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食用菌无害化栽培技术要点

2016-11-19李再民许大春张燕王庆存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无害化食用菌栽培技术

李再民 许大春 张燕 王庆存

摘 要:食用菌是具有保健功能的绿色食品,不仅富含人类生活所需的各种蛋白质,还能够广泛用于医药等领域。在我国广泛栽培的食用菌有蘑菇、香菇、草菇、木耳、银耳、平菇、滑菇等。食用菌产业是一项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农村经济发展项目,发展食用菌产业符合人们消费增长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农民快速致富的有效途径。因此,食用菌产业作为一种适应社会市场经济的产业日益发展壮大起来,如何在保证高产的前提下种植出无公害的食用菌,成为了所有菌类生产者关注的问题,本文就无公害食用菌高产栽培技术新进行分析,并总结出了相关的栽培方法,仅供食用菌生产者参考借鉴。

关键词:食用菌;无害化;栽培技术

食用菌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被誉为“人类理想的健康食品”、“植物性食品的顶峰”,深受人们的青睐。食用菌产业近几年来得到蓬勃发展,是一种“短、平、快”的农业经济发展项目。

一、食用菌的概念

所谓的食用菌是指可供人们食用的大型真菌,它们过去常常生长在山区、南方的部分湿地、山区高寒地区等。野生的食用菌产量少、收获困难,野生食用菌的产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栽培食用菌成为最能产生经济效益的农业生产渠径之一。

二、食用菌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

1.鲜食的价值。食用菌有着鲜美可口的特点,人们喜欢鲜食食用菌。从市场食用菌的需求可以分析,目前平菇、鸡纵菌、牛肝菌、茶树菇、金针菇等食用菌非常受到人们的欢迎。

2.副食的价值。人们不仅喜欢新鲜的食用菌,也喜欢以食用菌为材料开发的副食。比如人们将部份的食用菌晒制成干货一年四季品尝;将食用菌加工成粉类代替味精、鸡精等调味品;将部份食用菌加工成罐头、酱类食品,让食用菌产品能长期便于保存。

3.药用的价值。经过科学研究证明食用菌食有大量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多种氨基酸、各种微量元素及丰富的植物纤维。常食食用菌能达到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抗肿瘤、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抗菌消炎的效果等疾病,同时它还具有其它各种保健效果。无论是食用菌本身,还是从食用菌中提取的物质都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三、食用菌栽培技术的优势

1.栽培途径灵活。许多食用菌的生产对时间和地点没有严格的要求,农民可在完成自己的农业生产以后以空闲的时间完成食用菌的栽培。农民栽培食用菌可以灵活安排自己的劳动力和经济成本,使农业生产效率达到最大化。

2.栽培材料易取。食用菌的栽培材料价格低廉,农民随处可以把农产品生产以后得到的富含木质纤维的废弃产品当作栽植器材即能栽培食用菌,它所需成本极为低廉,农民需要投入的成本极微。

3.栽培技术简单。目前食用菌已经形成一整套选种、控温、出菇等模式化栽培的流程,农民只要根据自己的需求依照栽培的流程进行操作就能得到栽培的收益,这套栽培的方法极其简单,对农民的文化程度要求不高,农民栽培食用菌时几乎不会出现文化障碍。

4.栽培方式灵活。食用菌的栽培既可以使用大规模、大面积的栽培方法,也可以在农闲之余利用现有的材料小范围的栽培。由于食用菌栽培需要的成本少、环境条件要求不高,且市场需求量大,因此只要栽培食用菌就能得到经济收益。

四、食用菌无害化栽培技术

1.培养料的选择。培养料以桦木料的木屑为最好,配以棉子壳、黄豆杆、玉米心等,辅以麦麸皮、米糠,并添加微量元素。原材料新鲜、干燥、无霉烂变质、结块、虫蛀是成功的基础。

