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品课程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建议

2016-11-19刘凤华薛守庆

新课程·中旬 2016年4期
关键词:精品课程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刘凤华 薛守庆

摘 要:目前,精品课程建设是我国教学工作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近几年来的推广实验显示,在精品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出现了重申报结果,轻课程建设、资金投入不足、轻内容重形式、使用推广不足等问题。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必须要抓好队伍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措施。

关键词:精品课程;教学改革;课程建设

近几年来,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受到高度关注,各种研究理论层出不穷,并由此带来全国各类各级精品课程及其他课程的建设,教育系统申报各级精品课程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学校精品课程数量的多少、等级的高低,似乎已经成为衡量一所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备受关注。但是,精品课程在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一些深层问题值得学校教育工作者关注和思考。比如,一些学校对申报完成的精品课程疏于管理和维护,也缺乏后续有效资金的支持,造成优质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起不到精品课程的引领作用。就此,对近几年来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一梳理,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一、精品课程本身问题

1.存在重申报结果轻课程建设的问题

教育部文件明确规定,国家精品课程就是在教学和教学改革过程中建设一支具有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和辐射引导性课程。因此,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重点就是确定一支高水平的教学梯队,以优秀的教学团队、丰富的教学实践,先进的教学方法为内容总结起来的结果。但是,在精品课程的建设工程中,不少学校更看重的是精品课程的荣誉性。很多学校为了提高自己的影响力,增加校绩,树立形象,不顾自己的师资队伍质量、数量,临时拼凑高职称、高学历队伍,盲目地申请精品课程,为了“精品”而建设“精品”。从而忽视了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建设目的和内在精神——提高发展教学质量,培养和培育高素质人才。从而造成精品课程在建设过程中只注重外在形式,而轻视其本身的意义,因此,精品课程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示范作用和指导价值。

2.存在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

由于领导的高度关注,精品课程的数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不少学校只追求精品课程的数量,却忽视了其内在质量。以菏泽学院精品课程建设为例,2013年,校级精品课程每门30000元,一门课程包括团队建设、网站建设、后期改进等,因此,一门课程30000元是远远不够的。所以,精品课程建设由于资金投入的严重短缺,从而造成教学录像的粗糙不清晰,课时数不足,质量下降,严重影响了精品课程在实施过程中的效果。

3.存在轻课程内容重教学形式的問题

各级精品课程被公认为教学质量较高、教学方法先进,教学手段丰富,并具有广泛影响力及示范辐射效应的课程。所以,各级精品课程作为一流教学的代表,在建设过程中更关注高质量的授课水平、更高教学方法的发挥及更高教学价值的开发。但是,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学校的职能部门在检查时有其具体的要求便于量化,却忽视了其精品课程在建设和发展的内在要求,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4.使用推广的不足

教育部文件规定:各级精品课程的网上资源(包含教案、课件、录像和教学内容)视为职务作品,其知识产权属于学校,作者只享有署名权。通过的精品课程应该向社会免费开放。但是,很多学校认为精品课程是自己的劳动结晶,是自己教学团队多年辛苦的积累,理应受到保护。因此,一般不会向社会免费开放。但是,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就是使更多的人分享其优质资源。因此,导致精品课程建设成了一种摆设。另外,大多数老师,尤其是年龄稍大一点的老师没有使用过网络精品课程,因此无法获得更多的反馈信息,将会直接影响精品课程的长期发展。

二、对精品课程在建设过程中的建议及对策

1.抓好师资队伍建设

精品课程的建设必须要有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学环境,要有一支学术造诣深、教学方法灵活和授课丰富的高级别的老师主讲,在建设过程中要形成一支教学方法先进、知识结构丰富、教学水平高的师资队伍,并要不断补充新鲜血液。要使精品课程队伍成为学科建设和学生培养的主力,让更多的人参与建设精品课程。

2.加大精品课程建设资金投入

精品课程作为国家重大的建设项目,也作为学校主要的教学资源,起着引领和示范辐射的作用,所以,精品课程建设需要国家、地方及学校有大量的经费扶持,以确保精品课程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为了提高网站的制造质量,要对网站有长期规划,不能应付了事。要设立课题专项经费,完善教学条件。

3.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

要高度重视实验、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讲教师可以自行编写、制作相关讲义、课件和教材,通过实践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养成积极和创新学习的态度等。

最后,各级精品课程的建设一般是我国教学工作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我国教育的未来,同时,也是一项集艺术与学术想结合的现代教育改革课程,涉及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学大纲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因此,需要遵守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各自的特色,才能带动相关课程的开发,否则,精品课程很难发挥其作用。

参考文献:

[1]黄萍.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教育探索,2011,242(8):32-33.

[2]宋生瑛.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8,10(3):89-91.

基金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14EL004),菏泽学院教学改革项目(2014019)。

作者简介:薛守庆(1984—),男,山东梁山人,菏泽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化学工艺教学及科研。

编辑 薛直艳

猜你喜欢

精品课程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认识与思考
浅析《Photoshop》精品课程开发及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