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省高校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孤独感分析

2016-11-19丁艳艳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17期
关键词:文理科条目量表

丁艳艳

(西北政法大学 民商法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2)

陕西省高校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孤独感分析

丁艳艳

(西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陕西西安710122)

近年来人们对手机的使用出现了类似于成瘾的心理行为特点,其中不乏高校大学生.借助于手机成瘾量表和孤独感量表对陕西省高校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孤独感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孤独感虽对手机成瘾的影响并不显著,但确实存在一定的影响,尤其对大学生因社交抚慰而造成手机成瘾有显著影响.同时,大学生手机成瘾又反之对其孤独感具有显著影响.

高校大学生;手机成瘾;孤独感;单因素方差分析

1 引言

随着手机功能的进一步强大,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离不开手机.甚至,近年来人们对手机的使用出现了类似于成瘾的心理行为特点[1,2].精神卫生专家预测,手机依赖将会是21世纪最重要的非药物依赖类型之一[2,3].在这些手机成瘾者当中不乏高校大学生.据调查,突然忘带手机时,40%的大学生觉得很不舒服,37%的大学生觉得无法忍受,一定要取回;超过一半的同学表示如果长时间接收不到短信,甚至把别人的短信铃声误认为是自己的[4,5].那么,高校大学生手机成瘾和哪些因素相关?有研究表明孤独感可能会增加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倾向[5];也有研究表明,手机依赖综合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孤独感体验[6-9].由于目前对高校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孤独感的研究还较为欠缺,尤其针对陕西省地域的相关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本文试图以探讨陕西省高校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其孤独感之间的关系.

2 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陕西省某三所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共发放问卷380份,回收有效问卷317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3.42%.

2.2研究工具

2.2.1手机成瘾量表

手机成瘾是指长时间依赖于玩手机,其具有广泛性和隐蔽性,对人的生理、心理会造成极大的的危害[10].由于目前对手机成瘾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对手机成瘾测量也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11].因此,本文选用熊婕等人(2012)编制的大学生手机成瘾量表.该量表有16道题,分为四个因素:突显行为、戒断症状、心境改变、社交抚慰.每道题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分别评为1-5分,总分越高表明手机成瘾倾向的程度越严重[11].

鉴于熊婕等人在其所编制的手机成瘾量表中只说明“总分越高表明手机成瘾倾向的程度越严重”[11],而未对手机成瘾做出量化标准.因此,参考“受试者在17个条目中,对8个条目做出肯定回答,即被界定为手机成瘾[12,13].”本文将在16个条目中,对8个条目做出肯定回答视为手机成瘾.

本次测验此量表Cronbach a为0.860,说明此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同时,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此量表进行效度分析,结果为:KMO值为0.846,巴特利特球度检验结果为P=0<0.001,共萃取出了四个因子,其累计解释方差为57.678%.萃取出的四个因子分别为:你经常害怕手机自动关机;课堂上,你会因为电话或短信而不能专心听讲;一段时间手机铃声不响,你会感到不适应,并下意识看一下手机是否有未接电话/短信;你觉得用手机跟他人交流更舒适.恰好完全符合熊婕等人对其编制的手机成瘾量表所进行的分类,提取出的因子分别属于心境改变、突显行为、戒断症状、社交抚慰.故表明此量表比较适合因子分析,也验证了量表内容设计的合理性.

2.2.2孤独感量表

本文选用由Russell所编制的孤独感量表,其用于测量个体对社会交往的期望与实际水平的差距而产生的孤独感,包括11个正序条目和9个反序条目,采用1-4评分,得分越高表示孤独感越强.其中,大于44说明孤独感很强,小于28说明孤独感很弱,大部分人介于33—39之间[14].

本次测验此量表Cronbach a为0.893,说明此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同时,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此量表进行效度分析,结果为:KMO值为0.907,巴特利特球度检验结果为P=0<0.001,共萃取出了两个因子,其累计解释方差为47.782%.萃取出的两个因子分别为:你常感到与别人隔开了吗;你常感到想要与人来往、结交朋友吗.恰好完全符合Russell编制的量表中将条目分为正序和反序两类,提取出的因子分别属于正序条目和反序条目.故表明此量表比较适合因子分析,也验证了量表内容设计的合理性.

2.3统计方法

本文利用SPSS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等.

3 结果与分析

3.1描述性统计分析

对收集到的样本数据进行简单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可知女生为178人,男生为139人,分别占比为56.2%和43.8%;文科生为132人,理科生为185人,分别占比为41.6%和58.4%.

手机成瘾25人,占受测人数的比例为7.89%.其中女生17人,男生8人;文科生9人,理科生16人.

强孤独感106人,占受测人数的比例为33.44%.其中女生67人,男生39人;文科生49人,理科生57人.

手机成瘾25人中,强孤独感有13人;在强孤独感106人中,手机成瘾有13人,占手机成瘾人数的比例为52%.

3.2性别、文理科对手机成瘾与孤独感影响分析

3.2.1性别对手机成瘾与孤独感影响分析

(1)性别对手机成瘾影响分析

表1 性别-手机成瘾单因素方差分析表

由表1可以看出,手机成瘾在性别之间的差异性并不显著(P>0.05).

