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句和长句
2016-11-19谢晓明
谢晓明
句子有长有短。同一个意思,可以用长句来表达,也可以用短句来表达,不同的句式具有不同的修辞效果。句子的长与短是相对而言的,并没有一个明晰具体的分界线。
短句是指句子形体较短,词语数量较少,结构比较简单的句子。短句口语化较强,一般显得通俗易懂,简捷流畅。朱自清的《背影》里有一段文字,讲述了“父亲”送不送“我”的变化过程: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頗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两三回劝他不必去;他只是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这段话的句子简短畅达,作者一一叙来,亲切自然,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那份真挚的父爱。
因为短句的这种语用效果,它的使用范围很广。题词、标语、口号等一般使用短句: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绿化祖国、人人有责!
很多宣传语和商品广告词,也多用短句,如:
辛苦我一个 方便千万家(宣传语)
宁让三分 不抢一秒(宣传语)
味道好极了(雀巢咖啡广告词)
牙好,胃口就好,身体倍儿棒,吃嘛儿嘛儿香。(蓝天六必治牙膏广告词)
长句是指句子形体较长,词语数量较多,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长句之所以长,主要是由于句中有修饰语。定语、状语用得多,联合成分用得多,或某一结构比较复杂,就形成了长句。
有个流传较广的故事,说古代有位叫王林的军人去一座寺庙里观光,他一时兴起想给庙里捐点香火钱。军人见化缘簿上许多捐款人都写了头衔、姓名和捐款金额,于是他提笔先写下“总督部院”四个字。庙里的和尚一看,肃然起敬,原来是个大官啊!军人接着又在“总督部院”后面写了“大人麾下左营”六个字,和尚想,原来只是个小军官啊,于是态度稍淡。岂料军人随后又写了四个字“马夫王林”,和尚一看他只是个马夫,态度更冷。王林佯装未见,在自己的姓名下面继续写上“喜施壹拾”,和尚想,能捐献十两银子也不错啊,于是态度又好转了许多。王林又不慌不忙地写上“文钱”两字,和尚一看,气得直翻白眼,扭头就走。王林写得就是一个长句:
总督部院大人麾下左营马夫王林喜施壹拾文钱。
全句共有20个字,但是句子的主干却只有“王林施钱”四个字,其余的都是一些修饰成分。
长句的作用是信息容量大,其表达效果主要体现在表意严密、精确、细致。因此,新闻报道、议论文和科普文的正文中,长句较为常见,特别是在并列的项目较多,需要合并叙述的时候。例如:
某教育学院今年对四百六十七名学生就“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和普通话”作了一次考核,结果“三字一话”的及格率分别为百分之二点七、百分之二十八、百分之二十和百分之四十五。(《人民日报·海外版》)
例中,“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和普通话”共四项,和下文的四个百分比数字分别对应;这是“合叙”,如果拆开,一点一点分头说,笔墨将增加很多。
但是长句的不足是结构比较复杂,词语比较多,阅读起来费力。同时因为句子长了,表述者也难以驾驭,容易出错。因此需要运用长句的时候当然要用,如果没有必要,最好避免。
那么,长句如何化短呢?最常用的办法是把长句的修饰语抽出来,变为复句里的分句,或者单独成句。例如:
a.他是一位很受人爱戴的青年老师。(长句)
b.他是一位青年老师,很受人爱戴。(短句)
也可以把句中的联合成分拆开,重复跟联合短语直接相配的成分,形成叠用句式。例如:
a.这出戏一开始就给观众展现了草原上欣欣向荣的大好风光和牧民群众为开辟草原牧场、架设桥梁而战斗的动人场面。(长句)
b.这出戏一开始就给观众展现了草原上欣欣向荣的大好风光,展现了牧民群众为开辟草原牧场、架设桥梁而战斗的动人场面。(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