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用户需求的高校图书馆科研信息服务平台设计
2016-11-19付凯丽
付凯丽
〔摘 要〕用户的信息需求状态有客观状态、认识状态和表达状态3个层次。信息服务的目标是使用户更全面认识到其客观需求并表达出来,从而实现潜在价值向现实价值的过渡和转化。为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科研工作者,文章将其分为科研管理决策者、资深科研人员和初级科研人员3种,根据信息需求理论,在深入解读三类用户不同信息需求的基础上,结合现阶段信息技术和学科服务发展的实际情况,构建了一套智慧型科研信息服务平台的框架体系。
〔关键词〕用户需求;科研信息服务;信息服务平台;高校图书馆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6.04.018
〔中图分类号〕G25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6)04-0101-04
〔Abstract〕There are three kinds of state of the users information demand.Information service aims to make users 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 their objective needs and express them,so as to realize the transition of potential value to the real value.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information demand,university scientific users are divided into three kinds.To better serve university scientific users,this paper analyzed the information needs of three types of users,then built a framework of Scientific in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academic services.
〔Key words〕user needs;scientific information service;in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university library
学科信息服务平台是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的外在表现系统,是提高信息效率、转变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国家近年来在高等教育领域实施了一系列科技创新发展规划,2011计划更是重在提升高等学校的创新能力,这使得跨学科跨专业的协同创新模式成为科技创新的新趋势,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也因此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在信息需求方面,他们对知识化、有序化的知识服务的需求日趋强烈。在这种背景下,文章根据信息用户需求理论来解读高校科研工作者的不同需求,以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为依托,以学科化的信息服务为目标,力求为科研工作者构建一个界面友好、使用方便、检索简单的学科服务平台,这也是对现行学科化服务的有效补充和改进。
1 高校图书馆科研信息服务平台概述
长期以来,图书馆提供的是一种基于文献的、被动的到馆服务方式,信息服务还没有真正地深入到科研一线用户的需求中,还没有建立起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学科化、专业化的知识型信息服务方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馆藏资源的充分利用。在高等学校提升创新能力的进程中,图书馆肩负着为教学科研创新提供文献信息支持的重任。这就需要图书馆能洞察科研工作者的各项需求,实时跟踪国内外前沿研究,提供高效的学科信息服务,通过一流的信息保障来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在图书馆实施知识型信息服务过程中,需要一种有效的载体和技术手段,对图书馆馆藏资源、信息服务和馆院互动进行集成,构建专业的科研信息服务平台成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途径。
科研信息服务平台融入了学科馆员的专业背景和知识服务,将学科馆员、科研用户、馆藏资源和服务都紧密结合在同一平台上。它是一个展现学科服务系统各组成部分、各类工具和资源的平台[1]。对科研用户而言,利用该信息服务平台,可以轻松获知相关学科的资源导航和基础信息服务,可以通过学科馆员获得各种深层次信息服务,还可以与学科馆员进行交流互动并发表意见建议。良好的科研信息服务平台的设计可以促进科研工作者的交流协作,激发创新思维,促进个人发展。本文将通过解读不同科研用户的信息需求,结合现阶段信息技术和学科服务发展的实际情况,构建出一套智慧型科研信息服务平台的框架体系。
2 用户信息需求理论解读
