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高效高产种植技术及管理措施

2016-11-19吴晓辉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种植技术管理措施玉米

吴晓辉

摘 要:北票市位于辽宁的西部,属半干旱季风气候,年有效积温3400~3700℃,年降水481.5㎜左右,光照时数为2400~2700小时,玉米是我市农作物的主栽作物,占耕地面积的40%左右,其产量直接影响到农业的经济效益和农民的经济收入。通过多年的种植经验及栽培技术,特总结以下旱地玉米的栽培新技术和相应的管理措施。为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合理的种植技术与正确的管理方式是增加农业经济收入的必然。

关键词:玉米;高效高产;种植技术;管理措施

一、精细整地 提早春播

使用中小型农机具,通过秋季灭茬旋耕和苗期的垄沟深松技术,促进春季地温升高,提高土壤保墒、保肥能力。整地以抗旱保墒为前提,墒情不好的地块尽可能做到少动土或不动土;对冬季降雨雪较多,土壤墒情好的地块,要及时整地保墒;对秋翻深松起垄的地块,早春要及时镇压保墒,适当进行深耕深松,打破犁底层,蓄住自然降水,随打垄随镇压,以减少水分蒸发,防止跑风漏墒。

提早抢播,一般裸地玉米在4月15日左右破垄播种,覆膜栽培在4月5日播种,4月25日前玉米全部播完,充分利用返浆水,一次播种保全苗。保苗率与播种质量密切相关。据调查同等墒情、同期播种、同样镇压,深度不足3㎝的,出苗率仅达20%左右,播深3~5㎝的,出苗率70%~80%。因此,玉米在墒情差的条件下播深要达到5㎝,并要很好的镇压。墒情好的条件下,播深要达到3㎝。

二、选择优良抗逆品种

优良的品种是保证农业丰收的基础。选择苗期耐低温,种子拱土能力强,幼苗生产快、健壮,较抗旱的角质型中属的玉米品种。苗期耐低温,早发性好的品种,适应能力强,能充分利用前期的光照条件。角质型的玉米品种大都籽粒灌浆和脱落快。这样就能够避开辽西花期的干旱、高温,避免花粉因高温死亡造成的不能结实,在秋季又能躲避和减轻低温早霜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在中下等肥力,尤其沙性土壤的地块应种植稀植或半耐密中熟耐旱品种,在肥力较高,有灌水条件的地块,可以适当种植耐密、半耐密中熟或中晚熟高产品种。

三、创新栽培理念 充分合理密植

通过近几年对玉米不同栽培形式的产量调查,覆膜栽培,大垅双行,比空栽培,间作栽培比清种增产20%~50%,并有利于充分发挥玉米高光效性能,提高叶面积指数,增加光合产物,提高產量。近几年清种玉米斑病、茎腐病、玉米蚜虫、红蜘蛛等明显加重,空秆、秃顶、缺粒都对产量影响很大,因此,逐年缩小清种面积,推广以下几种栽培方式。

覆膜栽培。经过多年试验,覆膜栽培都比不覆膜的增产。覆膜栽培可以选择比当地裸地栽培长7~10天的品种,覆膜的高产效应是由品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综合作用的结果。

大垅双行和比空种植。这两种栽培方式仅区别于大垅双行,把原来的二垄植株缩小行距(40厘米)增加大垄之间的距离(60厘米)。比空种植是种2垄空1垄。这两种栽培方式和清种比较,光合强度要高。

玉米、小麦间种。选择肥力较好的低洼地或有水浇条件的地块,这是高产栽培的一种模式。如果主要作物以小麦为主,就以2:2的栽培方式,即种2垄玉米另2垄种8行小麦;如果主要作物以玉米为主,就以2:1的栽培方式,即种2垄玉米,另1垄种4行小麦。小麦收获后就形成了2比空的玉米栽培形式。玉米间种的占地不是固定的2:2或2:1,可以相互挤占,春借秋还。

玉米的栽培密度与产量密切相关,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品种和栽培方式,确定相应的栽培密度。一般在中等肥力的地块清种栽培,紧凑型品种4000~4500株/亩,平展型的3000~3500株/亩。

四、不同生长时期的田间管理

1.苗期管理。①化学除草。播后苗前除草:用锈去津类胶悬剂和乙草胺乳油混合,兑水后对着地面倒步行走、均匀喷雾,进行土壤封闭。土壤墒情不足时,要适当加大喷药用水量。②查田补苗以保证足够的田间密度,间苗要趁小,定苗要趁早,三叶期间苗,五叶期定苗。③铲趟的目的是控土壤水分,幼苗期小犁趟地可起到两个作用,一是犁起的地可封严苗眼,利于扎根。二是松土造成地表与根部水分的连通管道断裂,可防水分蒸发造成枯苗现象。④施苗肥。在五叶期,每亩施尿素10~15千克,硫酸钾5~7千克,沿幼苗一侧(距幼苗15~20厘米)开沟(深10~15厘米)均匀条施。若土壤墒情不足,施肥后及时浇水。

2.穗期管理。①追施穗肥。穗肥有利于雌穗小花分化,增加穗粒数。穗肥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株高1米左右,11~12片展开叶)施入,将总氮量的60%(尿素20~25千克)沿植株一侧进行条施或穴施。为了提高肥效,要将化肥施入到10厘米土中,并注意施肥后浇水。②合理灌溉。拔节后,玉米进入生长旺盛阶段,对水分的需求量增加,尤其是大喇叭口期发生干旱(俗称“卡脖旱”),将影响玉米抽雄和小花分化;抽穗开花期玉米需水量最多,此期干旱将影响玉米散粉,甚至造成雌雄花期不遇,降低结实率,因此,在大喇叭口到抽雄后25天这一段时间,植株耐涝怕旱,发生旱情,要及时灌溉。

3.花粒期管理。①追施粒肥。在高产创建示范区,追施花粒肥可有效防治灌浆后期叶片早衰,促进籽粒灌浆,提高千粒重,对于提高产量具有重要意义。一般每亩可追施尿素10~15千克,追肥应开沟施用或结合灌溉进行追施。②适时灌水。进入8月份以后,辽宁省降雨逐渐减少,易造成玉米缺水干旱,后期干旱对产量影响很大,有“前旱不算旱,后旱减一半”之说,后期缺水还易导致玉米衰老较快,对产量影响很大,因此在土壤干旱时要及时灌水,延缓植株早衰,提高灌浆强度,增加粒重。

五、病虫害防治

玉米抽雄前后易发生蚜虫危害的地区,对抗蚜性差得品种要及时防治,可用50%辟蚜雾每亩8~10克或10%呲虫啉每亩10~15克对水45千克喷雾防治。

玉米花粒期的病虫害要重点防治玉米大斑病和玉米螟。在玉米抽雄前后,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药防治玉米大斑病。有条件的地方可在花粒期采用释放赤眼蜂等生物防治方法来防治花粒期玉米螟的危害。

六、适时收获

目前,我市玉米收获时间普遍偏早,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合理的收获时期应在苞叶发黄后7~10天,即籽粒乳线消失、基部黑层出现时收获,与常规收获期相比,推迟10天左右收获一般可增产10%左右。

猜你喜欢

种植技术管理措施玉米
收玉米啦!
我的玉米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