2.培养料的配制。培养料的配制先按比例将所需原料(木屑、麦夫皮、石膏)干料充分混合拌均,添加的微量元素倒入水中化开后加入料中,反复搅拌多次,使料干湿均匀,成团料要打散开。灵活掌握培养料的含水量,根据木屑质地软硬、粗细、含水量、空气湿度的大小等配比的含水量予以相應调整。培养料的含水量直接影响菌丝的正常生长,含水量过低会严重影响出菇产量。

含水量过高会使下面菌丝体缺氧而停止吃料,造成原料的浪费,同时还会导致杂菌污染。一般含水量达55~60%即可。

3.培养料的消毒。配制好的培养料最好在6~8h内装袋完成。装好的菌袋要及时进行灭菌,切忌过夜。装好的料放入灭菌锅内,尽快猛火升温到100℃,打开冷气阀排放冷气。待温度降至0℃关闭冷气阀,重新升温到100℃后保持10~12h,否则达不到灭菌效果。灭菌时要做到猛火升温、稳火保温,经常检查锅中温度,以防漏气、跑气。灭菌彻底是提高成品率、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关键环节。

4.优质菌种的选择及接种。选择适宜本地生长的优质、高产、高抗的优良菌株,严禁使用有杂质菌污染和虫害迹象以及退化、老化的劣质菌种。严格接种程序,确保接种成功率。接种室要求干净、干燥、密闭、远离污染源。

接种人员用75%酒精棉球对自己的手进行擦拭消毒,在接种过程中,要保证各种用具和环境无菌;使用的接种工具一定要冷却,不然会烫伤食用菌组织:选取的子实体一定要新鲜,接种人员的手不能触碰到选取的部位。接种后,放入培养箱内培养,培养箱提前用75%酒精棉擦拭,温度设为25℃。培养期间,观察菌丝的生长情况,发现有杂菌的试管,及时的清理。待菌丝长满斜面后即可以用来转管扩繁或进行原种接种。接种要迅速准确,接种量不宜太小。

5.发菌培养。接种后的菌袋放入培养室内,调控好环境温度,培养室要求干净、通气、干燥,室温宜控制在20~25℃左右,湿度70%左右(视品种而定)。当菌丝长到5~10cm左右即可翻袋检查,及时淘汰污染袋。食用菌要靠基质内有机物的氧化来提供其生长发育所需的能量,基质内缺氧会使菌丝体的呼吸作用受到抑制,造成菌丝体生长缓慢、衰弱,甚至停止生长,严重的会因窒息而死亡,因此翻动菌袋位置以利于换气通风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当菌丝长到1/2时,再翻袋检查1次。整个发菌培养阶段不需要光照。

6.出菇棚场地的选择及建立。出菇棚要选择在近河流,空气流畅,四周宽阔,远离禽畜养殖场、酿造厂、生活区、医院、垃圾场的场地。场地要采取翻土、晒土、灌水等措施取代农药消毒。水源水质要求选清洁的井水、自来水,远离污水源。菇棚要求棚体牢固、地势较高、排水畅通,棚内不积水,覆盖塑料薄膜和遮阳网,防日晒雨淋。覆盖物要厚一点,利于保温,四周用草帘围住,留通风孔。

