的理想不能实现的痛苦。而在《过衡山见新花开却寄弟》对梅花的描写却是包含枯木逢春般的喜悦、期望之情。

同样的事物对于同一个人在其不同的心理活动下得到的评价和观察结果可能会相差甚远,我们是难以通过“自我”给“自我”传达客观评价,在通过“自我”的过程中,必然或多或少地受主观情感影响。又如庄子与惠子关于“子非鱼焉知鱼之乐”的讨论,我们的思维和思考也将基于主观的认知。也如詹姆斯所认为的,自感完全取决于支撑我们存在和行动的因素。它决定于我们实际的能力和认为的潜能之间的比值,即自尊一成功伯负。美国华盛顿大学心理学教授乔纳森·布朗对一群才进入华盛顿大学的学生进行了一组测试,他要求学生说明大量的品质与他们、其他人以及大多数华盛顿大学学生的符合程度(1=完全不符合;5=非常符合)。这些学生在所有正面品质上对自己的评分都高于三分,在负面品质上都低于三分。89%的学生把自己评价得比大多数其他人积极,92%的学生把自己评价得比大多数其他人消极程度要低。也就是说这些学生普遍把自己看得要比大多数人好,由于大多数人不可能比大多数其他人更好,我们不由得怀疑自我评价的准确性。多方证据表明人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会出现正向偏见,当然这些研究是在西方文化的背景下进行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不难看出人的自我评价会有偏见。在对自我能力的预估时由于上述现实外界因素或者自身主观因素常会产生偏低或偏高的结果,所以我们难以达到罗杰斯认可的认识现实自我。

基于各个流派对于自我的不同分类以及本论对“自我”的识别与分析,本文认为,自我可分为“可知自我”与“不可知自我”。“可知自我”指的是能通过外界或自身感知到的“自我”,我们能够意识到并进一步了解到的“自我”部分。“可知自我”又可以根据识别判断的主体不同,再分为“自知自我”和“他知自我”。“自知自我”是一种自我的认知,自己对自己的一种把握、理解和感知,是自己内心的存在;“他知自我”是社会他人对我们的印象理解以及认知,即“自我”对于社会他人的身份和意义,社会他人能够识别的“自我”部分,有多少人认识这个个体就有多少种“他知自我”,其又可分为“社会认知自我”和“个人认知自我”,“社会认知自我”指的是社会大多数普遍的看法与认知,“个体认知自我”是指每个人对该个体的独特认知。“不可知自我”指的是隐藏在自我主体深处无法感知的“自我”,我们可能可以明白它的存在但无法进一步认识与了解,类同于弗洛依德精神分析理论中精神意识的无意识层面,以及维琴尼亚·萨提亚冰山理论中海平面以下的冰山部分。“自知自我”和“他知自我”都是自我的一部分,不能说他人或自己对于“自我”的认知出现错误,只能说认知不同或者有偏差。

“自知自我”与“他知自我”是基于识别对象,再对“自我”进行的分类,在部分内容上存在相同之处,这种“他知自我”和“自知自我”的交集,可称为“共知自我”。“共知自我”是属于“自知自我”和“他知自我”的共有部分,也是二者认证和交流的枢纽,随着个体与其他个体进行交流沟通,“自知自我”与“他知自我”也发生交互,“共知自我”开始逐步扩大。因为“共知自我”是个体与其他个体都认可的“自我”,所以可以将其视为所谓的“客观自我”。当个人主体在不与社会他人直接沟通其“自知自我”同一的情况下,“他知自我”不受“自知自我”干扰,即个人主体对“自知自我”同一的论证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他知自我”,而对于“自知自我”同一论证的关键在于对“共知自我”部分的确认:当个人主体发生失忆等情况,难以感知认识“自知自我”,“自知自我”将由“他知自我”进行补充。

注意:关于自我的部分社会可用信息并不包含在自我的范围内,它与自我是主从而相互独立的关系。就好比人与衣服,一位现役士兵穿上他的军服,便可以通过衣服识别出他的职业是军人,他隶属于哪一支部队,但他此时若穿上厨师的衣服并不能改变他是军人的事实,即使后来他退役后从事厨师行业,再次穿上厨师服,也不能改变这个主体曾是军人,人与衣服是相对独立的存在,一件衣服可穿在不同的人的身上,一个人也可以穿上不同的衣服,但并不会改变这个穿衣服的主体。如姓名的物质部分,即声音文字等,它是为了人与人良好的沟通交流对于不同“自我”的区分,是给每个个体自我的特定名称符号,通过语言文字信息区别人群个体差异的标志。自我先于姓名存在,并不随姓名变化而变化。具体信息需要依据信息的产生目的和意义具体分析。

三、“是”是否等于“等于”

在中国古代的《说文解字》中,《说文·是部》:“星,直也。从日、正。凡是之属皆从星”。“是”本义为正、不斜的。作关系词时表示肯定判断。在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的逻辑体系中,作为系词的“是”拥有三种逻辑功能:一、判断的联结词;二、指称主词本身;三、表示被定义的概念与定义的等同。

