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级河水流域生态治理的探索

2016-11-19马小明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背景途径基础

马小明

摘 要:对始丰溪实施生态化治理,是一项顺应时代潮流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我县生态城市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客观需要,是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中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为指导,立足于基本县情,从治理目标、治理主体、治理原则、治理方法和治理的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对始丰溪生态治理的途径进行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始丰溪生态治理;背景;基础;途径

一、始丰溪生态治理的宏观背景

生态治理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人们对經济与环境协凋发展的认识不断深化的产物。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经济与环境关系演替过程是以人类需求为动力的。人类需求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经历了维持人类种群繁衍的原始需求阶段和物质享受与文化需求不断提高的阶段。从上述发展演替规律和发达国家所走过的工业化道路看,经济与环境关系确实经历了“农业的原始型协调发展阶段——工业化初中期的掠夺型失调阶段——工业化后期和后工业化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阶段”。

二、始丰溪生态治理的现实基础

1.有利条件

(1)河道基本功能得到有效发挥。通过历届政府和沿溪广大群众长期以来的综合治理,始丰溪防洪、排涝及引水等河道基本功能得到有效发挥,为始丰溪生态治理提供了前提条件。

(2)河道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通过持续推进清水河道建设、“绿色河渠”工程和“五水共治”等活动,始丰溪河道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

(3)河道水环境质量稳定提升。根据《关于浙江省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2013年1-11月水质情况的通报》评价,我县始丰溪交接断面水质量综合评价结果为优秀。

2.不利因素

(1)自然生态环境受损。上游河段(新104大桥~规划云锦大桥)无序采砂,采砂后随意堆放弃料,使河流原本自然的平面形态、河床及岸坡的自然形态均发生较大改变,生物栖息地多样性遭遇破坏,河流水质变混;且由于无序采砂,岸滩、河床变得极不稳定,一遇洪水,岸滩、河床的泥砂及采砂后的弃料就会冲向下游、淤塞下游河道,剥蚀与覆盖下游岸坡植被及河道内的水生植物。

(2)基础设施薄弱。上游河段(新104大桥~规划云锦大桥),堤防标准较低,特别是堤脚防冲、高滩岸坡均为原生态岸坡,无防护措施,河岸防侵蚀稳定性差。

(3)防洪设施不科学。下游河段(玉湖街至始丰二桥段)北岸,现状为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直立式浆砌块石防洪坝,高陡的防洪坝阻断了河流与堤岸的水、气、士的沟通,破坏了陆生、湿生、水生生物原本多元化的栖息地环境,进而降低生物群落多样性、降低河流水体质量;6米多高的直立坝外观呆板、线条笔直生硬,水流顺直无变化,不利于水体中氧气渗入,影响水生物生存环境。

(4)河道生态功能退化。下游河段(玉湖街至始丰二桥段),河床高程变化小,受始丰三桥下游拦水堰坝影响,该段河床常年处于水下,原河道内的自然沙洲、滩地、湿地消失,生物栖息地多样性缺乏,河面上原本种类很多的鸟类基本消失。

产生上述不利因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的因素,也有现实的因素;既有自然的因素,也有人为的原因。人口急剧增长对环境的压力和经济高速发展对资源的压力,都是造成生态破坏的重要原因,但是更为主要的是人为因素的作用。

一是发展思想的偏差。在处理发展与生态保护问题时,往往不能正确处理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

二是宏观决策不科学。一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只满足于河道防洪、排涝、引水等基本功能,而没有考虑到生态环境的保护。

三、始丰溪生态治理的遵循原则

1.综合性原则。始丰溪河道生态治理,应在保证河道防洪、排涝、引水等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河流的生态功能、水质净化、生态景观等功能的需要,同时兼顾亲水活动的安全。

2.协调性原则。要体现周边区域发展特点,注重沿线整体风貌相协调,河道生态景观与周边景观相协调。

3.自然性原则。要坚持恢复河道自然水生态系统,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状河道的形态、地形、水文等条件;物种的选择及配置宜以本地土种为主,构建具有较强的自我维持及稳定的水生态系统。

4.经济性原则。要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因地制宜,节能高效,统筹前期建设与后期管护,尽可能降低前期建设成本和后期养护费用,实现河道生态治理的可持续发展。

四、始丰溪生态治理的途径探索

1.确定生态河道治理的目标。应描绘出总体目标,勾勒出治理后的河道所到达到的预期效果。例如,根据整体推进,分段治理的要求,县政府已经确定了始丰溪生态治理一期工程的目标,计划投资4.77亿元,优先对始丰溪新104国道至始丰二桥的河段实行生态治理。本工程综合治理河段全长2890m,建设50年一遇防洪堤5540m,护岸6840m。始丰溪干流堤距480m~712m(平均堤距590m),南北护岸之间宽度108m~472m(平均宽度290 m),河床底高程主要为50.3m~45.6m。根据工程总体布局,河道断面在满足规划过水断面面积和蓄水面积基础上,考虑河道水质净化、亲水性和投资造价等因素,河道断面主要选用梯形复式断面型式。因河道断面较宽,通过大范围的水面或绿化来增加河道的生态性,断面设计通过采用亲水生态的挡墙型式,在保证护坡结构稳定安全的基础上,尽可能让防冲护岸更加生态化及亲水化。布置护坡绿化带及陆域景观带,适度营造生态景观空间,构筑人—水—景三者和谐统一的城市滨溪景观。通过该河段治理目标的确定,对该段河道的生态治理起到导向引航作用。

2.明确河道治理的主体。首先,要充分发挥政府核心主体的作用,明确政府的责任,例如:确定治理目标,编制总体规划,制定管护制度,宣传发动和组织协调社会力量等。其次,要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把治理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具有相关权利和义务的个体、组织和机构都动员起来,形成强大的合力。

综上所述,我县对始丰溪实施生态治理,是顺应时代潮流,合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是县委、县政府为民的具体体现,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我们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利用有利条件,排除不利因素,在遵循科学原则的基础上,通过确定目标任务明确主体责任,夯实治理基础,创新治理模式,完善保障体系等举措,努力构建健康、完整、稳定的始丰溪河道水生态系统,为我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营造出良好的外部环境。

猜你喜欢

背景途径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整式”基础巩固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五抓五促”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