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蚂蚁》教学设计与反思

2016-11-19陈登彪

新课程·中旬 2016年4期
关键词:意图蚂蚁方法

陈登彪

【教材分析】

这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继蜗牛、蚯蚓后,这是本单元观察的第三种小动物。对学生来说蚂蚁恐怕是观察最多的动物之一了,学生对蚂蚁都有一些观感,但是不一定具体和全面。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需要学生观察、记录,而且要分析、猜测,甚至还要用到绘画,是对学生综合性技能的锻炼。走进大自然是本课的宗旨。

【学情分析】

1.上一单元《植物》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观察过一些常见的植物,学会了一些简单观察的方法和记录方法。又经过《动物》单元的前面4课,寻访了校园里的小动物,观察了蜗牛、蚯蚓,巩固了观察方法。

2.本课的主要任务还是观察,并让学生试着用语言描绘所观察到的情景。因为三年级阶段的学生,语文学科中刚刚要求写简单的文章,所以可以和语文学科相结合,以一篇小作文的形式呈现出来。

3.学生对走进大自然有一种自觉的冲动,观察自然界中生活的动物是他们的本性。但往往是学生兴奋地观察了半天,好像什么都看到了,但其实什么都没观察仔细。所以明确观察目标,制定观察计划是观察的首要任务。

4.蚂蚁的观察,并不像蜗牛和蚯蚓那么简单,蚂蚁的爬行速度比较快,个体又小,怎样观察蚂蚁的身体,是学生遇到的新的困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蚂蚁有自己的生活习性,适应陆地上的生活。

(2)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有触角,胸上长有六只脚。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用图画尽可能准确地画出蚂蚁的身体。

(2)想办法解决观察过程中的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研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养成细心观察,做好记录的习惯;如实地記录数据和信息,实事求是地分析观察到的现象,多思考,这是得到正确结论的前提和基础。以细心、小心的态度观察蚂蚁,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

【教学重难点】

1.经历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的过程,初步体会动物的多样性。

2.会画蚂蚁的身体,并正确把握蚂蚁各部分的位置。

【课前准备】

布置各观察小组要带上可能用到的物品:放大镜、小尺子、记录本、小食物(面包、馒头、糖块等)。可能部分学生会忘记带,所以要求小组长负起责任来,提醒组员带上观察用品。培养团队意识,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高效完成任务,便于学生交流观察经验。

【教学过程】

【教学引入】(1分钟)

教师设疑:蚂蚁是我们最常见的小动物了,你们都在什么地方见到过?

学生回答:地上、树上、草地里、花坛、家里、墙角。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已有的对蚂蚁的了解,使得学生回顾与蚂蚁相关的记忆,把学生的思维引到课的主题上来。

【深入】(1分钟)

教师设疑:什么地方的蚂蚁最多?

学生回答:树上、窝旁边。

设计意图:这为后半节课走出教室,选择到户外实际观察蚂蚁的地点提供了参考。

【激起记忆】(2分钟)

师:你看到的蚂蚁都在干什么呀?

生1:四处乱跑找食物。

生2:搬食物。

生3:从窝里向外搬土颗粒,放在洞周围。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在他们的回答中,蚂蚁的记忆在脑海中会越来越清晰。

【探究方法】(3分钟)

师:我相信每位同学都用各种方法接触和探究过蚂蚁,也通过看书、看电视了解过蚂蚁,谁来说说你了解到的蚂蚁的知识?

生1:我用小木棍阻挡小蚂蚁的路,它能够想办法通过,有的从上面翻过去,有的从旁边绕过去,有的原路返回。

师:说明蚂蚁解决问题的方法各不相同,这跟我们人一样,遇到问题处理的方法不一样。

生2:书上说蚂蚁通过的地方都会留下气味,它可以沿着这些气味找到回家的路,所以我用树枝在它路过的地方划了一下,小蚂蚁真的就不知道怎么走了,四处乱找。

师:所以我们在观察蚂蚁的时候,千万别扰乱它们的生活,给它们增加麻烦。

生3:有的人一看见蚂蚁就乱踩。

师:这种行为肯定是错误的,我们可不能这样做。

【引导指向重点】(1分钟)

师:蚂蚁的身体是由几部分组成的?它们是怎样的形状?