在探讨自我同一性问题时,“是”的功能为肯定判断。在古代特修斯之船难题中,船原本的旧木块被一块块新木板代替。第一块新木板换上时,这艘船并不会显得与以往不同,他依旧是原来那艘船,只不过其中一块变成了新的。随着时间的流逝,每一块船板都被换成了新的,但如果这种情况是逐渐发生的,那么这艘船依旧是原来那艘船,所以随着时间的流逝,某件事物的同一性并不需要其所有部分都保持不变。某个个体的部分特征对证明其同一性既不充分也不必要。那么想要解决自我同一性的问题,我们只有承认同一性是相对的,也就是说“A与B是相同的个体”这句话的含义不是A=B,而是A能成为像B一样的F,而并不是成为像B一样的G。即A是A,不是非A。个体同一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个体同一性的标准是某一个本质的共同点的相同,而不是两者的完全重合。所以解决同一性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找到这个标准。

四、判断同一的标准

当我们自身来识别自己的身份时,主要依靠的是心理活动和记忆。即使当我们的身体完全整容毁容,即使无法沟通,我们的内心也能够明白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身份,然而如果我们发生失忆,那么,仅靠自己肯定无法回答“我是谁”的问题。当他人来识别我们的身份时,第一依靠的则是体貌特征,其次是能力习惯,当我们体貌特征发生巨大改变时,他人很难识别出“我是谁”,如此我们就需要交流来验证身份,但仅凭通过交流我们很难确定一个人的身份,最终让我们接受一个人身份的是他的能力特点及习惯。所以识别“自我”主要需要四样抽象事物:心理活动、记忆、体貌特征和能力特点及习惯。

1.对于他知自我

(1)第一标准——体貌特征

当新一服下药物APTX4869,身体缩小成7岁小学生,回到家门口遇到邻居阿笠博士,身体的巨大差异让阿笠博士无法将小孩子“柯南”与高中生工藤新一联系起来,第一时间没有认出那个小孩就是新一。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所甄别人与人的不同往往根据身体,也习惯用身体代表自我。所以提到“我是谁?”这个问题时脑海中浮现的答案往往是身体的形象。

英国哲学家洛克认为,人自我的同一性就在于一个组织适当的身体,而且这个身体中的各个物质分子虽在不断地变化着,可是那些分子同这个身体都连成一体,延续一种共同的生命组织,而且这个身体无论你从哪一刹那来观察它,它以后仍是要继续着与此刹那相同的组织。然而在社会中我们并不常依据生命组织的归属来判断,我们对于身份的直接判定来自于身体的体貌特征。在法医人类学中,体貌特征是指活体或尸体的面貌及体表的差异和特点,依此确定性别、年龄、身高及体特征,是身份的直接象征,是社会他人对个体“自我”的直接识别标准。所以体貌特征是判断他知自我同一的首要标准。

(2)第二标准——能力特点及习惯

在动漫中,其他人是如何发现柯南是新一缩小的呢?新一的好友同为侦探的服部平次对着柯南说道:“你的腔调虽然很奇怪,不过口气、推理方式却和工藤新一一模一样!绝对错不了!”每个人拥有自己独特的稳定的习惯和能力特点,如语言习惯、生活习惯、工作能力和社交能力等等,这是直接作用和影响于社会的重要途径,是对于社会的直接意义。人们的能力表现是存在较大差异的。有些人在童年时期就表现出某些方面的优异能力。例如,我国唐初的王勃,10岁能赋,少年时写了著名的《滕王阁序》。但也有些人的才能一直到很晚才表现出来,这就是所谓的“大器晚成”。例如,我国画家齐白石40岁才表现出他的绘画才能;达尔文在50多岁时才开始有研究成果,写出名著《物种起源》一书。能力的表现和成果也是直接作用于社会他人,如《滕王阁序》既是六朝骈文之新变,也是唐朝骈文通俗化格律化之先声,让高举反骈旗帜的文学家韩愈读了之后也大为赞赏,称颂其“读之可以忘忧”也。而《物种起源》一书更是以全新的进化思想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把生物学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提出震惊世界的论断,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是最伟大、最辉煌的划时代的里程碑,对人类历史有着极大的影响。综上能力也是难以复制的。习惯本就是一种基于先天后天各种因素长期养成的一种行为模式,影响其形成的因素颇多,所以最终成型的习惯也是大不相同,也如《大戴礼记·保傅》所记载:“少成若性,习贯之为常。”汉代应劭《<风俗通>序》:“俗间行语,众所共传,积非习贯,莫能原察。”当体貌特征模糊或对体貌特征判断出的“自我”表示严重怀疑时,就需要第二标准进行判断识别。依据对于社会的意义和改变难易程度,能力特点及习惯起主导标准作用,体貌特征则起首先标准作用。

