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典籍中的瞽优谈中国曲艺的美学价值

2016-11-19王伟

曲艺 2016年4期
关键词:邯郸曲艺美学

王伟

历史上关于古代从艺者活动的记载非常丰富,史料可查的较早记录是距今约4300年的帝喾时期。帝喾是三皇五帝之一的高辛氏,即黄帝的曾孙,司马迁《史记·竹书纪年·五帝纪》、王国维《今本竹书纪年疏证》中均有关于帝喾“使瞽人拊鼙鼓,击钟磬,凤凰鼓翼而舞”的记述。《诗经·大雅·灵台》有云:“於论鼓钟,於乐辟雍。鼍鼓逢逢,蒙瞍奏公。”

由《周礼·春官·乐师》及东汉经学家许慎《说文解字》可知,矇、瞽、瞍、俳、优等都皆是对我国古代较早的从艺者称谓。在此,笔者借着典籍中对瞽、优旧事的记录,简单谈谈当代中国曲艺中一脉相承的美学价值。

一、劝人向善的中华美学继承

中国曲艺自古以来与中华美学精神相携前行,在先秦的瞽人旧事中就可见曲艺艺术的历史积淀及劝人向善的美学传统。西汉刘向著《列女传》,其中一卷《母仪传·周室三母》中记载周文王的生母大任(太任)时谈到,“君子谓大任为能胎教”,“夜则令瞽诵诗,道正事。如此,则生子形容端正,才德必过人矣。”意即周文王在未出生前,其母大任就以听从瞽讲为人处世的故事作为胎教去感化他了。尽管我们无以考证瞽的“道正事”与文王才智的关联,但可以了解“瞽”作为艺人的前身,其说、唱活动担当了劝人向善的角色,已经为统治者所认同与接纳。

曲艺的文学特质是抱诚守真,抑恶扬善,但其“基因”却源自我们民族曲艺“说书唱戏劝人方”的美学传统。尽管当代曲艺存在曲种的多样性、表演技艺手法的多流派,但曲艺文化始终在“说什么与怎么说”之间选择了有意思和有意义的有机统一。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批评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之《谐隐》篇,以对“言皆”者的劝诫,表述了对古代曲艺先人活动从正从善功能的认可。他认为,擅长讽谏的优人对统治者的决策带来直接的“义正”影响,发挥了积极的社会效用,所以正史中才得以保留滑稽列传的位置。所谓“优旃之讽漆城,优孟之谏葬马,并橘辞饰说,抑止昏暴”。只是,刘勰本人更倾向于艺人活动的实用价值与政治功能,不比司马迁“谈笑讽谏、善为笑言,然合于大道”的语言来得亲切。

一般来说,鼓词的名称起源于明朝,指以鼓、板击节说唱的汉族曲艺艺术形式,它是与远古鼍鼓、诗经中瞽瞍、两汉击鼓说唱陶俑、唐五代变文、宋元的陶真、鼓子词、诸宫调、货儿郎、词话、瞽词一脉相承的曲艺形式,清有鼓儿词、鼓书、大鼓、子弟书,今有梅花大鼓、西河大鼓、山东大鼓、梨花大鼓等。鼓词作为各种大鼓唱词的统称,是文学、音乐和表演三种艺术的结合,以文学为主的说唱艺术。也有人说“瞽词”源于陆游“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的诗文,“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恰是瞽人通过说唱,向乡民诉诸一种处世观,即善恶到头终有报,人间正道是沧桑的方正行事准则。

二、寓庄于谐的语言风格的延续

《史记》卷七十一引用了邹诞、崔浩、姚察之言分别从不同角度对俳优之言作了解释:“滑,乱也。稽,同也。谓辩捷之人言非若是,言是若非,谓能乱同异也。”“滑音骨。滑稽,流酒器也。转注吐酒,终日不已。言出口成章,词不穷竭,若滑稽之吐酒。故杨雄《酒赋》云:鸱夷滑稽,腹大如壶,尽日盛酒,人复藉沽是也。又姚察云:滑稽犹俳谐也。滑读如字,稽音计也。言谐语滑利,其知计疾出,故云滑稽。”司马迁之所以将优旃、淳于髡、优孟三位俳优艺人之传并称为《滑稽列传》,其原因大概是他们语言风格的相似吧。

