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实践思考
2016-11-19詹士元
詹士元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很多学者开始关注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工作,如何能够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思维以及教学资源,完善和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提升教学有效性,成了目前小学语文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教学创新;小学语文;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学手段给出了明确要求,当代小学语文课堂需要借助信息化技术,提高教学趣味性,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外延,这样才能够打开小学语文教育的新纪元,为小学教育工作者提供一条更加广阔的教学道路。教学资源教学是一种新兴的教育方式,将教学资源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还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更多的小学教育工作者的参与和支撑。
一、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意义
(一)开阔学生视野
够打破传统课堂那种沉闷的教学氛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多,教学气氛更加融洽。各种先进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资源的运用,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能够了解到很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开阔了学生视野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隐秘性,需要人们去开发,去探索。小学生也是如此,小学生实际上拥有很多潜在的创新能力,语文教师就是挖掘他们这些能力的人,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新型教学技术能够促进学生能力的开发,为学生提供更多思考的机会,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影视资料,根据这个资料提问,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做出自己的判断,最后教师总结。这样个过程中,学生们独立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都会得到提高。
(三)提高写作水平
教学资源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学资源的丰富以及教学手段的更新,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语言交流,还能够促进他们的语言表达。教师合理的选择影视资料,学生通过观看这些资料和作品,能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以及思维习惯。在观看影视作品的时候,还会主动联想现实生活,久而久之他们的作文就会富有情感,更加真实和生动。
二、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实践思考
(一)更新教学语言,提升语言的规范性
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教师首先要重视教学语言的典型性,教学语言要做到精确、积极、正面,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法。小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主要依靠模仿,此时,他们所获得的大部分知识都是通过模仿获得的,所以,教师教学语言的典型性与正面性,是奠定学生正确学习习惯与态度的关键。另外,教师应该普遍使用普通话,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健康的学习环境。
比如:在小学生语文教学中,常常会出现教师将“香皂”说成“姨子”。以东北地区为例,一些教师还会讲方言带进课堂,比如发现学生没有注意听课,教师会说:“某某同学,你刚才在下面干啥呢?”,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课堂上,这样的不规范用语十分常见,甚至有些不规范用语,教师自己和学生都已经习惯,明明错误的说法和叫法,但是大家习以为常了,这样学生也会在不知不觉中也会一直这样说,也会出现吐字不清晰,平翘舌不分,书面语变成白话文的情况。所以说,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规范性非常重要。
(二)引入多媒体技术,提升课堂趣味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语言的趣味性,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表达方式上应该更加符合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并懂得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使用他们能够接受并喜欢的语言,这样学生的心情会更加愉悦、轻松,学习效率也会更高。
比如:在教学韵母“ɑ、o、e”时,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充分运用教材中所配的插图,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出来,并伴有音乐和旁白,引导学生结合插图说话:清晨,太阳出来了,大家都开始了新的一天的生活,大家看,小妹妹在练嗓子了“ɑ、ɑ、ɑ”。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课文插图编儿歌,以此来帮助学生记忆字母的形状:“圆圆脸蛋扎小辫,张大嘴巴ɑ、ɑ、ɑ;太阳出来红通通。”这样可以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既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又使学生加深了对字母的印象。
(三)重视国学诵读,不能够忽视根本
学习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中,国学经典是中国语文教育的根本。教师必须要重视国学经典诵读的积累,合理安排诵读时间,每周可以安排一节课专门进行经典诵读练习,每天上课之前,安排“10分钟的早读”环节,选择一名诵读能力优秀的学生作为领读,全体学生一同诵读,即回顾了中国教育的最基本形式——读声琅琅,也提升了学生的文学修养和阅读能力。当然,教师还可以结合各种游戏、音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可以接龙读、配乐读,还可以一边打拍子,一边读,这些丰富的诵读形式,都能够有效刺激学生的诵读欲望,帮助他们更好的诵读,积累更多的经验。
总之,在创新语文教学的时候,教师既要夯实根基,又要注意创新,创新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不能是空中楼阁。新的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的不是悲哀,而是兴奋,是无限的光明,我们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不断改进,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民生、贴近理性、贴近创新,从而使它焕发出更加生机勃勃、更加光彩夺目的青春。本文以此做了几点分析,希望可以为新时期语文教育工作者提供建议和参考。
参考文献
[1]杨扬.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现代交际,2016(2).
[2]赵显玲.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实践思考[J].学苑教育,2016(1).
(编辑:陈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