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爱玲小说中的哲学意蕴

2016-11-19方源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4期
关键词:封锁哲理张爱玲

方源

【摘 要】《封锁》在张爱玲的小说作品中,只是很普通的一篇。她天才般的造诣在这篇小说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现和完整的诠释,所以一直以来并不被重视。《封锁》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在遭遇到封锁时发生的短暂的爱情故事。封锁结束后,爱情也结束了,一切又都复原了。《封锁》这篇小说,是张爱玲精心编织的一则寓言。小说虽然缺乏丰赡壮美的景观,但却不乏意蕴深厚的哲理和精致巧妙的布局。

【关键词】张爱玲;《封锁》;哲理

在抗战时期的孤岛上海,张爱玲写下了短篇小说《封锁》,这是她的又一个爱情悲剧故事。《封锁》里爱情的发生是荒诞的,是错误的,是悲哀的,是无奈的,而且是冷酷的,是张爱玲对女性爱情的悲凉的表达。而《封锁》外的她自己,其境遇竟也是一个封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爱玲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张爱玲的《金锁记》《倾城之恋》《十八春》,被作为现代文学经典之作。《封锁》在张爱玲的小说作品中,只是很普通的一篇。她天才般的造诣在这篇小说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现和完整的诠释,所以一直以来并不被重视。研究者大多从两个方面入手对这篇小说展开研究。其一,着眼于物质文明对人得物化,着重强调小说结尾处与卡夫卡《变形记》相映的甲壳虫意象。其二,着眼于“老好人”“好学生”这两个讽刺性的字眼,反思现代社会制度对人性的压抑。但是,《封锁》这篇小说却与张爱玲的命运有着奇妙的缘分。张均编著的《张爱玲传》提到,胡兰成正是看了这篇小说,对张爱玲产生了爱慕之心。《封锁》这篇小说,是张爱玲精心编织的一则寓言。小说虽然缺乏丰赡壮美的景观,但却不乏意蕴深厚的哲理和精致巧妙的布局。

一、被抛状态

“被抛状态”是海德·格尔提出的一个概念。“‘被抛状态可以有两方面的解释:其一是此在在情绪中突然意识到它存在着,其二是无论此在有意识还是没有意识。”《封锁》讲述一辆由于封锁而停滞的电车。电车里的人由于封锁的契机,體验了一次被抛状态。电车停滞了,这些人被从既定的轨道抛出来了。《封锁》中的故事大致是因为一辆封锁的电车引起的人暂时的被抛状态。他们和电车以外的其他的个体割裂开来,处在一种无法理解车外人尴尬和冷漠的状态。“电车停了,马路上的人却开始奔跑……然而门还是关得紧腾腾的。铁门里的人和铁门外的人眼睁睁对看着,互相惧怕着。”张爱玲描述了这样的一种状态,就是电车以外的世界,无论是喧嚣还是寂静,都和电车里的人没有了关系。《封锁》中,翠远期盼一位陌生人的爱,因为陌生人不会对她知根知底,不会有太多的挂累,他如果爱她,就不会计较学历,不会计较家世,不会计较其他任何附加于个人之上的东西,他如果爱她,那就是真的爱她。张爱玲企盼的正是这样一份人世间的真情。曾几何时,她以为胡兰成就是一位“萍水相逢”的陌生人。在这个短篇中,作者时而冷眼旁观,悲悯嘲讽俯视那蚁群一群小人物,时而置身其中,通过主人公的口与眼品评人生。因此,翠远和宗祯就是张爱玲自己。主人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肯定会导致悲剧的结局,但仍然坚持做下去。这一点亚里士多德也曾提到过,他在《诗学》中以欧里庇得斯的《美狄亚》为例,精辟的阐明了这一观点。《封锁》中的翠远“她家里都是好人,天天洗澡,看报,听无线电向来不听申曲滑稽京戏什么的,而专听贝多芬瓦格涅的交响乐,听不懂也要听。”可是这却使她不快乐。