2.对于自知自我

佛家认为真我不是色身,因为色身有碍有病,是无常之物。真我乃是法身,法身遍满虚空,充塞法界,乃“亘古今而不变,历万劫而常新”之体。这与苏格拉底的观念契合。苏格拉底说人是由肉身与灵魂构成的,灵魂是永恒的,肉身是会衰老的。法身和灵魂是一种类似的存在,都是永恒不变的抽象精神层面的存在,那么可以简单地说新一与柯南仅仅是肉体的不同,法身和灵魂未有改变,即新一就是柯南。但灵魂是一个飘渺无法感知的概念,我们不知道它是什么,甚至无法感知和肯定它的存在,只是造了一个词制造解决了问题的假象。

灵魂作为判断是否同一人的标准显得并不那么合乎情理,有人提出意识这个标准。意识指的是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也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然而心理状态是时刻变化的,反映也是随时不同,意识当然也时有变动,难以以是否拥有同一意识作为检验同一人的标准。

最初当阿笠博士表示不相信柯南身份时,柯南说出了只有新一知道的秘密想以此证明自己是新一。当我们的身份遭受质疑时,我们会想到用独家记忆来证明自己,记忆作为一种基本的心理过程,是和其他心理活动密切联系着的。它联结着人的心理活动,是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机能,是进行思维、想象等高级心理活动的基础。记忆包含形象记忆、情绪记忆、逻辑记忆和动作记忆,虽然我们可以将记忆中自身经历过的事件转化为语言输出,即专属的秘密或隐私也是能够告诉他人的,但是语言输出的记忆大多是逻辑记忆,而我们是无法通过文字和语言描述将完整的、个人感受到的形象记忆、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表现出来的。我们从我们的长辈口中听说过他们小时候的趣闻轶事,但是我们无法从我们的记忆中提取它们,无法感受他们当时的情绪,不会因为其不得体的行为而脸红,也不会因为其小聪明而沾沾自喜。如果某天你从床上睁开眼,再也不能回忆起你以往的任何经历,你不得不用冷漠而又抽象的方式重新了解自己的人生经历,你就会觉得自己是另外一个人了。考虑到记忆将会被遗忘,但是是一种渐进的过程且能够通过再认和回忆进行唤醒,所以对于判定“自知自我”同一的重要标准即是是否拥有一致的部分记忆。

3.影响自我同一判断的因素

(1)先人为主观念与习惯

当我们对一个“自我”做过同一的认证,或者经他人之口对于该“自我”身份的认证之后,可能在较长的时间里,这一个“自我”即使没有论证“自知自我”的同一性,而其本身现阶段已发生翻天覆地地变化,我们依旧习惯性得认为现阶段“自我”与以往的“自我”是同一的。例如世界十大变态杀人狂魔之一罗斯托屠夫,是一名受人尊敬的老师,在家人眼中更是一位慈祥的祖父,在邻居眼中是一个快乐的已婚男人,在虐杀烹尸至少53人之前,其“自我”已发生较大的转变,对于社会的意义已从教人变为杀人,而此时大多数人对他依旧保持原来的认知。所以我们对于某个个体自我同一的认证具有延后性。

(2)认知

在柯南阿笠博士向他阐述身体缩小缘由后,阿笠博士依旧无法相信面前这个小孩就是高中生侦探工藤新一,因为将身体缩小这种情况超出了其认知范围,他认为是不可能发生的。所以当刘谦凭空变出一朵玫瑰,或是让一张桌子消失,我们会认为他是一个魔术师而不是魔法师。在大多数情况下,固有的认知是对身份识别的基础,然而个人的认知是有限的,例如在原始部落中,当地的居民可能完全不知道人还可以整容变性,当其中一个居民外出整容或变性后再次出现,当地居民可能完全不认可其身份。在一定情况下,当个人认知落后于现实可能时,认知将会阻碍自我同一的认证。

五、结论

在《名侦探柯南》世界中,从“自知自我”的同一来看,柯南具有与新一相同的记忆,内心自我并未发生改变,所以在“自知自我上”,柯南是新一。

从“他知自我”的同一来看,首先新一与柯南体貌特征有较大差异,其次能力特点与习惯也发生较大转变,新一以高中生的口吻与外界对话,柯南以稚嫩小学生的方式与外界沟通,新一直接进行侦探破案,柯南需借助他人之口说出真相等等,所以在普遍的“他知自我”上,柯南不是新一。

由于主体对极少数部分人进行了“自知自我”同一论证,改变了极少部分人对主体“他知自我”的认识,在这部分人中“自知自我”同一和“他知自我”同一得到有效统一,所以对于这极少数部分人,在“自我”整体层面,新一即柯南。

在现实世界中:

观众处于完全第三人称位置,在明白剧情发展清楚事件缘由的同时,能够知晓新一/柯南的心理活动及回忆,明确了“自知自我”的同一,几乎在《名侦探柯南》的每一集和剧场版开头都会以新一第一人称口吻讲诉身体缩小过程缘由,即向观众对“自知自我”进行论证,改变观众对于主角的“他知自我”使观众眼中新一和柯南的“自我”同一得到有效统一。所以对于大部分观众而言柯南就是新一。

猜你喜欢

自我分类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分类算一算
分类讨论求坐标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数据分析中的分类讨论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真实的人生,完整的人性
科幻中的美与自我
成长中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