2.1 用户信息需求状态与特点
信息需求是人们为解决各种问题而产生的对信息的必要感和不满足感[2]。任何用户毫无例外的都有一定的信息意识,所不同的是信息意识彼此差别很大,当用户任务、环境等外界因素刺激用户时,用户就会产生信息需求。由于刺激强度、用户知识结构与信息素养等方面的不同,信息需求也会处于不同的认识状态,而用户不同的信息需求状态决定了用户的不同类型。
信息学家科亨将用户的信息需求状态划分为3个层次:用户需求的客观状态—认识状态—表达状态(见图1):第一个层次,它表示一种客观需求,包括有意识和无意识的需求。这是一种完全由客观条件决定,不以用户主观认识为转移的需求状态,受用户的社会职业和地位、所处社会环境、知识等客观因素影响。第二个层次,是需求的认识状态,包括用户自己认识到的和受外部刺激而被唤起的需求(不包括未被认识的潜在需求),受用户自身的心理、认识状态和素质影响,也受一定外部刺激的影响。第三个层次,是需求的表达状态,是用户正式表达的一种需求,它是现实的需求,这一状态与用户的实际体验、逻辑组织能力、信息服务工作交互程度等有关。
用户3个层次的需求在外延上是依次递减和缩小的。受许多因素的影响,用户的表达与用户的认识、用户的客观需要三者之间是不可能完全一致的。现实中用户的信息需求特点如下:(1)用户能准确认识到部分信息需求,但未能对客观需求产生全面认识,这是普遍存在的一种情况。(2)用户错误认识了信息需求,这种情况需要用户从主观上加以克服。(3)信息需求以潜在的方式出现,这种情况需要有外界刺激,使信息需求由潜在形式转化为现实形式。
许多时候,信息用户即使在工作中遇到挫折也没有意识到信息需求,信息意识的存在取决于用户自身的素质也取决于外界的刺激,有些即使意识到了,也不能将其表达出来,不能把客观认识需求全部转变成现实需求。信息需求的认知层次结构如图2所示:
2.2 信息服务在用户信息需求认知结构中的作用
由上述对信息需求理论的分析可以看出:用户信息需求除了受用户自身认识状态和素质影响外,还受到信息服务工作(外界刺激)的影响。兰卡斯特曾指出,用户能够表达出来的信息提问,只不过是信息需要这座巨大的冰山那个露出水面的微乎其微的尖顶,如图3所示。在一定时期内,用户的信息需求通常只有一部分能最终得以表达,而尽量挖掘尖顶下面的冰山,是信息服务的主要目标,使更多的潜在需求变成现实需求,从而实现潜在价值向现实价值的过渡和转化,这便是信息服务的增值过程。要满足用户的当下信息需求并挖掘用户的潜在信息需求就需要树立用户中心理念、主动服务理念和超前服务理念,而智慧型科研信息服务平台的构建便是这一理念的现实实践。
3 高校科研用户信息需求分析
科学研究是为改造社会和人类本身提供理论依据,解释社会规律,指导人类从事各种活动的一项创造性工作。科学研究成果,大多数不表现在某项具体的发明创造,而集中反应在文献中。因此,科研人员的信息需求特点既有信息需求者的共性又有其特殊性:
(1)特别依赖于文献信息,且所需文献信息时间跨度较大。
(2)利用数字化、网络化方式获取信息是当代科研人员的主要选择和行为习惯。
(3)对跨学科、跨专业信息需求不断增强。
(4)希望提供知识化、学科化的知识服务,要求提供全面、系统、完整的信息。
(5)要求形成逻辑整体的集成检索和利用。
不同科研用户对信息需求存在差别,同一科研用户在不同的研究阶段对信息的需求也有所不同,因此,在搭建信息服务平台之前,需要对科研用户进行有针对性的调研分析,深入了解不同用户对信息资源的具体需求和潜在需求。根据科研用户的工作环境、知识结构和信息素质等因素,文章将高校科研信息用户分为3个需求层次:科研管理决策机构(科技处、学科办等)、资深科研人员(科研团队、重点实验室、院系教授等)、初级科研人员(刚接触科学研究的学生、教职工等)。具体信息需求分析如下:
3.1 科研管理决策机构
科研决策机构主要负责学校科研项目的规划、管理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他们需要为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进行战略性规划和前瞻性部署。因此,他们所需的信息必须准确简明的,是经过筛选、整理、评价和浓缩过的信息,可以直接供决策使用的方案型的信息资源。
3.2 资深科研人员
这部分用户无论是知识结构还是自身信息素养都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他们对自身的信息需求通常十分明确且能充分表达。这类用户一般希望信息服务机构能提供知识型的信息服务,而不是简单的信息咨询和资源推荐,并能在他们研究的不同阶段提供不同的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
3.3 初级科研人员
这类用户一般刚接触到科研或进行科研的时间不久,他们需要进行专业论文写作,但对文献搜集、信息检索和论文规范、投稿等都不是很清楚。由于所处环境或工作、学习任务要求,他们部分的认识到了客观信息需求,但不能表达或仅能部分表达。他们所需的是资源导航、信息检索技巧和论文写作投稿等基础信息服务,且这类服务须简洁易懂且容易获得。
4 基于用户需求的科研信息服务平台设计
4.1 针对科研管理决策机构的平台服务设计
针对科研管理决策者的信息需求特点,平台主要应以战略性的信息分析服务为主。科研决策机构需要制定科研和学科建设的战略性规划、科研绩效评价以及人才的培养引进工作,因此,他们需要掌握学科发展的相关信息,识别出学科带头人,以及更科学的科研绩效评价体系等信息。为此,图书馆可以在信息服务平台上提供下列服务:
4.1.1 学科发展态势分析报告
运用文献计量学的相关理论方法(如引证关系、各种特征指标)和一些学术评估的权威工具(如ESI、Incite等),对本校和国内外其他学术机构的学科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客观的对比分析,从而形成准确的量化分析报告,以帮助决策机构更好地了解学科发展的现状、趋势以及本校的客观情况,从而更科学的制定科研和学科的发展规划。