(2)性别对手机成瘾四因子影响分析

表2 性别-手机成瘾四因子单因素方差分析表

由表2可以看出,突显行为、戒断症状、社交抚慰在性别之间的差异性并不显著(P>0.05),而心境改变则存在显著差异(P<0.05).

(3)性别对孤独感影响分析

表3 性别-孤独感单因素方差分析表

由表3可以看出,孤独感在性别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

3.2.2文理科对手机成瘾与孤独感影响分析

(1)文理科对手机成瘾影响分析

表4 文理科-手机成瘾单因素方差分析表

由表4可以看出,手机成瘾在文理科之间的差异性并不显著(P>0.05).

(2)文理科对手机成瘾四因子影响分析

表5 文理科-手机成瘾四因子单因素方差分析表

由表5可以看出,突显行为、戒断症状、心境改变、社交抚慰在性别之间的差异性均并不显著(P>0.05).

(3)文理科对孤独感影响分析

表6 文理科-孤独感单因素方差分析表

由表6可以看出,孤独感在文理科之间的差异性并不显著(P>0.05).

3.3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孤独感关系分析

表7 孤独感-手机成瘾单因素方差分析表

由表7可以看出,手机成瘾在孤独感之间的差异性并不显著(P>0.05).

表8 孤独感-手机成瘾四因子单因素方差分析表

由表8可以看出,突显行为、戒断症状、心境改变在孤独感之间的差异性并不显著(P>0.05),而社交抚慰则存在显著差异(P<0.05).

表9 手机成瘾-孤独感单因素方差分析表

由表9可以看出,孤独感在手机成瘾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

4 结语

本文对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孤独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手机成瘾在孤独感之间的差异性并不显著;手机成瘾四因子中突显行为、戒断症状、心境改变在孤独感之间的差异性并不显著,而社交抚慰则存在显著差异;孤独感在手机成瘾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即可说明孤独感虽对手机成瘾的影响并不显著,但确实存在一定的影响,尤其对大学生因社交抚慰而造成手机成瘾有显著影响.同时,大学生手机成瘾又反之对其孤独感具有显著影响,从而在大学生身上形成孤独感与手机成瘾的恶性循环.基于此,针对大学生手机成瘾现象,可从减弱其孤独感着手,如辅导员、学校心理咨询教师可通过孤独感测验,为强孤独感大学生建立档案,继而为其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以增加大学生之间在现实环境中的交流与沟通,或者在班级开展小组成员活动,以进一步提升大学生之间的友谊质量.由于造成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因素具有复杂性,从而本文进一步的研究可以着眼于加入其他影响因素,比如手机功能的多元化,大学生空余时间的增多,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目标的缺失,高校中“学生自我管理”思想的流行等,上述因素均可能对造成大学生手机成瘾具有一定影响,这些均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1〕BianchiA,Phillips JG.Psychologicalpredictors of problem mobileuse.CyberPsychology and Behavior,2005,8(1):39-51.

〔2〕刘文俐,蔡太生.社会支持与大学生手机依赖倾向的关系:孤独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5): 926-928.

〔3〕Choliz M.Mobile phone addiction:a point of issue.Addic-tion,2010,105(2):373-374.

〔4〕刘传俊,刘照云,朱其志,等.江苏省513名大学生短信交往行为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5):357.

〔5〕刘红,王洪礼.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倾向与孤独感[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1):66-69.

〔6〕师建国.手机依赖综合征[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9(2): 13-139.

〔7〕陶立新,吕子静,李长雅,等.高职护理大学生网络使用及成瘾现状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12,28(003):327-328.

〔8〕韦耀阳.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6(1):83-85.

〔9〕孙江伟,李琳,林超,吴声,汤迪,穆凯.大学生手机依赖综合征及与孤独感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4,30(9):1147-1150.

〔10〕百度百科,手机成瘾http://baike.baidu.com/view/9293 348.htm.

〔11〕熊婕,周宗奎,陈武,游志麒,翟紫艳.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的编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3):222-225.

〔12〕刘红,王洪礼.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孤独感!手机使用动机的关系[J].心理科学,2011(6):1453-1457.

〔13〕Louis Leung.(2007)Linking Psyhological Attributes to Addiction and Improper Use of the Mobile Phone among Adolescents in HongKong.Journal of Children and Media.11-34.

〔14〕百度文库UCLA孤独量表.http://wenku.baidu.com/vie w/cd3d8837b90d6c85ec3ac636.html.

G645

A

1673-260X(2016)09-0135-03

2016-05-10

西北政法大学《辅导员职业能力素养“六维一体”培养模式的探索》(2015FXM13)

猜你喜欢

文理科条目量表
学校召开文理科学报编委会换届会议暨学校一流期刊建设座谈会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
《生理学》课程文理科生学习效果评价——以湖州师范学院护理专业为例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2016 年普通高考文理科招生计划表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慢性葡萄膜炎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验证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高二学生的理科态度及性别刻板印象对文理分科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