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学习法在高校《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16-11-18贺小敏谢琼
贺小敏 谢琼
摘要:行动学习法是管理学中的实用方法,它可以应用于《组织行为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为学生解读行动学习法并与学生达成方法共识,其次则要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团队并开展团队建设,再次设置课堂规范并实践奖惩措施,然后鼓励学生利用团队共创法进行案例分析,最后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师生交流。
关键词:行动学习法;教学应用;团队共创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0-0158-03
一、行动学习法的介绍
行动学习法源自英国人雷吉·雷文斯(Reg Revans)的管理学思想,是一种通过行动实践来完成学习的科学方法。俗称“做中学”或者“干中学”,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商业管理学领域的方法。在一个共同学习的目标环境下,以团队建设和团队共创为基础,以组织面临的重要问题为载体,参与者通过对组织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和任务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出积极的建议和实施解决方案,从而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然后展开总结和反思,同时对组织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分析、计划、实践,这样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工作循环。这样的一种问题分析、计划、实践、总结反思的过程,也就是行动学习的过程,采用的就是行动学习的方法。我们可以用这样的公式解读行动学习:
行动学习=问题分析+行动计划+实践+总结反思
行动学习法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它有助于职业经理人通过实际的团队建设获得系统的管理知识培训,获得包括通用电气公司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Jack Welch)和美国西南航空公司总裁赫布·凯莱赫(Herb Kelleher)在内的许多人的推崇。杰克·韦尔奇在通用电气公司推行的“成果培训计划”就是一种行动学习法,而赫布·凯莱赫则是公司商业活动中行动学习理论实践的先行者。此后,世界各国掀起了一股行动学习的高潮,产生了国际行动学习协会(The World Institute for Action Learning),即WIAL,它成立于1995年,由行动学习之父雷吉·雷文斯的研究伙伴迈克尔·马夸特(Michael Marquardt)创立,是一家致力于推动行动学习法在企业、政府与高校中管理应用与发展的非营利性国际机构,它作为行动学习的唯一认证机构,在全球各地提供培训和认证课程并定期举行国际行动学习大会。目前,WIAL已协助全世界数百家知名企业(如微软、波音、IBM、西门子、三星、新加坡航空公司、荷兰银行等)提高管理水平和提升组织绩效,多家高等院校也将WIAL的行动学习模型纳入课程与学习中。随后,行动学习法也传入我国,2007年,来自香港的林小桢女士和她的团队成立了亚洲引导学协会(IAFA)。我校自2009年以来就开始运用行动学习的方法来开展创新教育和创业培训,多年来我们完善了行动学习的教学方法,充实了行动学习的教学内容并形成了初步成熟的教学体系。特别是2013年林小桢和高松等行动学习的研究专家和引导者来我校交流,促使我们的行动学习法教学更进一步。在罗国锋博士的带领下,我们成立了行动学习与创新创业的课程团队,在创投所的基础上组建了行动学习法的研究小组,出版了《创新创业:行动学习指南》等专著,培养了一大批掌握行动学习法的学生。本人作为行创团队的一员,尝试着将行动学习法引入《组织行为学》的教学课堂,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成绩和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行动学习法在《组织行为学》教学中的应用
组织行为学是现代管理科学中的一门核心课程,主要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的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是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一门学科。行动学习以问题为起点,导入相关组织行为知识,并提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经过参与者的一番思考和探讨,最终输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组织行为学》是面向经贸学院一年级新生开设的基础课程,均为大班授课。其中,第一个大班(A班)由国际贸易专业的142名学生组成,采用传统授课方式;第二个大班(B班)由市场营销专业的102名学生组成,采用行动学习法教学。结果发现,A班的学习效果不佳,虽然课堂教学内容中规中矩,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执行,教学任务得以完成,但是不少学生不听讲,或做其他作业,或玩手机甚至睡觉;B班的学习效果很好,虽然没有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但是学生们自主学习,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课堂气氛热烈,师生互动效率很高。在这样一个基础上,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在两个班级都采用行动学习的方法并配合讲授法,合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广泛的应用行动学习法实施教学。具体方法如下。
