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2016-11-19罗通彪姚先林张丽霞王爱华周荣华
罗通彪 姚先林 张丽霞 王爱华 周荣华
作者简介:罗通彪(1967.03-),男,汉,四川苍溪人,大学本科,副教授,主要从事食品加工教学、研究与科研管理。
摘要:针对我国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存在的专业设置与经济发展脱节,职业培训与社会需求不适宜,技术服务能力低下等问题,提出调整专业设置,强化社会培训,组建社会服务团队,服务新农村建设等措施,以提高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的能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区域经济;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2-0210-02
教育的根本功能在于促进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各类教育中,职业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联系最为紧密,是教育与经济的重要结合部,是把大量人力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桥梁。[1]因此,高职院校应当主动承担起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的任务。然而,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高职院校在服务区域经济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研究如何使高职教育更好地适应区域经济发展,从而推动区域经济和高职教育互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存在的问题
1.人才培养方面
(1)受传统观念束缚,重教学、轻服务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束缚,部分高职院校更加注重教学,而忽略了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积极对接地方产业发展不够,主动与行业企业合作的意识不强,深入与行业企业有效沟通缺乏,导致人才培养和区域经济发展联系不紧密甚至脱节,学生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和训练。此外,由于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加之学校对教师的评定一般以论文数量以及课题数量为依据,致使教师进行科研与社会服务的时间不足,积极性不高。
(2)专业设置与经济发展脱节
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分析自身优势,优化专业配置,主动适应区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然而,我国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脱节的现象普遍存在。以南充市为例。随着南充市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南充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本应主动关注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及趋势。然而,与油气化工、汽车汽配、丝纺服装、轻工食品等本市优势产业相关的专业开设甚少,或招收学生不足以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结构的脱节,必然导致学生走出高校并不能为该行业贡献价值,致使大量人才跨行业就业,当地产业逐渐被专业边缘化。
2.职业技能培训方面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社会对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渐增,高职院校的职业培训职能正在从边缘走向中心。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对工人的技能要求提高。然而,高级技能人才严重缺乏。因此,开展对中初级技工的技能提升培训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应将此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大部分高院校在面向社会的职业技能培训方面,培训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尤其是针对地方重点产业亟需人才的特色培训严重缺乏。很多高职院校对职业技能培训缺乏市场调研,重理论,轻实践,在培训模式上存在方法陈旧、针对性差、实效性低等问题。与社会机构举办的职业技能培训相比,并没有突出特色。因此,高职院校的职业技能培训在市场竞争中未能占据领先位置,既浪费了教育资源,又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影响了高职院校举办职业培训的社会声誉。
3.技术服务方面
技术服务既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高职院校应当在努力提升自身教学科研实力的同时,积极为企业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和产品创新设计、新工艺研发,开展技术咨询等服务,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这样,既充分发挥了高职院校的社会职能,又提高了服务对象的经济效益,实现双赢。然而,当前高职院校在技术服务方面存在若干问题,如:(1)缺乏良好的技术服务需求信息平台。多数教师不了解当前社会的真实需求,致使服务项目与区域经济建设实际脱节。(2)形成的科技创新团队少,缺乏高水平的领军人物,课题从申报到调研,再到结题,往往是申报人单枪匹马战斗,缺乏团队合作,没有充分发挥团队各成员的优势。(3)技术服务类研究项目相较基础理论类研究项目比例偏低,服务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程度偏低,这主要与高职院校教师缺乏同社会尤其是企业的深入互动相关。
二、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的途径与方式
1.调整专业设置,为区域经济建设输送大量优秀毕业生
“专业设置对接产业需求,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高职院校应该贴合地方重点产业、新兴产业,结合自身办学优势,在专业课程设置上突出“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从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来说,高职院校应有超前意识,应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战略,主动参与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带动区域技术水平的提高,推动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区域职教成为培养中高级技术人才的摇篮,成为区域技术培训、技术推广、辐射和示范的中心。[2]
近年来,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多数职业院校主动适应市场,初步建立了信息传递和反馈机制。如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在专业设置和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中,均充分发挥由行业资深人士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广泛收集信息,每年对教学计划进行滚动修订,使之更加符合实际,贴近生产第一线。比如,根据南充建设石油化工园区的规划,设置了石油化工技术专业;适应新型城镇化需要,设置了城镇规划专业;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开设有工商企业管理和物流管理专业。