二、建立关系的可能性

电车上的人由于封锁偶然的契机,建立起了新的人际关系。“电车里……大家闲着没事干,一个一个聚拢来,三三两两,撑着腰,背着手,围绕着他,看一个医科大学学生写生。”但这种人际关系的建立又是脆弱的一击即碎的。不论是在一起讨论公事的人,还是在一起探讨西洋画的人,他们的人际关系的交合是短暂的,断裂了也就断裂了,本是在清理之中。在电车上建立的爱情,却也是转瞬即逝的。吕宗桢搭讪吴翠远,原本只是躲避远房的表侄。“在宗桢的眼中,她的脸像一朵淡淡几笔的白描牡丹花,额角上两三根吹乱的短发便是风中的花蕊。”在这样一个瞬间,两人的爱情开始萌动了。但是最后相当于做了一场梦。爱情的结局有些尴尬。人与人的交往,就如同被抛的状态,存在着多种可能性。小说展示的人物关系有很多种,但有两种人物关系比较普遍。第一种是深刻的交往,王安忆在《纪实与虚构》中写道,“这时候,他们惟愿藏进最疼爱的怀里去休憩,安抚他们的欲念。刻骨铭心的孤独之感在这时候才真正地涌上他们的心,他们特别地渴望与人联结,并且,这时他们也懂得了与人联成深刻联系的方式和过程。这一段路是漫长的过程,一天等于一百年。”人与人的深刻交往,是人与人普遍期待的一种交往方式,也是小说中通常展现的人物交往方式。尽管人物之间存在着诸种可能性,但是他们最终选择错过。也就是说,张爱玲在小说《封锁》中尝试着虚构另一个空间,人们暂时远离原来的世界,但早晚还会回到过去,这第二空间的一切好像都没有发生一样。

三、陡然错开的最终的宿命

“电车当当当往前开了。宗桢突然站起身来,挤到人丛中,不见了。翠远偏过头去,只做不理会。他走了。对于她,他等于死了。”

对于翠远结局是苍凉的。封锁给了她一场邂逅,也无情地剥夺了她的邂逅。她最后什么都没有了。“这里,张爱玲以她异乎寻常的深刻最大程度上展示了女性生存的苍凉意味。她对自己、对他人、对生存环境没有审视和控制的可能性,最终带来了生命的难堪。”对于吕宗桢,结局也是苍凉的。“宗桢捻灭了电灯,手按在机括上,手心汗潮了,浑身一滴滴沁出汗来,像小虫子痒痒地在爬。他又开了灯,乌壳虫不见了,爬回窠里去了。”再回到小说的开头。小说开头处,“还有一个较有勇气的山东乞丐,毅然打破了这静默。他的嗓子浑圆嘹亮:‘可怜啊可怜!一个人啊没钱!悠久的歌,从一个世纪唱到下一个世纪。音乐性的节奏传染上了开电车的。开电车的也是山东人。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抱着胳膊,向车门上一靠,跟着唱了起来:‘可怜啊可怜!一个人啊没钱!”小说的结尾处,“开电车的放声唱道:‘可怜啊可怜!一个人啊没钱!可怜啊可……一个缝穷婆子慌里慌张掠过车头,横穿过马路。开电车的大喝道:‘猪猡!”近乎苍凉的浑圆嘹亮的号子,把梦境和现实联系在了一起,为这场梦境增加了无限悲凉的意味。可怜,可怜,在叹息着中将错过的宿命,也在叹息在命运中辗转反侧的可怜人。

《封锁》是一篇意味独特的寓言,着力探讨了人的被抛状态,人建立关系的可能性和陡然错开的苍凉的结局。小说结构并不复杂,人物关系也很简单,没有张爱玲惯有的华丽没落的细节描写和家族远去的悲怆,平淡的近乎不动声色,但却不改一抹苍凉的底色。

【参考文献】

[1]张志伟.《存在与时间解读》,作家出版社,2006年

[2]张爱玲.《张爱玲文集》,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6年

猜你喜欢

封锁哲理张爱玲
九月雨
《在被封锁的武汉,他运送的还有希望》新闻谈
哲理漫画
漫画哲理
梦里梦外——评张爱玲《天才梦》
漫画哲理
二战以来三次岛屿封锁作战的战略决策及启示
战后局部战争中的海上封锁作战及启示
二战中德对英海上封锁的思考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