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你打开一扇门

2016-11-19蒋志超

新课程·中旬 2016年4期
关键词:平面镜解题物理

蒋志超

八年级是学生接触物理学的第一年,在物理教育的启蒙时期,我们有必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使他们快乐地步入物理殿堂,为以后的物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给一份动力,让学生乐于学习物理

动力是行动的先导,有了学习的动力,才能学有所成,但这份动力不是凭空建立起来的,而是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逐步培养起来的。

1.让学生感受到物理是有趣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诱发学习动机、强化学习动力。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决定了他们学习物理主要是靠直接兴趣。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对充满好奇心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实验教学,既要让学生体会到实验的趣味性,同时又要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和结论。这些实验很容易激发学生兴趣,提升求知欲。

2.让学生感受到物理是有用的

学以致用是学习知识的一个原则,在八年级的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时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物理是有用的、必要的,这样学生才会有学习的动力。例如,我们讲到平面镜,就要详细讲到平面镜成像在生活、医学、军事上的应用,如牙医用来诊断病情的反光镜是平面镜,军事上的潜望镜在早期也是使用两块平面镜组成的……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我们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物理的应用非常广泛。

二、铺一条道路,让学生有能力学好物理

由于八年级学生刚接触物理,对这门学科并不了解,学习之路要靠教师去引导、铺设。

1.用好教材,超越教材

教材是沉睡的巨人,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主要平台,也是发展学生能力的工具,还是开拓学生视野的窗口。要使教材发挥以上功能,首先,我们要处理好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的联系。我们要改变过于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突出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其次,我们要充分挖掘插图的功能。书本设了形象卡通人物,运用视觉形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借画中人物之口表达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疑惑,我们可灵活运用图片的功能,传递各种信息和知识,让学生形象生动地获取知识。当然,凭借一本物理学课本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打破教材是唯一课程资源的神话,超越教材,开发新的课程资源。

2.体验过程,学会合作

合作学习是当前课堂的主旋律,也是科学探究不可缺少的一种学习方法。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开阔思路,共同完成這一探究过程。要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分组合作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特点,尽量做到各组学生能力互补,使学生共同提高,从而乐于合作;其次,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能只有能力好的同学包办,其他同学漠然处之。每位学生应抓住机会充分参与进来,提高积极性;最后,要重视对合作结果的评价和提升。小组合作的探究结果首先要让小组成员公布,并让其他小组成员畅所欲言地发表看法,指出值得学习的地方和需补充的地方,使学生积极参与,并渴望再次参与,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合作水平,真正学会合作。

3.关注生活,关注科技

物理学是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一门科学,它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八年级物理学更侧重于我们身边一些物理现象的研究,学生在接触物理学之前,已有一些认知基础,这部分知识是在生活中逐渐积累的,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应从生活走向物理,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三、留一片天空,让学生自主学物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留一片天空,让他们在物理的王国里自主探索。

1.多一些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

对于一门新的课程,要让学生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要有较长的一段时间,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首先,让学生掌握物理语言,每一门学科都有其各自的学科语言,物理学科的语言也独具特色。其次,还要让学生掌握物理的解题规范。物理的解题规范与数学有很大的不同,例如,物理计算题需用物理公式进行解题,但学生受多年学习数学经验的影响,习惯用纯计算来解题,但物理公式是必需的,而且公式的使用对题目的理解以及对理清思维的条理性都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我们也应花些气力逐步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规范化解题的良好习惯。其次,科学探究的过程也需要一定时间的保证。我们必须多留给学生一些时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较多时间主动学习、主动探究。

2.少一些教条,让学生自主探索

教师常犯的错误是低估了学生的知觉、经验和潜能,总以为学生面对研究素材,这也不会,那也不懂。因此,喜欢一步一步地扶着学生去认识。殊不知,这种做法正是在束缚学生手脚,抑制学生发展。例如,“摩擦力”一节教学中要探究改变摩擦力大小的方法,我直接让学生通过书本上的猜想,自己设计实验来进行探究,教室里似乎“乱成一团”,但却没有一个学生闲着,有的忙着测量,有的忙着记录,有的不时还要插上几句,恨不得自己去代替别人……更有轻声的商量、大声的争论,虽然有些“乱”,但得出的结论却近乎完美。在这种探索过程中,学生的好奇、探索、发现的欲望被完全激发,让学生真正经历了一次类似科学家的探索过程。

参考文献:

陈海涛.拙谈中学物理启蒙教育[J].中学物理,2009(4).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平面镜解题物理
只因是物理
用“同样多”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我不是教物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