4.1.2 科研绩效评估报告
针对特定需求,对机构或个人的科研绩效进行对比分析。运用文献的数量与质量指标,帮助科研决策机构确定学科前沿研究热点或学科带头人,也可以针对高校研究人员发表的论文查询其在所属学术领域的平均百分位,作为科研绩效评估和职称晋升的依据。
4.2 针对资深科研用户的平台服务设计
资深的科研用户,无论是科研团队还是重点实验室,他们的研究大多是围绕某一研究课题或研究项目开展的。因此,平台主要应以深层次的学科信息服务为主,采取跟踪式的学科服务方式,深入到研究者课题或项目的各个阶段提供有针对性的文献信息服务。从课题立项阶段的文献调研、课题申报分析,到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同行对比与追踪、定题服务,再到成果产出阶段的期刊分析、科研绩效评估等,科研信息服务平台应依托丰富的学科资源为高校科研人员提供嵌入科研全过程的信息服务。
4.2.1 课题立项阶段
根据立项阶段研究者的信息需求特点,信息服务平台可有针对性的提供学术热点追踪、文献调研、科技查新等服务项目。平台可将学科最新的研究前沿方向和热门文章整理展示,以供课题组选题时进行参考。文献调研是课题立项阶段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只有通过全面深入的文献调研,科研人员才能更全面的了解课题的研究现状,从而更好地确定研究方向,避免重复研究,同时也能提高项目申报的命中率。因此,信息服务平台一方面应列出学科的各类数据库等信息资源的使用方法来提高科研人员进行文献调研的效率和效用;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科技查新工作,帮助课题组进一步明确创新点,并在课题文献调研基础上利用数据库和分析评价工具对课题研究前沿进行跟踪与对比分析,对课题申报提出建设性建议。
4.2.2 课题研究阶段
在课题研究阶段,研究人员需要实时了解课题相关的最近研究成果。因此,平台可以提供学术信息的定制服务,及时准确的进行课题相关信息资源的推送,信息推送可以通过RSS推送或E-mail推送等方式发送至研究者手中;平台也可以根据研究者的需求,制定专门的同行对比与跟踪服务,有效的利用丰富的数据库资源和强大的学科信息分析工具进行相关学科态势追踪服务,使研究人员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同行们的研究进度和研究成果,及时的对课题研究方向进行更新和修正。
4.2.3 课题结题阶段
在课题结题阶段,平台可针对各个学科提供有针对性的学科期刊分析,为不同类型学术论文的投稿进行方向性指引;在课题鉴定、评估、验收和奖励过程中,平台可提供科研论文查收查引、科研绩效评估等服务,为科研课题的评估鉴定做出论证。
4.3 针对初级科研用户的平台服务设计
针对这类用户的需求,平台主要提供一些基础信息服务,以便让这些科研用户能更快地了解科研相关知识,提升自身信息素质和自我服务能力,更好地融入到科研工作者的角色中。平台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服务:
4.3.1 文献资源获取
平台可以制作相关学术指南,包括馆藏学科资源指引(学科重要数据库和期刊列表,检索系统介绍等)、 学科网络资源导航(相关学术课程导航、OA期刊、专家博客导航、国内外相关学科研究机构导航等)。
4.3.2 信息素养培养
为提升用户自身信息素养,平台可制作一些信息检索与用户信息素养培训的相关课件或视频供用户下载使用,还可以将一些学术讲座等传至平台。
4.3.3 论文写作投稿
平台可就论文写作投稿相关的写作技巧和规范要求、国内外核心期刊介绍和投稿导引、科研评价和论文发表的各种规章和要求等进行介绍。
4.3.4 各类工具使用
针对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过程中常用的一些工具进行指导,如参考文献管理工具Endnote、NoteExpress的使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SAS的使用,论文编辑软件LaTex的使用,笔记软件Evernote的使用,信息分析工具Scopus、RefViz、Derwent Analytics的使用,学科追踪工具WOS、RSS、Alert、ScienceWatch的使用,引文分析软件Histcite的使用等,平台可以通过课件或视频的形式嵌入于平台上,方便用户的使用。
在现实中,要严格区分这几类科研工作者是很困难的,同样的,要严格区分出不同科研人员的不同信息需求也是较为困难的。很多时候,他们的信息需求会存在交叉,对信息服务的要求也存在交叉,如科研决策者和资深科研人员也会经常使用到基础性的信息服务;关于学术影响力和科研评估的分析报告不仅适用于科研决策者,也可以为科研团队服务。因此,上述针对不同科研人员提供的不同服务内容只是一个概数上的区分,科研信息服务平台需要全面的提供从基础性信息服务到深层次知识服务,以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科研。
5 科研信息服务平台设计注意事项
上述介绍了信息服务平台针对不同类型科研用户的不同服务内容和措施,为了使信息服务平台更平稳高效的运行,更充分的满足学校师生科研的信息需求,图书馆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5.1 建立完备的学科馆员制度