7.出菇阶段的管理。菌袋经数月的营养生长后,转入生殖生长,当菌丝扭结、瘤状突起,达到生理成熟时,就要搬出发菌室进入出菇棚,由于受环境条件、栽培时间、发菌温度、品种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出菇时间也不相同,气温要在适宜的生长温度范围内才能出菇。入棚时间一般选择在晴天早晚进行,中午温度高不宜进行入棚,高温易使菌皮损伤,会推迟或减少出菇;切不可雨天入棚,雨淋会使菌袋表层污染而烂袋。菌袋上架每层并列排放,袋与袋之间间隔5~6cm,以利于呼吸和散热,要营造出菇的环境条件才能保证顺利出菇。(1)空气湿度。空气湿度是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空气湿度过低,会加速子实体表面的水分蒸发,导致基质内水分的大量流失而影响产量;空气湿度过高,会使子实体表面水分停止蒸发,使营养运输受阻,同时呼吸作用受到抑制,造成子实体停止生长,长时期空气湿度过高,还会造成子实体从空气中倒吸水分,形成水浸样腐烂,招致线虫及细菌的滋生和大范围传染。(2)通风。子实体发育需要充足的氧气,和人类的呼吸一样,食用菌的呼吸作用也是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放出二氧化碳。适量的二氧化碳浓度对某些种类的菌丝体生长有促进作用,但是过多二氧化碳的积累会抑制菌丝体生长,甚至完全停止生长,高浓度二氧化碳长时间作用还会导致菌丝体窒息死亡。因此,需要经常对菇房空间进行通风换气,排除二氧化碳,保持空气新鲜。(3)光照。大部分食用菌品种的出菇阶段需要散射光刺激,少部分品种需要有较强的散射光,才能使子实体原基分化,极少部分品种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中也能形成子实体。子实体的颜色也与光线强度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光线强,子实体颜色较深;光线弱,子实体颜色较浅。这就需要根据品种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光线调控方法,可以通过挂遮阳网和拉、放草帘来调节温室内的光照。(4)喷施无污染菇肥。1)喷施蛋白胨、酵母膏溶液。0.1%的蛋白胨和0.3%的酵母膏溶液喷施菇面,可使菇体肥厚,促进转潮,在室温14—16℃效果最好。2)喷施培养料浸出液。发酵腐熟干料5千克,加开水50千克浸泡,冷却后去渣喷施,也可延长出菇高峰期,并使子实体肥厚。3)喷施葡萄糖、碳酸钙溶液。配成含葡萄糖1%、碳酸钙0.5%的溶液,在低于18℃时喷施,有促进菌丝生长的作用。

8.防止食用菌退化的措施。防止菌种退化,可以提高产量,减轻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农药用量,是生产无公害食用菌的基础。(1)培养菌种的环境温度不能超过28℃。另外,培养好的菌种在常温下存放的时间不宜超过15天。要切实掌握好培养基出菌的时间和温度,防止破坏营养成分,酸碱度要适宜。(2)要经常更换培养基,如蛋白胨、麦麸、马铃薯等培养基原料相互交替使用。

9.食用菌生产中的有害生物及其防治。(1)木霉,木霉又称为绿霉菌,广泛分布于各种植物残体、土壤和空气中。木霉靠孢子传播,常常借助气流、水滴、昆虫、原料、工具及操作人员的手、衣服等为媒介,侵入培养基内,一旦条件适宜就萌发繁殖为害。木霉适应性强,繁殖速度快,能分泌毒素。木霉是香菇生产的大敌,它抑制香菇菌丝生长。一旦发生木霉为害,要立即通风降低湿度,以抑制木霉菌的扩展。处于发菌阶段的培养料感病后,可采用pH值为10的石灰水或石灰粉进行防治。(2)毛霉,毛霉又叫黑霉或长毛霉,菌丝初期白色,后灰白色至黑色,说明孢子囊大量成熟。该菌在土壤、糞便、禾草及空气中到处存在。在温度较高、湿度较大、通风不良的条件下发生率高。防治办法同木霉。

五、结语

食用菌产业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传统的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之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食用菌栽培技术也取得巨大进展,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新兴经济产业之一。通过对栽培料及食用菌栽培技术的总结,不难发现,食用菌栽培技术的进步可以提高产业的经济效益,已经逐步转向绿色、健康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詹萍,刘巧燕.广西食用菌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0,(2).

[2]谢毅栋.广西食用菌发展历程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09,(21).

猜你喜欢

无害化食用菌栽培技术
湖北出台磷石膏无害化处理技术规程
两种高温法无害化处理病死动物灭菌效果比较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
铬渣及铬污染物无害化处置实践应用
完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