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复习有效教学刍议
2016-11-19冯文准
冯文准
[摘 要] 影响高三化学有效复习的主要因素有教师因素、学生因素及其他因素,为此,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就各项影响因素制定高三化学复习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 高中化学 复习教学 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2016)11 0099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三化学复习是一个系统工程,复习过程中,要注意针对
影响
有效复习的各因素,提出复习策略,以帮助学生扎实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在高考中的以不变应万变。下面就高三化学复习有效教学谈谈笔者的一些看法。
一、高三化学有效复习的影响因素
1.教师因素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以及高考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即由传统知识的传输者向学习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转变,教学中更注重教学过程的点拨效果和方法指导。在高三化学备考复习教学中,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等因素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复习效果。同时教学的互动性、参与性、引导性、知识构建性以及学生的主体意识等因素是影响学生化学复习的关键。在此阶段,教师应帮助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梳理,并引导他们
建立
化学知识关联,形成正确的学习思维,进而实现能力与成绩的双赢。
2.学生因素
从学生自身来看,高三化学备考复习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学习时间、学习结果和学习体验。学生在化学学习和复习过程中,对知识学习和运用的速度越快,其学习效率也就越高,相对学习时间也就越丰富;学习结果在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学习效果也因人而异,因此每个学生只有建立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才能够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学习体验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和学习过程的心理体验和情感体验,体验的结果决定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学习的习惯和方式,这也是影响学生复习的关键因素。
3.其他因素
在高中化学复习阶段,除了教师与学生自身因素外,教学环境、课程资源、教学情境、教育价值观、课堂提问等因素也对学生化学备考的复习效果有直接的影响作用。教学环境因素包括学习环境、师生教学目标、复习教学的内容、策略和方法等;课程资源是高三化学备考复习中的重要资源,是实现学生学习效果提升的关键;课堂提问是对学生重点知识、难点知识进行强化的关键方法,提问需要选准突破口,并高效地解决学生的难点,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
二、高三化学复习有效教学策略
1.关注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优化教学
高三化学备考复习教学需注重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实际运用,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备考复习的目的是实现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提升,其前提是对学生原有知识结构的构建与强化。因此在实际复习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并结合实际情况寻求热点、重点、难点方面的突破。在学生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对复习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通过典型性、启发性、针对性的精选题或历年高考题进行巩固练习,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使其能够举一反三。
2.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复习教学与新知识的教学
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环节。高三化学备课复习教学方法应遵循“讲-练-悟”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知识考点化、考点问题化。灵活运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尊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采取分层教学法,实施梯度式教学。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基础上,教师应基于高中化学复习的特点,创建有效的教学情境,将考点知识、重点知识、难点知识“情境化”,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梳理与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串联重点、难点与考点知识。
3.采用多样化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影响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指引学生的学习方向。因此,在素质教育与高考新政策思想的指引下,教师应采取科学合理、多样化的评价方式,突出学生学习的效率、过程与情感态度。评价的方式应以点拨为主,用鼓励、引导、点拨的语言帮助学生树立学习化学的自信心,并借助评价的力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欲望。在高三化学备考复习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必须注重引导性,切勿因偏颇的评价而打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进而影响其高考。
三、教学反思
从近几年的高考情况来看,高中化学高考对学生能力的考察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一是对学科知识的理解能力;二是对化学知识的获取与信息加工能力;三是活动探究的能力;四是化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因此,从高考对高中化学教学的要求来看,备考复习阶段应注重提升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对复习的时间和内容进行整体规划。此外,还应充分认识高中教学环境,将课堂作为化学备考复习的主战场,落实有效教学模式,使学生时刻保持最佳学习状态,提升高三化学备考复习效率。
[ 参 考 文 献 ]
[1]黄秀成.促进观念建构的高中化学专题复习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3
[2]陈伟敏.高考备考复习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5
[3]王素丽.高中化学学考复习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5.2
(特约编辑 安 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