平台上深层次的知识信息服务离不开学科馆员的努力,要真正地做好科研信息服务工作,就必须有一支业务熟练、有相关专业背景的学科馆员队伍。在进行科研信息服务过程中,学科馆员需要深入到学院,调查信息需求,积极与院校师生合作,及时了解掌握学院的科研现状和研究热点;同时掌握不同学科文献资源的分布规律,积极参与学科资源建设,推动院系与图书馆的资源合作订购;学科馆员还应定期举办各类培训讲座,以逐步提高院系师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使科研信息服务平台能得到最大化利用。
5.2 简洁友好的平台界面设计
托马斯·曼认为“大多数研究人员,甚至一些严肃认真的学者,都习惯于使用那些容易到手的信息源,哪怕这些信息源质量是不高的,同时,他们也容易满足于那些容易到手的东西,而不愿意花费更多力气去追寻质量更高的信息源”,因而,要提高用户的信息需求层次方面,单靠用户自身的主观努力是不够的。在客观上,我们必须提供给用户一个友好的环境,使用户在满足自己信息需求时不会因为技术上或心理上的原因而退缩不前[2]。在信息服务平台的设计上,基础性的资源服务可以通过简洁明了的方式按标题进行排列。而很多深层次的知识服务,需要后台学科馆员花费一定时间才能完成,因此,平台上就这类信息服务,可以开放申请入口或咨询途径,使信息需求人员可以在平台上轻松获知图书馆有哪些深层次信息服务项目以及如何获得这些服务,从而更快捷得获得信息支持。
5.3 评价体系和反馈机制的建立
任何网站和平台在建成以后,都需要对系统运行情况和信息服务状况进行有效监控,保证系统的平稳有效运行。同样,服务于科研的信息平台也需要一定的评价机制。图书馆应在平台上设置用户交流反馈区,实时收集科研用户对平台的意见和建议,并制定相应的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便能科学准确的评价平台服务质量,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确保信息服务的高质量和高效率,从整体上提升服务能力,最终增强服务系统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5.4 注重宣传推广
所谓酒香也怕巷子深,为使信息服务平台有更高的使用率,图书馆要做好信息服务平台的宣传工作,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宣传推广,使用户更加了解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更加关心图书馆建设。
6 结 语
基于用户需求的智慧型科研信息服务平台的建立,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科服务的专业性和服务效果,为高校科研工作者提供了全面、高效、优质的信息服务,促进科学研究的交流、发展、创新以及成果的应用转化;另一方面又能帮助学科馆员及时了解用户需求,并将对应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嵌入到用户信息环境中,进一步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从而全面实现学科化、知识化、个性化的服务目标。
参考文献
[1]薛秀珍,徐天茂.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建设的关键问题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5,(2):51-53,102.
[2]网络用户信息需求层次结构分析与反馈机制——关于一个BBS系统的案例分析[EB].http:∥www.docin.com/p-659365405.html.
[3]胡昌平.信息服务与用户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
[4]张宇娥,李泰峰,嵇灵.协同创新“大科研”模式下学科服务嵌入路径研究——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实践与创新[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22):77-80.
[5]宋海艳.泛在知识环境下的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与动力机制研究——基于学习空间融合服务的探索[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33(7):58-62.
[6]于曦,高洁.基于用户需求的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策略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4,37(5):73-76.
[7]兰小媛.高校图书馆智慧型学科服务平台功能需求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4,(2):70-73.
[8]清华大学图书馆[EB].http:∥lib.tsinghua.edu.cn/dra/.
[9]北京大学图书馆[EB].http:∥lib.pku.edu.cn/portal/.
[10]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EB].http:∥www.lib.sjtu.edu.cn/.
[11]武汉大学图书馆[EB].http:∥www.lib.whu.edu.cn/web/default.asp.
(本文责任编辑:郭沫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