生1:有头、身子和大尾巴。

生2:头上有触角。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自由回答,然后再统一命名,不要提前规定,以免束缚学生的思维。

【提出外出观察】(1分钟)

师:我们不要只在这里说,我们还要用自己的双眼亲自观察,获得属于自己的心得。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综合运用感官的观察过程,了解用眼睛的观察蚂蚁是什么样子的。综合运用感官观察是了解事物属性的需要,将贯穿科学课的整个学习过程。

【明确外出观察的目标】(1分钟)

师:我们这次出去观察蚂蚁,要完成几个任务:

(1)画出蚂蚁的形状。

(2)观察蚂蚁搬东西时的行为。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去完成一件任务很感兴趣。而且完成某一项任务这种要求很具体,很容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经历观察活动内容、对象的运动过程,是对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良好载体。

【分组】(2分钟)

师:按学习小组分组,组长负责组织好组员,安排任务。

学生的小组早已形成,小组建设已初具规范。

设计意图:小组建设是高效课堂的抓手之一,科学课讲究合作,就更应该把它用好。

【检查观察用品】(1分钟)

師:组长检查本组的放大镜、记录本、笔、小食物等用品是不是准备好了,小组内评价一下,各个组员是否完成了组长布置的任务。

设计意图:评价小组的建设成果,如果组长组织有方,就不会出现缺东少西的情况。

【安全注意事项】(2分钟)

师:观察时要注意:(1)不要到有危险的地方;(2)观察时要看清周围的环境,不要出现划伤手、碰到头的情况。(3)远离施工现场和环境比较复杂的地方。在指定的完全范围内操作。

设计意图:儿童是“天生的科学家”,他们对生活周围及大自然的事物充满着好奇心与探究的欲望,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科学教师应充分珍视并加以巧妙利用的。但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科学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分散精力,同时易冲动、好动、好玩耍的个性心理特征常导致学生会做出一些带有危险性的事情。所以作为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当作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抓,每节课都应针对所学内容或多或少地交代或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应注意哪些事项、哪些问题。

【外出观察及任务】(20分钟)

以小组为单位,在指定区域内观察。

观察任务:(1)蚂蚁活动的区域;(2)蚂蚁的种类、大小、颜色;(3)试着画出观察到的某一种蚂蚁的结构。

【课堂小结】(3分钟)

指导画蚂蚁时要注意的事项,学生向教师展示各组的实验报告,教师找出出现问题较多的地方进行指导。

设计意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画蚂蚁时最容易出错的是蚂蚁的身体比例、腿的生长点,其他的比较好把握。

【布置作业】(2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1)完成“观察报告”;(2)根据“观察报告”写一篇观察日记。(3)通过看书、向大人咨询、上网搜索,了解蚂蚁的各种信息,下节课交流展示搜集来的各种资料,扩展对蚂蚁的了解。

分析:学生分组完成,其中不可避免会有个别学生不能积极完成,可以通过组长和组员的帮助、督促,推动他进步。

设计意图:

(1)“观察报告”中蚂蚁的身体结构的绘画,要按自己观察到的蚂蚁来画,不一定与课本中的相同,以求让学生得到最直观的感性认识。

(2)三年级阶段,正好是语文学科作文小练笔阶段,观察蚂蚁这个素材不错,值得一写,可与语文老师合作,相互促进,达成学科间的整合。

(3)通过看书、向大人咨询、上网搜索等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收集、整理、分析的能力,熟练掌握上网查找信息的技巧。

【课后反思】

1.这是一堂实验课,学生仔细观察实验蚂蚁,实事求是地记录下所观察蚂蚁的情况,得到一个属于自己的结论。

2.学生参与了整个过程,获取的知识不是老师给予的,而是自己动手、思考所得的。

3.在画蚂蚁的过程中,蚂蚁六条腿的位置是最容易画错的地方,这时正确的要及时表扬,错误的也要及时提醒注意。

4.三年级阶段,正好是语文学科作文小练笔阶段,观察蚂蚁这个素材不错,值得一写,可与语文老师合作,相互促进,达成学科间的整合。

5.通过看书、向大人咨询、上网搜索等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收集、整理、分析的能力,熟练掌握上网查找信息的技巧。

6.外出户外观察,安全是第一位的。

编辑 范昕欣

猜你喜欢

意图蚂蚁方法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陆游诗写意图(国画)
制定法解释与立法意图的反事实检验
我们会“隐身”让蚂蚁来保护自己
蚂蚁
可能是方法不对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鱼
蚂蚁找吃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