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心怀感恩履行责任”教育路径研究
2016-11-19张萍胡际童
张萍+胡际童
摘 要:针对部分高职大学生学习懈怠、纪律松散、自律性缺失的实际情况,探究其产生的重要原因,认为主要在于部分大学生感恩与责任意识缺失。在分析其主要成因基础上,深入探究对大学生进行“心怀感恩、履行责任”教育的路径,特别突出新媒体在感恩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感恩教育;责任意识;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6;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1-0018-02
在当前高校教学实践中,深切感到部分大学生学习懈怠,纪律松散,自律性缺失,在学习上困难重重。通过调研发现,引起上述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部分大学生感恩与责任意识缺失。本文以高职大学生的感恩与责任意识状况为切入点,探究大学生感恩与责任意识缺失的原因,研究对大学生进行“心怀感恩、履行责任”教育的路径。
一、高职大学生感恩与责任意识缺失现状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以学校2013级、2014级和2015级部分高职大学生为对象。调查数据显示,社会宏观环境的一些负面作用、家庭不良教育环境的影响、学校重智能轻德育的现状、大学生个体认知偏差等,导致部分大学生感恩与责任意识缺失,只求受惠不知感恩,只享受权利,不履行责任,致使学习懈怠,动力不足。因此,必须积极探索“心怀感恩、履行责任”教育的路径。
二、高职大学生感恩与责任教育的路径
研究发现,通过将正面教育、事迹感染、氛围影响等多种形式交融,利用新媒体循序渐进地进行“识恩”“知恩”“报恩”以及“施恩不图报”的教育,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感恩与责任意识,激励大学生努力学习,积极回馈社会。
1. 开展系列感恩教育活动,使大学生懂得感谢、珍惜和感恩
以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五周年为契机,开展系列感恩教育活动。(1)营造“学会感恩、承担责任”的校园文化氛围。比如,召开全校感恩教育活动动员大会,宣读《感恩倡议书》,并以“感恩”为主题出版学校专刊,组织大学生学唱手语歌《感恩的心》,班级出一期感恩教育专题板报,召开《感恩从心开始,让爱温暖彼此》的主题班会等,创设浓厚的校园感恩文化氛围。(2)进行四个“感谢”系列活动。1)感谢父母养育我。感恩教育的第一步就是教育大学生感恩父母,这是对他人乃至整个社会怀有感恩之心的基础。组织大学生开展主题为“算算亲情账,感知父母恩”的主题班会。要求大学生交一份作业——算一算父母一年在家的花费和自己每年在学校的花费;做一件令父母感动的事;制作一张感恩卡,向父母说一声谢谢,道一声辛苦,等等。上述特殊作业,在大学生中反响巨大,许多大学生表示:“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我每年在学校的花费比父母的花费多出许多,而我的学习状态与成绩使我感到愧疚。十几年来,直到今天才‘算出来,父母为我的付出远远超出我的想象。我一定努力学习,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2)感谢老师教育我。针对日常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大学生“尊师”不足现象,可对大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教育。中国自古信奉“天地君亲师”,尊师是传统美德。父母给予的是生命,而老师则是升华生命,滋润心灵,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理应受到大学生的爱戴与敬重。可以开展“我和我的老师”故事演讲活动,说说自己和老师之间发生的真实感人的故事;班级开展“畅所欲言、感怀师恩”的主题团日活动,并要求大学生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对老师辛勤付出的尊重。3)感谢同学帮助我。调查显示,90.4%的大学生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彰显,而忽视友情与合作,淡化感恩与责任。高职大学生社会阅历较浅,认知事物和看待问题的能力有限,易出现认识上的片面化和极端化。加之自我控制力差,遇事易冲动,一旦遇到同学的意见和自己的意见不一致,就极易发生争执。所以,帮助大学生学会合作,学会认同、欣赏、信任与互助,对他人心存感恩,把帮助有困难的同学作为自己必须履行的责任,这是大学生未来成就自己职业生涯的基础与保障。可以举办“同学互助又开怀、校园温馨又和谐”的主题团日活动,倡导大学生每个星期为同学做一件有益的事,同学之间互帮、互助、互学、互进,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在肯定、帮助别人的同时,使自己的道德境界得到提升。4)感谢党培育我,社会关爱我。在调研时发现,个别大学生对于社会的关爱与党的哺育比较茫然。为此,以视频方式帮助大学生了解党和政府对于大学生的殷切期望,向大学生宣传国家的“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以及政府逐年加大教育投入的数据图表,使大学生增加感性认知。此外,组织大学生学习徐本禹等青年志愿者事迹等,帮助大学生认识到:他们是“两个百年”目标实现的主力军,只有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强烈的责任感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只有对家庭、他人和社会常怀感恩之意、常存感恩之情,才能担当此任。针对多数大学生没有机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实际,要为大学生搭建实践平台,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体验、践行感恩与责任。比如,带领大学生走出校园,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开展社区服务活动,让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回馈社会的恩情,并在活动中升华大学生对党、国家、人民的热爱之情,激发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使大学生对感恩的认识从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高度。感恩教育不能仅靠几次活动,更应将感恩教育常态化,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效果。
