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浣花溪记

2016-11-19钟惺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16年4期
关键词:花溪杜甫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1]、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2]、如绿沉瓜,窈然[3]深碧、潆回[4]城下者,皆浣花溪委[5]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6]。水木清华,神肤洞达[7]。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8]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9]来”是也。

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颇有次第[10]。桥尽,一亭树[11]道左,署曰“缘江路”。过此则武侯祠。祠前跨溪为板桥一,覆以水槛,乃睹“浣花溪”题榜[12]。过桥,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置亭其上,题曰“百花潭水”。由此亭还,度桥过梵安寺,始为杜工部祠。像[13]颇清古,不必求肖[14],想当尔尔。石刻像一,附以本传,何仁仲别驾署华阳[15]时所为也。碑皆不堪读。

钟子曰:杜老二居,浣花清远,东屯险奥[16],各不相袭。严公[17]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然天遣此翁增夔门一段奇耳[18]。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19],可以应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贞子[20]时也。

时万历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顷之霁[21]。使客[22]游者,多由监司郡邑[23]招饮,冠盖稠浊[24],磬折喧溢[25]。迫暮趣[26]归。是日清晨,偶然独往。楚人钟惺记。

【注释】

[1]玦(jué):似环而有缺口的玉佩。

[2]如琅玕(lánggān):像美丽的石头。

[3]窈(yǎo)然:幽深的样子。

[4]潆(yíng)回:水回旋的样子。

[5]委:水流聚的地方。

[6]平望如荠:平望过去,树木像荠菜一样。

[7]水木清华,神肤洞达:水光树色清幽美丽,使人感到神清气爽。

[8]舁(yú)夫:抬轿子的人。

[9]江:指岷江,长江的支流。灌口:灌县城南山名,岷江自此分流为三。古人有“岷山导江”的说法,并把长江及其支流都称为“江”。

[10]次第:整齐。

[11]树:建立。

[12]榜:匾额。

[13]像:杜甫的像。

[14]肖(xiào):相像。

[15]别驾:通判的别称,明代州府副长官。署华阳:代理华阳县令。署,代理官职。

[16]东屯:在夔州(今四川奉节)城东瀼溪岸,据说后汉时公孙述在这里屯过田,所以叫做东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杜甫从成都迁移到这里居住。险奥:形势险要、地方僻远。

[17]严公:指严武。严武做剑南节度使时,经常照顾杜甫的生活。严武死后,杜甫无所依靠,于是离开成都东下。

[18]夔门:夔门峡,即四川省东部瞿塘峡西口,为四川东面门户。奇耳:胜迹罢了。

[19]暇整:同“整暇”,严整从容的样子。

[20]司城贞子:春秋时陈国的大夫,姓名不详,死后尊为司城贞子。孔子流亡到陈国时,曾经住在司城贞子的家里。

[21]霁:天晴。

[22]使客:朝廷派来的使臣。

[23]监司郡邑:按察使和府县长官。

[24]冠盖:仕宦的代称。稠(chóu)濁:繁乱。

[25]磬(qìng)折:打躬作揖,弯腰似磬,指热衷于官场的人。喧溢:声音噪杂。

[26]迫暮:薄暮,傍晚。趣(cù):通“促”,急,赶快。

【阅读指津】 钟惺(1574—1624年),字伯敬,号退谷,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明代文学家。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进士。与谭元春共选《唐诗归》和《古诗归》,名扬一时,形成“竟陵派”,世称“钟谭”。有《隐秀轩集》三十二卷。竟陵派的文章强调“幽深孤峭”的风格,追求形式上的新奇,这篇《浣花溪记》就很能体现这一点。

浣花溪,又名百花潭,在成都西郊,相传因冀国夫人浣洗衲衣,溪中涌现百花而得名。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流寓成都,借住在浣花溪边的梵安寺(草堂寺)里。第二年春天,杜甫在寺旁修建草堂并居住了四年,浣花溪由此闻名。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钟惺奉命使蜀,是年十月到达成都,在游览浣花溪、杜工部祠之后,于十月十七日写了这篇《浣花溪记》。文章记述了作者游览浣花溪和杜工部祠的经历,描写了浣花溪清幽与秀丽的景色,表现了作者对浣花溪的热爱和对杜甫的景仰,寄托了作者愤世嫉俗,鄙视豪贵的情感。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阅读这篇游记散文,重点注意以下两点:作者以浣花溪为线索把所见、所感贯穿起来,文章结构紧凑,详略得当;文章融写景、记叙、抒情、议论为一体,多用白描和比喻,寓意深远,从而也体现了“竟陵派”抒写性灵、幽深孤峭的文风。

