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碳成本理论视角下的
2016-11-19王舞宇
王舞宇
摘要:中国当前正进入到改革的深水区,对于当代的中国产业结构而言,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促进自身产业结构的优化。尤其是从社会碳成本理论的角度出发,鼓励中国的产业采用清洁能源,促进企业逐渐转变自身的生产技术等,以此引导中国产业逐渐向环境友好型方向发展。
关键词:社会碳成本;中国产业结构:能源结构
产业结构实际上是整个社会当中各个国民经济产业的结构情况,这一概念对于产业互相之间的联系进行了更深入的分析,尤其是技术和经济相互之间的依存程度,可以视之为产业之间的关联程度。产业结构的变动,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当中是常见的一种现象,这主要是产业结构由于生产效率、生产要素等产生的变化,从而产生了产值上的变化。特别是在工业化的发展过程当中,社会的各项生产要素对于中国的产业结构会产生非常深刻的变化,中国正处在于改革的深水区,其产业结构的变化非常深刻,也容易受到国内和国际等多个方面的影响。而社会的碳成本,正是在众多的产业结构变动过程当中有着重要影响的要素。当前全球都整体呈现出气候变暖的状况,碳排放过高而导致的温室效应,对于整个世界都有影响。中国也非常重视自己产业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出现的大量碳成本的产生,所以在这种社会碳成本的思路下,中国的产业结构必然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变化,特别是在国家的产业政策的引导之下,这样能够更大程度地避免社会大量地排放出碳等温室气体,从而制约中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产业结构与社会碳成本理论综述
产业结构不仅仅影响着国民经济的总产值收入,更是影响着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式。从党的十八大的报告当中也可以看出,中国政府非常关注当前的中国的产业结构转变,特别是促进整个中国的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于中国而言,国民经济的大局和产业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产业结构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国家的产业政策需要从多个层面考虑到整个社会的转变,因此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需要对未来的社会发展负责。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当中,中国的产业结构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优化,特别是从传统的第一产业大国逐渐发展出多元化的产业形态,这些对于传统的中国国民经济体系而言都是巨大的变化。但是,中国的第二产业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对于整个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和负担是十分沉重的,很多地区由于长期的工业发展造成了比较严重的污染,这些生态上的“后遗症”都制约着中国未来产业结构发展的空间和能力。从本质上看,产业结构和整个社会的生态环境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这在近几年的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当中已经成为了一项关键要素。
针对在生态环境当中的二氧化碳排放,社会碳成本理论实际上是对这种产业发展的一种反思,特别是对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当中出现的生态环境破坏进行充分考量。只有从社会碳成本的角度出发,才能够让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更加具备科学性,能够针对未来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足够的理论参考。
美国著名的环境学着莱斯特·布朗,就在进入二十一世纪的时侯提出了环境问题和整个社会经济之间的联系,特别是能源经济需要进行改革,经济需要进入到生态模式之中。莱斯特·布朗在2002年的时侯就指出,针对全世界的气候逐渐出现温室效应的现象,应该要依靠清洁能源才能够解决这样的问题,特别是如何采用氢能或者太阳能等能源解决当前工业生产碳成本过高的问题。从二十世纪的九十年代以来,国际社会针对气候变化形成了如《京都议定书》等相关的约束性公约,但是对于温室气体的控制仍然是不理想的。尤其是当前发展中国家数量众多,其产业结构往往还没有形成低碳的条件。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何更好地从社会碳成本的角度推动中国产业结构的良性发展,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具有非常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社会碳成本对于产业结构制约的途径分析
社会碳成本理论的出现,对于产业结构而言,首先是提出了低碳经济这一理念。低碳经济实际上就是整个经济体制和形态当中,各类产业的碳成本都相对比较低,而在这样的一种理念之上,低碳产业也随之产生。低碳产业则是指含碳量相对比较低的生产技术,或者采取低碳的生产原料进行加工等。通过产业当中制定相关的标准,以此来控制产品生产的低碳化。因此,社会碳成本对于产业的基本要求,就是能源消耗相对较低、二氧化碳排放相对较低、对社会生态环境的污染相对低,这些无疑都是需要在低碳的条件之下提高产业的生产效能,从投入和产出的角度上看,高碳产业对于环境的牺牲较大,在当前中国很多城市都已经开始逐步进行转型和淘汰,以此优化城市里的产业结构。社会碳成本并不仅仅存在于第二产业也就是工业,还广泛地存在于第一产业以及第三产业当中,任何产业在生产的过程里都会产生碳成本,而这种成本不可能为零,必然是客观存在的。所以,针对当前中国的产业结构状况,可以从多个方面,运用社会碳成本多种具体形式来促进、引导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一)碳足迹对产业生产的监控
