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整合,架起语文课与儿童课外阅读的桥梁
2016-11-19尚艳红
尚艳红
【摘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依托,以语文教材为中心,辐射学习与文本相关的课外读物,将课内外阅读巧妙整合衔接,使课内阅读成为课外阅读的凭借,进一步充实阅读的内容,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的扩展和补充,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为学生架起从语文课内通向课外阅读的桥梁。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一、找准整合角度,拓宽学习视野
根据课文的内容、类型、体裁的不同及教学的需要,从课前导读性阅读、课中拓展性阅读、课后综合性阅读三个角度来进行阅读整合。巧妙运用读书方法,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在课前的拓展性阅读时,想让学生阅读“聪明豆”系列绘本,就选择其中一本《长大做个好爷爷》,用讲故事的轻柔语气叙述, “每个星期五,小小熊都会去和爷爷一起喝茶,吃点心。一起爬上树屋看远方的风景……直到有一天,小小熊说:‘等我当了爷爷,我一定要做个好爷爷,就像爷爷那么好。书中的秘密是什么?快跟小小熊一起去看看吧”!这样只讲述故事开头和结局,儿童阅读的注意力一下子被提高。
课后的拓展性阅读,可以指导学生掌握一些读书的方法,如:从题目封面入手浏览性泛读、从目录摘要着手探求性速读、从内容书评尝试品味性精读。读书之后还可以参与创作阅读作品,可以是阅读思维导图、阅读小报、读书卡、手创绘本等,让学生在课后的拓展性阅读中体验读书的快乐。
二、主题整合阅读 ,丰富语言积累
课内教材与课外教材有许多的连接点、切入点,将课外阅读与课内课文整合为一体,在同一主题的语境中,获得审美教育、情感熏陶、心智启迪。从而达到以一篇带多篇、以课内带课外的主体整合阅读体验。
为了实现“读写分流”,让低年级学生积累识字,打下课内海量阅读的基础。生字整合课是也是一种开启型主题课型,将语文教材中的会认字及会写字创编成的《生字整合》校本教材,在每个学期开学初开启主题,利用一个月左右时间,集中识字。在之后的语文课堂上进行多个主题单元的阅读学习:动物主题课、自然主题课、生命主题课、二十四节气主题课、童话主题课……以此方式实现海量阅读。
诗歌不仅是一种语言艺术,而且是语言艺术最精华的部分。诗歌教学中用吟诵来传情达意,更有利于体会诗词本身的艺术魅力。在以梅花为主题的诗歌主题学习中,课堂上引入毛泽东和陆游的两首《卜算子 咏梅》,学生自己通过译文的对照阅读。“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和“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词句欣赏品味来感受人物、时空、动静、刚柔、景情、声韵的不同。两首词对比学习,透过简洁、凝练的语言,理解词中的隐喻,体会词语的独特使用。这一过程中,学生保持着对诗歌的热爱和敏感,找到进入诗歌的角度。带着情感和经验的投入,进入诗歌,感受诗歌,并通过诗境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感受两首词意境不同但同显爱国之志,也更加明白古人所说的“诗言志”,真是一样梅花的别样情。再带动一系列的梅花诗的学习,陆游的《梅花绝句》,李商隐的《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张谓的《早梅》,在反复的吟咏中,一枝梅的形象在学生的脑海中,在心中,越来越清晰。这样的主题整合学习在课堂上打开了历史纵深感的诗词空间。
三、阅读方式整合,完整阅读过程
《语文课标》中指出,“阅读是一个人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通过亲子共读,师生共读等阅读活动来整合阅读策略,是对阅读的有效补充。
亲子共读专题整合,对低学段的孩子采用“故事妈妈进课堂”的形式,开展“小巴掌童话”系列故事的阅读尝试。把家长邀请至课堂上,采用亲子读、表演读、互动读、猜测读、复述巩固、故事新编等多种亲子共读形式阅读。
《两只獾打架》之类的童话在阅读之后还可以拓展表演,通过对话、动作、表情再现故事内容也是一种阅读方法。书中有3个角色,两只要打架的獾和熊裁判,可以采用让父母和孩子一起表演角色,演绎读本的内容,通过角色自居,角色互换等形式,孩子就会沉浸在和父母一起欢乐的表演中而更加喜欢读本的内容。家长在读的时候可以用不同的嗓音和语调读出不同的人物与场景。童话主题教学让孩子成为童话的一分子,成为童话中的角色,进入童话,融入童话。
师生共读整本书,也是一种课内常用的阅读方式。在整合阅读学习的过程中,还应掌握快速阅读的策略。教师在执教国际大奖小说《罗伯特的三次报复行动》时,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给大家五分钟时间借助阅读记录单快速默读重点篇章,可以一句一句地读,一段一段地读,一目十行地读,读完后通过前两次的报复行动猜一猜第三次报复行动的结果,把自己的猜测用词语记录在阅读记录单旁边;再次读文时提出要求:我们知道了,罗伯特的三次报复行动,请大家用三分钟时间浏览课文,可以跳读、扫读,把你认为最有趣的地方的句段画下来读一读,用给别人讲故事的语气读。如此,通过阅读内容的选择,阅读信息的处理,阅读字数总量的高效课堂教学,启迪学生的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以达到提升阅读素养的目的。当学生将学习视角由“文内”过渡到“文外”,将儿童课外阅读的体验完全融入课堂的探寻过程中,这才可以被称为“完整的语文学习过程”。
从文本、学法的突破创新入手,打造有生命的课堂环境,用多种阅读整合的方式放大课堂视野,使得整合后的语文教育,通过各种阅读活动、思考、讨论、归纳,提高阅读能力,激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在学习文本的同时学会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阅读能力,这样的整合,让学生在海量阅读中凸显主体地位,提升语文的素养。
(编辑:钟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