然而,学校对区域经济的信息收集毕竟有限,只有系统、科学的调查数据才能产生全面而正确的决策。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利用对本地企事业单位的人才现状、人才需求和人才市场、劳务市场的发展趋势有动态把握的便利,对本地专门人才和技术工人的总体需求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并建立定期发布信息制度,为各学校建立专业调整动态机制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政府主管部门可每年发布本地区专业设置相关信息和专业申报指南,行业协会可提前发布行业现状和发展态势方面的信息,使政府领导、行业指导落到实处。而作为学校,应积极主动寻求信息反馈和信息支持,从而科学设置和调整本校专业结构。
2.做强技能培训,为区域经济建设培训大量亟需人才
高职院校应紧密契合区域经济建设发展需求,积极履行社会服务职能,深入行业、企业、学校及有关政府部门开展调研,了解培训需求,与政行校企加强合作,大力开展各类培训。
以南充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院根据南充加快构建以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高地,油气化工、汽车汽配、丝纺服装、轻工食品为传统优势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等潜力产业快速发展的实际[3],积极调整职业技能培训的类别,以保证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促进经济的健康有序地发展。学院以川东北科技培训中心、南充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十余个培训基地和各专业实训基地为依托,面向行业、企业开展多层次、多形式职业岗位培训、职工技能培训、职业资格鉴定和考试工作。近三年累计完成各类培训及职业技能鉴定和考试近30个类别共6万余人次,有效地提高了从业人员职业素质,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建设。
3.组建服务团队,为区域经济建设提供相关技术支持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高等职业学校要搭建产学研结合的技术推广服务平台,面向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面向新农村建设,提供农业技术推广、农村新型合作组织建设等服务。建立专业教师密切联系企业的制度,引导和激励教师主动为企业和社会服务”。[4]高职院校组建社会服务团队,可以有效地将科技服务落到实处,使高校能够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
近三年,南充职业技术学院组建了农业技术、机电技术、建筑工程、旅游管理、物流技术、电子信息技术、食品加工、印刷包装等8个面向行业产业发展的社会服务平台与团队,注重与企业的深度融合,完成技术服务项目近40项。其中,机电技术团队与本地6家企业合作,参与企业进行技术改进,促进了企业发展。农业技术团队选派多位位教师深入养殖企业,开展养殖技术和猪场运营管理服务;同时与多家企业合作共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助力现代农业发展。旅游管理团队开展了南充旅游资源(湿地资源)开发研究,并受行业企业委托,为旅游从业人员进行礼仪培训、讲解员、导游员年审培训和4A级景区导游讲解能力提升培训。机电技术与农业技术服务团队还选派了5位教师参与了国家和省市科技部门组织的服务“三区”(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分赴3个“三区”县,定点开展技术服务工作,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4.服务新农村建设,为区域现代农业发展贡献力量
南充市是典型的农业大市,农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0%。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产业现代化发展,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南充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院充分发挥涉农高职院校优势,积极落实与南充市农牧业局和高坪区政府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整合各种资源,积极服务新农村建设,切实推动传统农业的转型发展。
(1)面向新农村建设设置专业
专业设置紧跟南充农业产业转型发展的需求。学院在继续办好畜牧兽医、园林技术等专业基础上,近年相继申报了园艺技术、城镇规划等专业,以此更好地服务当前新农村的建设,助力南充现代农业发展。
(2)面向新农村开展职业培训
近两年,学院主动争取,与南充市九县(市、区)农业局或农广校合作,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共培训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3类职业农民1600余人。在培训中,坚持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传统教学与现代培训方式相结合,系统讲授农业主导产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生产技术及现代农业与农产品市场营销、相关法律法规、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3)面向新农村开展技术服务
学院依托农业科学技术系、种畜场组建了“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和农业技术服务团队,同时依靠其他服务团队,加强政行校企合作,参与南充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高坪区新农村综合体示范点多项建设。如选派教师深入养殖企业开展直接技术服务;通过学院种畜场直接为养殖企业和农户提供种猪及技术服务;与相关农业企业合作,共建“现代畜牧业安全生态养殖和有机蔬菜产业发展示范基地”,完成了有机产品生产规程的制定和沼液灌溉蔬菜管网设计等技术服务项目,开展了发酵床养殖的技术改进及生猪呼吸道疾病的传染途径有效控制研究;建成南充科技服务网和川东北兽医联盟网站为涉农企业和农民提供技术服务;免费为新农村综合体示范点的农民进行农业知识培训旅游知识与技能培训,完成了多个新农村新农村综合体施工图设计任务;通过“双联”,进行对口扶贫;通过“三下乡”,为农民送去文化、科技和卫生知识等。
三、总结
积极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满足经济发展需求、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是高职院校不可推卸的责任。目前高职院校在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上存在若干问题,应努力解决问题,发挥自身优势,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加大社会需求人才的培养力度;完善职业培训类别,为社会培训更多的亟需人才;开展技术服务,为区域经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尤其通过服务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现代农业的发展。
(作者单位:南充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南充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人文社科重点课题(RWA1320)
参考文献:
[1]王前新,卢红学.高等职业教育[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2.
[2]戴勇,承剑芬.高等职业教育与无锡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3(25).
[3]南充市人民政府.南充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2013-03-26]http://www.docin.com/p-622664621.html.
[4]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2011-10-19]http://www.jyb.cn/info/jyzck/201110/t20111019_458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