2. 将感恩教育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与管理中,构建感恩教育的长效机制
感恩教育不能仅靠几次活动就能解决,必须努力构建感恩教育的新型长效机制,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进行感恩教育的正面引导。首先,应将感恩教育纳入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学体系,以专门的章节和课时进行感恩教育,同时还应将感恩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相结合,并突出责任意识。其次,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感恩教育资源,找到切入点,在教学中不断渗透。如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爱国主义的篇章和亲情赞歌,应引导大学生在进行文学赏析的基础上,激发感恩情怀与责任意识。在专业课的教学实践中,也应渗透感恩与责任教育,鼓励大学生在自己未来的职业活动中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3. 发挥新媒体作用,提高感恩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高职大学生是在新媒体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们更乐于接受和使用新媒体,新媒体对于他们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为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观念,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促推作用,以新媒体为平台,提高感恩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也使感恩教育更具亲和力、感染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抓住了新媒体,就意味着获得与大学生沟通的主动权。为此,高校可以把校园网作为进行感恩教育的重要阵地,发挥其容量大、传播快、受众多的优势,精心打造“爱行天下”“身边的榜样”“责任为重”“感恩BBS”等系列特色栏目,营造浓厚的感恩与责任校园文化氛围。对大学生进行感恩与责任教育,要让大学生心灵上自我感受、自我体验、自我行动,要调动大学生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要让大学生从内心接受教育。可以利用手机随时、随地、随身的特点,营造平等、互动、自主的教育环境,比如开通辅导员博客、辅导员手机微信、辅导员QQ群、团组织微博等数字化教育传播媒介,以之为平台,开展师生互动式的感恩与责任教育,加强思想引导。还可以组织“手机联动感恩情·方寸之间践爱行”的大学生签名活动,开展感恩博客征文大赛、校园感恩事迹拍客大赛等,进行社会正能量的传播。如此,大学生的感恩之心、感恩之情会一点一滴培育出来。
三、结束语
感恩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长期的潜移默化和多方面的渗透。要引导大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将感恩之行落实在日常行为之中。要让大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常态化,鼓励他们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为困难群体提供帮助,奉献爱心,不断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感恩行动要渐渐成为日常生活习惯,形成良好的感恩、施恩的品格,最终养成乐善好施、不图回报的良好行为习惯,传承美德,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将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国家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具有感恩意识和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建荣.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困境与反思[J].思想教育研究,2011(01).
[2]桂玲.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途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0(14).
[3]严萍昌,梁燕雯,莫锡坤.社会责任感教育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04).
[4]孙丽萍.培养高职生责任意识的思考[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