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功利”走向“德性”

2016-11-19姬素青

教育界·下旬 2016年4期
关键词:功利化功利德性

姬素青

【摘 要】教育承担着人类最神圣的使命——唤醒人性、尊重人性、塑造人性。然而,当代教育却在功利化中抛却了自身的神圣,进而酿造了林林总总的悲剧。面对悲剧,审视教育,缜密思索,拯救当代教育唯有使教育回归到教育本身,那就是从“功利”走向“德性”。

【关键词】当代教育 功利化 德性

人类生命的质量与人类文明的脚步相随相伴着,而人类文明又与教育息息相关着,所以,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承担着生命质量的使命。然而如今,教育却在沉甸甸的功利化中把这种教育的本质淡忘了。

一、当代教育功利化的表现

功利化是一种数字实用主义,也就是用量化手段评判“投入——产出”,从而追求短期内利益最大化。所以,功利化重有形、轻无形;重眼前、轻长远。显然,功利化与教育的本质是违背的。然而如今,教育功利化却成为当今时代的一种普遍现象。这种普遍表现为:从横向上来说,它充斥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从纵向上来说,它充斥了启蒙教育、基础教育、大学教育。教育的功利化成为一张编织得严严实实的网。

教育的功利化具体表现为:(1)家庭的育子思想:“好成绩→好大学→好工作→好生活”——这样看似自然而然的逻辑,并且为了这样的逻辑从观念变为现实不惜付出任何代价——林林总总的补习班、形形色色的家教、卖命的陪读;(2)学校的办学理念:基础教育唯成绩是图——资料浩如烟海、考试家常便饭……大学教育唯规模是图——学生人数要多、校园面积要大、科研成果要丰;(3)社会评价标准:看得着的政绩、摸得着的业绩……总之,教育在家庭、学校、社会,启蒙、基础、大学的默契中成为生产有形利润最大化的工具。

如今,教育的功利化已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家庭、学校、社会都难以割舍掉的习惯。因为,伴随着教育的功利化,去教育功利化的呼声也就接踵而来,并且越来越高昂。然而,教育却没有停下功利化的脚步对去教育功利化做出合调的回应。家庭的育子思想、学校的办学理念、社会的评价标准依旧稳稳当当地在功利化的驱使下运作。

二、当代教育功利化的悲剧

教育必然有教育的规律,而规律是需要被尊重的,否则就会受到惩罚。而教育的功利化显然是对教育规律的一种违背,由此,也必然注定是悲剧性的,这已被事实证明。

教育功利化的悲剧最为直接的体现就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人格扭曲。就家庭而言,由于对孩子成绩的期望,家长牺牲自己的一切去服务孩子;由于对孩子成绩的不满,家长不顾一切结果去伤害孩子。孩子在这种唯成绩论的紧紧裹绕中由不得半点自由的呼吸,其结果可想而知,不是自我毁灭就是奋起反抗。如今,孩子的抑郁自杀、杀父弑母的案例太多源于家长与子女之间这种功利化色彩的关系。就学校而言,老师对学生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对老师也不再是尊重、敬仰、崇往。在功利化的驱使下,成绩、利益才是真理,师生之间本应有的纯洁与神圣已烟消云散了。就社会而言,人与人之间彼此在意的只是对方给自己带来的实用价值,心灵式的交往已经被善于算计的经济头脑排挤得不知踪影。在教育功利化弥漫时空的背景下,真、善、美是什么?——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就这样,人之为人的最可贵的人格被可怕的残缺掉了。

当人失去人格的时候,是人的最大悲剧;而当教育无法培养出具备人格的人的时候,是教育的最大悲剧。如今,教育的功利化以其一路高调的姿态毫不懈怠地酿造这种缺失人格的人的悲剧。

三、当代教育需要“德性”

一位二战期间的德国纳粹集中的幸存者,战后辗转到美国,做了一所学校的校长。每当学校来了新老师,他都会交给新老师一封信,信中这样写道:亲爱的老师,我是一名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我亲眼看到了人类不应当见到的情景: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被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看到这一切,我疑惑了: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我的请求是:请你帮助学生成长为具有人性的人。只有在使我们的孩子具有人性的情况下,读写算的能力才有其价值。

的确,教育应该首先成为人性的教育。因为,一个人的优秀与伟大,归根到底是人性的优秀与伟大,而人性的优秀与伟大,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德性的优秀与伟大。所以,教育首先应该是德性培养的教育。正如历来我国教育家们所倡导的“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著名的教育经典《大学》开篇就很明确地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可见,德性才是教育的根本意义之所在。

然而如今,教育仍旧沉溺于功利化中,从而致使教育功利化性的悲剧也无从终止。所以,当代教育迫在眉睫的所需就是觉醒——从“功利化”走向“德性”。唯有如此,教育才回归到教育本身,才能真正担当起唤醒人性、尊重人性、塑造人性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1]陈忠武.人性的烛光[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

[2][德]卡西尔.人论[M].甘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3][德]兰德曼.哲学人类学[M].阎嘉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

猜你喜欢

功利化功利德性
柳亚子书法
从德性内在到审慎行动:一种立法者的方法论
解决大学生入党动机功利化的创新机制研究
新高考改革选科制下功利取向分析
追求一流大学建设不能功利化
当代中国大学教育功利化及其主体性失落
从古典到功利:“公民美德”的立法化拯救
托马斯·阿奎那的德性论
对“无功利化阅读”的思考
高校频繁改名既浮躁又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