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式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16-11-19彭翠梅
彭翠梅
摘 要:主要探讨了主题式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分析,希望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主题式教学;信息技术课程;应用
信息技术课程作为高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不断丰富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的实践能力,所以可以采取主题式教学模式,加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有效性,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主题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原则
对主题式教学模式的合理应用,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主题设计新颖
由于每一位高中生都具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同时其逻辑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也不相同,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高中生学习需求,会降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应选择主题式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思维能力,设计新颖、有趣的教学主题,同时尽量使主题内容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以此提高学生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
2.主题设计立体化
开展主题式教学模式,必须合理设计教学主题,使主题设计更加立体化。教师在设计主题时,首先应明确教学目标,并且还要明确主题的内容、形式等因素,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把控。
3.主体实施的沉浸性
在实施教学主题过程中,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应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学生都能够融入学习中来,可以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快速、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以此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教学的兴趣,提升信息技术的水平,因此主题实施的沉浸性原则,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具有重要作用。
二、主题式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明确主题教学目标
在设计教学主题过程中,教师首先应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
以此为根据,确定教学目标,并将教学目标进行细化,将其分为情感教学目标、实践教学目标以及理论教学目标三种,从而能够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其次还要合理确定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难点和重点,并采取有效的方式,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使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更加高效,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
效果。
例如,在学习“信息及其特征”这一课时,由于这一课时基本都是理论内容,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起来,会感觉非常枯燥,所以教师采用了主题式教学模式,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教师为学生制订教学目标,其中理论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列举生活中以及学习中的信息,并了解信息的特征;实践教学目标是能够提高学生归纳信息的能力;情感目标是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我们生活的重要影响,并加强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欲望;其次教师确定了教学中的重难点,在“信息及其特征”这一课中,对信息特征的认识是教学重点,关于信息含义是这一课的教学难点,这样就会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
2.布置学习任务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并且设置问题任务情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加教学活动。在设置问题任务情境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确定总体学习任务,然后将总体学习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小任务,并将其合理分配到每节课中,学生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完成每一节课的小任务,进而完成总体学习任务。
例如,在《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这一课中,由于这一课主要分为三部分进行学习,所以教师首先为学生制订了总体的学习任务,即学会表格数据处理、学会加工表格信息以及挖掘表格中信息;其次教师将这三部分教学目标,分别在三节课堂上进行了学习,并提出相应的问题,并根据问题,为学生布置了相应的任务,如如何打开文档?选定文本一共有几种方法?怎样删除字符等等,这样学生带着学习任务进行学习,会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当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时,还会增加学生的成就感,促进学生学习的
兴趣。
3.创建多元评价体系
教师还应创建多元评价体系,从不同的角度、不同方面对学生在主题教学中的表现进行客观的评价,以此起到鼓励学生的作用。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评价得当,而且要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避免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另外对于优秀的作品,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同时也可以给予一定的精神奖励,如在班级内展示优秀的作品,或当众表扬表现好的学生等,从而鼓励学生能够不断地完善自身的不足,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进而實现全面发展。
总之,主题式教学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效果,因此在主题式教学过程中,必须合理设计教学主题,明确教学目标,同时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及学习能力,结合教学目标,为学生合理布置任务,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多元评价体系的作用,以此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水平,为以后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陈旭.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应用主题式教学的实践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4):163-164.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