生态足迹理论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有着积极的意义,而碳足迹实际上就是在生态足迹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在2007年的时候,英国石油公司首次提出了碳足迹的理论,其主要是针对当前人类在日常的生产等过程当中所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碳总量。多个学者和组织也都围绕英国石油公司提出的碳足迹理论进行概念和界定,特别是学者恩格迪斯就率先划分了二氧化碳的直接排放量和间接排放量的衡量体系,而ETAP就是提出了温室气体的计算方式。二氧化碳作为一项温室气体,虽然对于整个环境是有害的,但是无疑也是现代产业在生产过程当中的等价物,在生产过程里需要排放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因此,从碳足迹理论当中可以看出,中国在引导产业进行转型和优化的过程中,可以从二氧化碳的排放周期角度去考虑。一时一地的二氧化碳排放是可以通过限额来实现,但是针对整个生产周期当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应该采用源头追溯的方式,对二氧化碳在生态环境当中的影响进行探索。
当前采取碳足迹制约产业的二氧化碳排放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对产业的生产过程进行分析和计算,也就是整个生产投入和产出过程当中二氧化碳排放的状况。采取过程数据和投入产出的模型进行综合衡量,能够从生产周期的方式控制二氧化碳在特定产业当中排放量。不过在采取这种监控的过程当中需要充分考虑微观生产数据的变动产生的影响,避免在数据的形成过程中出现系统性边界的问题。
(二)碳税收对于产业结构优化的政策引导
碳税收也是从社会碳成本的理论当中具体化延伸出现的一种引导手段。这一观点在Symons等学者的研究当中就有所体现,Symons等人在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以英国作为一个虚拟模型,考虑了几种不同的碳税收对于产业的制约,这些学者从研究当中认为,如果生产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碳需要被征收一定的税收,那么这一类的成本一定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最终这种价格上的波动会反过来制约二氧化碳在生产过程当中排放,对产业的低碳生产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从降低二氧化碳的生产排放,特别是从当前中国的产业低碳化转型的角度上看,中国要真正意义上确定碳税收的征收比例问题,实际上应该考虑到这种税收在征收的过程里面,应该对于排放者的行为进行一定程度的制约。如果碳税收的征收比例相对比较低,则不能够对产业的生产者起到重要的制约或者引导作用,长期来看,碳税收的税率应该体现出生态环境保护的制度价值。在制定二氧化碳税收上,应该根据不同的行业进行调整,特别是在短期的时间中可能会造成的工业负面影响要进行引导。实际上,征收这种二氧化碳的税收,应该根据企业的排放强度以及行业的不同进行调整,以引导产业低碳生产作为最终目的。对于一部分重型的化工类产业,如果只是依靠二氧化碳税收的征收,是不能够完成对这一类行业的制约,还应该采用一些配套的生态环境政策或者法规进行制约。
制定二氧化碳的关税也是可以促进产业的转型。在本国经济的发展过程当中,产品进入到世界不同的市场当中进行流通已经是一种常态,形成一种“生态绿色壁垒”实际也是具有现实意义的。针对产品征收碳关税,可以从一般均衡模型进行计算,在生产模块、收入支出以及对外贸易等模块都应该进行嵌入式的构建,才能够对国家的经济生产进行低碳化引导。但是如果没有充分考虑实际的情况,可能也会造成一定的副作用,因此,应该对中国的外贸以及经济生产的情况进行全面的考量,才能够保护中国的低碳产业格局的健康发展。
(三)从能源成本降低等方面鼓励产业低碳转型
实际上,社会碳成本不仅仅是从二氧化碳的成本角度上进行货币性的调整,更应该从能源结构上进行调整,鼓励不同的产业都采用清洁、高效的能源进行生产,这样可以更好地降低能源成本。能源结构实际上就决定了社会产业当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采用不同类型的能源,在达到同等的热值的时候,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都是有非常巨大的差异。所以,国家在制定二氧化碳成本基础上的产业格局调整政策的过程当中,就应该从能源优化的角度上,更多鼓励产业贡献出更多的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石油、煤炭以及天然气在总体的能源消费当中的比重如果产生了一定的差异,那么他们在生产过程当中的效率是不同的。煤炭作为一项传统的能源,实际上对于产业的低碳生产会起到负相关的影响,因为产业的生产过程当中,煤炭作为二氧化碳的主要排放能源,应该要多加考虑和调整。而借鉴广东和上海等地区为例,广东主要考虑到从能源结构优化的角度,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特别是采用清洁能源进行发电、供电等,将成本的效益体现到消费者、生产者等群体上,因此对于能源结构的调整,有更多的社会群体的支持。而上海则不同,上海采取的方式主要还是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上,因此,这种控制如果没有采取能源结构调整的方式进行引导,可能会压缩一些产业特别是第二产业的产能,对于长久的发展仍然不利。
所以,基于能源成本的角度考虑产业低碳化生产转型,应该从能源供给的角度人手,只有能够提供更多清洁和高效率的能源,才能够推动社会各类产业积极地采用更多低碳的生产方式进行生产。因此,新能源供给的充足,从源头上为产业结构的变动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也为中国未来的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
三、结束语
社会的碳成本已经成为了当前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最为瞩目的部分,很多产业也意识到自己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但是,囿于生产工艺技术或者能源供给结构的问题,当前社会很多产业在生产的过程里面还是出现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因此,基于社会碳成本的节控制角度,应该从多个方面人手,尤其是在二氧化碳生产成本的货币化、替代性的清洁能源进入到能源结构当中,以及为转型的产业提供更多的扶持政策等。只有多种方式结合,才能够促进社会碳成本的良性降低,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并且为未来的中国社会提供一个更加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中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绿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