(一)解读教学方法,达成方法共识
第一节课,教师就为同学们解读了行动学习法,通过《钓鱼》的故事让学生们认识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启发引导学生认识行动学习法。在课堂上,学生们既能学到课本知识,又能学到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采取了“开放实践式”教学方式。行动学习法,是一种实用的方法,俗称“干中学”,是通过实践来展开自主学习。在教学展开之前,教师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因为大学教育不同于中学时的被动灌输知识,大学教师作为引导者传授学习方法,大学生成为运用这些学习方法的主动学习者,因此师生之间达成方法共识。在组织行为学这门现代管理的基础科学中,教师在基本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演示法)之外,灵活地运用案例教学法、问题导向法、团队共创法等行动学习方法。教师针对大学生的学习特点,为避免繁重的课程负担,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就能理解和掌握组织行为学的知识,并能适当地运用于现实生活中。教师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相结合,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组建团队、设置情境活动、分析电影人物、汇报案例分析报告等具体教学方式。除了教书,教师还要育人,在传授组织行为科学的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为人处事,进一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建立起自己的价值观体系和行为风格。
(二)建立学习团队,进行团队建设
学生们首先需要培养的是团队精神,因此组建属于自己的学习团队就成为首要任务。在教师的引导下,采用行动学习中的团队建设方法,每个班级组建若干团队,每个团队7~9名同学,分别选出团队的队长和队副,并给每个团队成员分配一个角色,进一步设计好队标、口号、队歌等,最后进行团队展示。通过这样的实践行动,让每个团队成员积极参与到团队建设中来,增强同学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进而培养自己的团队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在《组织行为学》课堂上,教师采用开放空间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创新,激励每个团队的成员贡献自己的创意,学生们纷纷为自己的团队建设贡献力量。通过团队展示,我们发现学生们热情高涨、创意非凡,都为自己的团队建设献计献策,充分体现了团队的合作精神和协作意识。有的团队的命名充满活力,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有的团队的队标设计别出心裁,突破了课堂知识的局限;有的团队的队歌演唱振奋人心,充满豪情壮志,体现了团队的昂扬斗志和奋发精神;有的团队的PPT展示生机勃勃,充满诗情画意,让师生们赞叹不已。当然,这其中也有一个时间控制的问题,不少团队没能在教师规定的时间里完成团队建设任务,最后教师决定让同学们课后完成并优化团队建设的成果。毕竟学生们是第一次参与团队建设,没有经验,更不知道如何高效地实施团队建设,教师在最后点评的时候除了鼓励和赞美之外,也需要给予高效团队建设的方法指导和建设意见,这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方法。
(三)设置课堂规范,实施奖罚措施
在《组织行为学》的课堂上,采用的是大班教学的方式,为了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和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教师必须要设置一定的课堂规范和奖罚措施。良好的课堂纪律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前提,因此教师有必要在第一堂课上向全班同学强调课堂纪律,并在平时成绩中予以体现。在大班教学的现实环境下,教师通常难以监管课堂秩序,不少学生会选择翘课,也有学生即使来上课也会开小差,如读闲书、写作业、玩手机、聊天睡觉等。但是在课堂上,教师采取了团队监管和班级监督相结合的方式,课堂点名采取团队点名的方式,每个团队的队长有义务报告本队的出勤情况和课堂表现,每个班级的学习委员也会按时向教师反馈班上同学的表现,另外班级之间也会相互监督。《组织行为学》的课堂,教师会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定期评选出优秀的学习团队和最佳学员,并奖励德芙巧克力或阿尔卑斯棒棒糖。同时,对于那些迟到或旷课的学生,教师会一一登记在册,结果不仅要扣除他本人的平时成绩,而且会影响其团队的平时成绩。这样,不仅激励学生们的课堂表现,还刺激团队成员之间相互监督和制衡,尽量减少教师维持课堂秩序的时间,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时间保障。
(四)利用团队共创,进行案例分析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组建的学习团队,在课堂上不仅可以针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而且可以对《组织行为学》中的典型案例予以分析,这其中就采用了团队共创的方法。案例教学是组织行为学中经常要用的方法,教师应善于运用团队共创的方法,引导每个团队的成员展开分析讨论,首先在团队之间实施头脑风暴,然后引导全班学生一起来分析案例,通过大家的群策群力,不仅将案例问题分析透彻,而且还可以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最后给予案例一个完整的总结报告。在课堂上,教师精挑细选了“谁更适合当总经理?”这样一个案例,在每个团队成员细致分析和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带领全班同学一起来实施案例分析报告。