历史上的淳于髡与邯郸淳,是两个非常有意思的人物。从两个人的名字上看,“淳于”和“邯郸”是两个人的祖籍,“髡”本刑名,非雅意,用作人名似诨号,带有戏谑意味;而邯郸淳之“淳”取自“淳于髡”之“淳”也是民间的一个趣传,意为邯郸淳是邯郸的淳于髡。邯郸淳与丁仪、丁廙、杨修并称为曹植“四友”,著有《笑林》和《艺经》这两部中国最早的笑话和杂耍专著,被称为“笑林始祖”。《笑林》一书原3卷,被宋代人增添至10卷,今已亡佚,仅存29则。其中一叶障目、山鸡献楚、人云亦云等故事能流传至今,与其语言的幽默个性来说明事理是分不开的,让人在快乐中轻松和愉悦地感受其深刻的蕴涵。

明末清初,在山东曲阜有一位富有经济之才的鼓词作家,他便是自号“木皮子”的孔尚任父亲的故交贾凫西。据传自64岁辞官后,他23年的晚年生涯都是和木皮鼓词的创作与演唱为伴的,对我国的鼓词艺术发展作了重要的贡献。他端坐街头,自行演唱,在当时影响很大,其作品《木皮鼓词》便具备寓庄于谐的语言特征。孔尚任的《桃花扇》中大段引用了他的鼓词,文学家鲁迅也在作品《坟·题记》《集外集拾遗·老调子已经唱完》等多次引用他的话,借用“软刀子割头不觉死”等词句翻新成了名言。

“太仓里的老鼠吃得饱,老牛耕地使死被剥皮”,“老虎修福食人肉,游鱼犯罪遭刮鳞”,“古剑伤人敬至宝,草鞋垫脚弃泥洼”词中以比喻、拟人、对比、对仗等多种修辞的运用,加之十三辙押韵,无处不流露出他“十字街前几下捶皮千古快,八仙桌上一声醒木万人惊”的诙谐风趣、巧妙喻理的语言特征。孔尚任在《木皮散客传》中提到,贾凫西“喜说稗官鼓词……说于诸生塾中,说于宰官堂上,说于郎曹之署”,其词作“庄谐不伦、颇类明之李卓吾、徐文长、袁中郎者,乡人多不解”。他把生逢乱离之世忧苦一生的心绪,创作成把酒狂歌的表演艺术,以历代史略为纲,编演了这部自先秦至明代的脍炙人口的鼓词,既是对寓庄于谐的语言风格的继承,也成为当代对远古鼍鼓演变及瞽优说唱语言考证的重要参考。

三、应变为核心的综合能力呈现

先秦俳优活动是以现挂为艺术核心,以讽刺为根本精神的,被许多曲艺研究者追溯为评书、相声等曲艺形式的源流。

春秋战国时期俳优陪伴君主,在宫廷宴会上,成为必然的角色。一方面,他们以幽默的话语、滑稽的表演博得宾客的欢笑,为聚会助兴;另一方面,俳优利用其特殊身份,依靠口舌之利,正话反说、反话正说,在取悦君主的同时,也适时的进行讽谏。优旃反语谏秦皇、讽漆城等故事就发生在秦朝:据说秦汉时蓄养俳优之风盛行,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修离宫数百所,倡优成千。旃是始皇身边的一位身材矮小的优人,在《史记·滑稽列传》第六十六就有对他的专门记述。秦始皇曾计划大兴苑囿,东到函谷,西到宝鸡。优旃便向秦始皇说:皇上的想法很好,苑囿修好后,放进许多禽兽,敌人如果从东方进攻,放出苑囿中的麋鹿用角把他们就能顶回去。秦始皇听了以后,就打消了这念头。秦二世时,一天突然生出一个奇怪的想法,想把整个咸阳城用漆料涂一遍。优旃又去说:皇上这个建议真是和我想到一起了。整个咸阳城都被涂上了漆,敌人根本就爬不上来,真是太好了。二世于是打消了漆城的想法。

数千年前的瞽优活动与当今的曲艺贯穿着一脉相承的演说传统,也是我国曲艺艺术的历史源流。当代曲艺在古代从艺者那里不仅继承了劝人向善的中华美学,延续了寓庄于谐的幽默特色,更重要的是传承了应变为核心的综合能力。

参考书目:

[1]王国维《今本竹书纪年疏证(卷上)》[M].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2]孙诒让《周礼正义》[M].中华书局,1987年版。

[3][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4]孙立生《抱诚守真 抑恶扬善—从“说书唱戏劝人方”的曲艺美学传统谈起》,《曲艺》杂志2014年第9期。

[5]范文澜《文心雕龙注》[M].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6]司马迁《史记》[M].中华书局,1959年版。

猜你喜欢

邯郸曲艺美学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印花派对
邯郸在哪里?
《曲艺泉城》
吕金光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纯白美学
春食色彩美学
“妆”饰美学
烘云托月:聚焦曲艺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