首先,文章以浣花溪为线索,移步换景,以游览顺序展开描写,写出了浣花溪所经流过的自然风景、名胜古迹的特色。开头第一段写出了浣花溪的方位。出成都城南门,左边是万里桥。万里桥,旧名长星桥。传说三国时,诸葛亮命费祎出使吴国,在此饯行,费祎感叹说:“万里之行始于此。”故长星桥改称为万里桥。第二段作者描写青羊宫附近的浣花溪景色,视野空阔。青羊宫在今四川成都市西南浣花溪附近。传说是老子与关尹喜相约会见的地方,明初蜀王朱椿重建。第三段作者从“缘江路”亭、武侯祠、“浣花溪”题榜、小洲上面“百花潭水”亭子、梵安寺依次前行,最后来到目的地杜工部祠堂。武侯祠是纪念诸葛亮的庙祠,在成都市南百花潭上。杜工部祠在浣花溪上,宋朝吕大防所建。杜甫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再如柳宗元《小石潭记》,作者按游览的先后顺序来描写景物的。先是发现小潭,石潭概貌,潭中之景,溪流水源,最后写潭边气氛。抓住事物特征,用生动的语言借景抒发了凄苦忧伤的感情。

其次,文章笔法细腻生动,描写景物,善于抓住景物的形态特征,条理分明,历历如画,写景抒情议论,结合自然。第一段中,“西折纤秀长曲”总写溪水的流向和形状。接着赞赏浣花溪,“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五个比喻,所见的像套连的圈儿、像开口的玉环、像带子、像圆规、像弯钩,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溪流曲折的形状。“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三个比喻,水色像明镜、像碧玉、像浓绿色的瓜,生动描写出溪水清澈透明、莹然如镜而又澄碧柔美的特点。溪水下游概括描写“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点明题目。最后一句议论,应证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名句。点明浣花溪与杜甫草堂的关系,赞扬了杜甫的名望,为第四段的议论作铺垫。第二段描写青羊宫附近的浣花溪景色:青竹翠柏郁郁葱葱,显得对岸浓荫森森,一直延伸到溪的尽头,平望像一片荠菜。水光树色,清幽而绚丽,使人表里澄彻,神清气爽。

这篇游记的阅读难点是第四段议论手法的运用。作者直抒胸臆,从浣花溪的环境幽远、夔州东屯的险僻,叙说严公杜老的患难真情。在艰难潦倒中流离奔波,却仍能选择胜地处身。胸襟安闲从容,可以应付世事,这同孔子客居在司城贞子家里避难时的情形无异。用“诗圣”直接比拟“孔圣”,层层推进,赞叹杜甫的忧国忧民胸怀,突出游记的主题,表现了作者对浣花溪的热爱和对杜甫的景仰。写景之后发表议论,这与范仲淹《岳阳楼记》类似。《岳阳楼记》前四段交代了重修岳阳楼的概况,记叙了登搂所见的不同的“景”以及产生的不同的“情”。作者以“嗟夫”提起下文,提出了一个“古仁人之心”来,并且指出“古仁人之心”与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是不同的。借对古仁人思想感情的描写表达了自己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政治理想,这是作者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作者写《岳阳楼记》目的之一。

最后一段交代游览的时间和经过。文章结尾用“使客游者”的附庸风雅、冠盖喧哗与自己“偶然独往”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附庸风雅的达官显贵的嘲讽和鄙视,从另一个侧面也表现出作者对浣花胜地的热爱和对杜甫的敬仰。

猜你喜欢

花溪杜甫
杜甫的一生
如梦似幻的花溪湿地公园
杜甫改诗
浣花溪公园防灾避难景观设计
咏樱——花溪冬樱花
杜甫与五柳鱼
美味的花溪牛肉粉
杜甫的维稳观
花溪高坡醉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