第一步,每个团队认真分析并讨论教师提供的案例,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第二步,教师请两到三个团队上来为同学们介绍他们的团队共创结果,明显分成两种观点,或支持李厂长,或支持王厂长,纷纷提出自己的理由;第三步,教师在肯定每个小组的团队共创成果之后,指出他们分析时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第四步,教师带领全班同学一起来实施团队共创,将案例背景解析、案例问题分析、案例结论、意见和建议等分步骤详细地展示出来,期间既要提出合理的分析方法,又要指出团队分析中存在的优缺点,帮助全班同学形成一个完整的案例分析模式和规范的案例分析格式。团队共创法的实施,从每个小的学习团队到大范围的全班同学,一步一步地展开,充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并引导学生学会案例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五)运用网络资源,加强师生互动
现代社会,网络信息十分发达,很多教学资源可以通过网络获得,教师不应局限于课本,应积极吸收网络资源,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如QQ、飞信、MSN、博客、电子邮件等通讯方式,可以弥补平时课堂互动的不足。学生们都是很聪明的,作为新生代的“90后”,他们都熟悉互联网,拥有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现代通信工具,可以随时获取新的信息资源,他们对于教师的教学也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因此教师应该多与他们沟通交流。另外,大班教学中存在学生未听懂或未听清的现象,而这些现代通讯方式完全可以成为教师与学生互动的第二课堂,不仅可以为学生答疑解惑,而且可以将教学资源和教学信息提前发布,更可以与学生一起探讨如何改进课堂教学。在组织行为学的课堂上,教师为学生们开通了公共邮箱和飞信群,同时公布了教师的手机联络方式和博客。学生们可以很方便地从公共邮箱里下载教学课件和教学视频等材料,还可以通过飞信和教师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并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每个团队的队长和班级的学习委员,他们是教师最亲密的伙伴,他们既能将团队建设和团队共创的成果转达给教师,又能将同学们的学习表现和学习疑问反馈给教师,然后教师经过精心地准备后通过第二课堂发布。在教学活动中,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而课外时间则是充足的。在课外,教师大胆地运用现代通讯手段与学生实施及时沟通交流,不仅可以便捷地为学生答疑,而且可以帮助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难,进一步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
三、行动学习法在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思考
首先,大班教学面对的学生人数众多,要想调动每一个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能长期保持是不现实的。在课堂上,通过团队点名教师了解到还是有个别学生不愿意参与进来。因为学生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既是社会人,又是经济人,过度依赖团队的学生在某些时候会表现出一定的懒散性。大教室的音响效果不好,有些学生喜欢坐在后排,看不清黑板、听不清教师的授课会分散注意力,更有甚者,一些学生因为睡眠不足躲在后面补觉。我们认为这些学生不是不能被调动起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合理地使用一些教学视频、心理测试、新颖图片、小故事或者小案例,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的生动性,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其次,教师在运用“行动学习法”的过程中会感觉疲惫,特别是当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实践的过程中,开始时学生们都不愿意配合,教师会觉得师生互动的激情减弱,辛苦准备的教学内容无法展开,教师开始身心疲惫,进而失去耐性。不可否认,运用行动学习法来实施课堂教学,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教师不仅要消化课本知识,而且要根据课本知识设置若干问题和情境、精心挑选案例和教学视频等材料,并计划好如何实施课堂教学。我们认为,教师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把教书育人放在工作首位,上课前都要精心准备装束,注意塑造良好的气质和形象,给学生们一个精神饱满的教学风貌,在课堂教学时应激情飞扬,讲解知识点时能深入浅出、生动形象,运用视频、案例等教学材料能烂熟于胸,分析引导时条理清晰,做出结论能令人信服。总之,教师要付出百倍的努力来仔细备课,采用适当的方法来认真讲课,运用各种通讯手段来参与师生交流,面对学生时要有好状态并传播正能量。总之,“行动学习法”可以应用于《组织行为学》的教学活动,是一种“在行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行动”的知行合一的方法,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值得我们特别关注和适当应用。
参考文献:
[1]Reg Revens. ABC of Action Learning,London:Lemos&Crane,1998:3-17.
[2]罗国锋.创新创业:行动学习指南[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3:4.
[3]张友忠,彭强.行动学习法的理念与实践[J].桂海论坛,2006,(06):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