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教育政策研究可视化分析
2016-11-18徐春浪
徐春浪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重庆 400715)
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教育政策研究可视化分析
徐春浪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400715)
为了分析我国教育政策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其进展,文章采用CiteSpaceⅢ软件,对CNKI上2506篇相关文献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15年以来,我国教育政策研究热点可划分为三个研究阶段,且主要集中在七大研究领域,包括教育政策制定研究,公共教育改革政策研究,教育质量政策研究,教育政策执行研究,教育政策与教育公平研究,教师教育政策研究,学校制度政策研究。而近五年其研究前沿则主要体现在教育政策执行研究等方面。
教育政策;CiteSpaceⅢ;研究热点;研究前沿
教育政策一词来源于政治科学中的公共政策,美国学者弗朗西斯·C.福勒在总结前人对公共政策的定义基础之上将其定义为:特定的政治制度处理公共问题的动态的和价值高度涉入的过程,包括政府公开表达的意图和官方措施,以及政府一贯的外在行为和内隐行为模式。[1]国内刘复兴教授从静态的“文本”、动态的“过程”以及综合“文本”与“过程”的有机模式对国内外政策的相关定义进行了归类。[2]教育政策作为一门学科,有其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教育政策学,而作为公共政策的具体领域,其与国家教育时政方针紧密结合。从以往的研究文献来看,教育政策相关研究涉及教育学、政治学、管理学等多门学科领域,而其相关综述则主要从具体的教育领域如高等教育政策、教师教育政策等方面展开,缺乏宏观和综合视角下的教育政策总体研究情况的进展分析。基于以上情况,本研究将采用文献分析软件,对教育政策领域的研究文献进行科学计量分析,并对其研究热点进行梳理,探索研究前沿,为后续研究者提供更加科学、清晰的文献参考。
一、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概述
(一)研究工具简介。本研究以CiteSpaceⅢ为可视化分析软件,该软件由美国德雷克塞尔大学陈超美教授研发。CiteSpace软件通过共引分析、共现分析等方法,对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科学计量,生成一系列可视化知识图谱,从而探索学科的演变与发展。在CiteSpace软件中,中介中心性是用来描述节点在整个知识图谱中连接其他节点的作用程度,表示在图谱中的关键性。而突现值则是用以描述节点文献的被引用量突然改变的程度,表示研究方向的转变。
(三)研究思路概述。首先,生成关键词共现网络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教育政策热点研究领域的构成。其次,生成关键词共现网络的时区图,分析研究热点变迁。最后,根据共现网络中近年以来的突显词分析教育政策的研究前沿。在JAVA平台上运行CiteSpace软件后,新建“教育政策”分析项目,在运行主窗口将“TimeSlicing”设置为2000至2015,以2年作为时间切片,并以“Top30”作为每一切片的阈值,完成软件的基本设置。最后,依照研究的具体需要,选择不同的节点类型(Node Type)作为图谱生成根据。
二、教育政策研究热点及其综述
(一)教育政策研究热点聚类。在CiteSpace运行主窗口中选择“Keyword”作为节点类型,以“Pathfinder”作为图谱修剪算法,并以“Noun Phrases”作为术语类型进行术语提取后,进而生成教育政策关键词共现网络图,由于基本关键词“教育政策”所占图幅比例巨大,因此将其去掉。在窗口工具栏中点击“Findcluster”对关键词进行聚类,通过对聚类图谱进行整理并调节合适的阈值和节点标签大小,从而生成教育政策研究热点聚类知识图谱(见图1)。
图1 教育政策研究热点聚类知识图谱
图1中,每一个关键词对应着一个节点,节点的大小由关键词出现的频次所决定,节点之间的连线代表关键词之间的共现关系。节点的颜色与时间条的颜色相对照,表示年代的变化,而连线的颜色则代表关键词之间第一次共现的年份。另外,中心性较高的关键词其节点外围由紫色自动标注。根据CiteSpace所提供的关键词节点汇总表,选取频次大于30的关键词,生成教育政策相关高频关键词表(见表1)。
表1 教育政策相关高频关键词表
从表1中可以看出,除去基本关键词“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教育改革”等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较高,在图1中节点的半径明显大于其他关键词,表示其为教育政策研究领域的热点所在。而“公共教育”“基础教育”“价值取向”等关键词的中心性较高,在图1中的节点外围被紫色标注,可以发现这类关键词的节点与其他节点之间的连线较多,表示其与其他关键词同时出现在一篇文献中的可能性较大,在整个共现网络中较为重要,趋近于网络的中心。
(二)热点聚类主题提取。将关键词进行聚类之后得到知识图谱中,一共出现了31个聚类,其中明显的聚类有7个,如上图1所示。对这7个聚类进行“关键词”和“题目”聚类标签自动提取,选取其中最能代表聚类主题的标签(见表2)。
表2 聚类主题标签信息表
CiteSpace软件以模块值(modularity) 和轮廓值(silhouette)来衡量聚类的效果,该聚类的模块值为0.6581,大于0.3(经验值)表示该聚类所划分的社团结构是显著的。由于一共得到31个聚类,因此其平均轮廓值较低为0.2545,但以上7个明显聚类的轮廓值均大于0.7,表示其聚类是高效率且令人信服的。结合关键词标签和题目标签所提取的聚类主题,在图1聚类中查看高中心性和高频次关键词的“CitationHistory”信息,通过总结得出每一个聚类的主题:聚类1的主题为“教育政策制定研究”,聚类2的主题为“公共教育改革政策研究”,聚类3的主题为“教育质量政策研究”,聚类4的主题为“教育政策执行研究”,聚类5的主题为“教育政策与教育公平研究”,聚类6的主题为“教师教育政策研究”,聚类7的主题为“学校制度政策研究”。
(三)教育政策研究热点综述。
1.教育政策制定研究。该聚类包含18个节点,其中重要关键词为“政策”,出现频次为110,中心性为0.17,以及标签关键词“政策工具”和“价值分析”等。其主题相关研究主要从教育政策制定的理论模式、过程、价值辨析和影响因素等方面展开。包海芹对教育政策制定的主要理论模式,包括制度模式、团体模式和精英模式等五种模式进行了介绍,并对其应用进行了分析。[3]黄忠敬认为,教育政策制定过程一般包括问题认定、议程、决定、表达与合法化几个阶段,并就其复杂过程进行了探讨。[4]王智超等人就教育政策制定过程中产生的滞后现象进行了分析,其主要包括有意滞后和无意滞后,相对于制定过程中的显性问题应当更加注意隐性问题。[5]彭华安认为,政策伦理是政策制定所体现的价值原则,其主要包括公正、以人为本等价值诉求。[6]刘丽媛从政策信息来源、主体政策知识与意识形态、外部影响因素以及公平竞争平台的缺乏等方面介绍了教育政策制定的影响因素。[7]
2.公共教育改革政策研究。该聚类包含16个节点,其中重要关键词为“教育改革”,出现频次为233;“公共教育”中心性为0.38,位居所有关键词第一位。其主题相关研究主要从教育改革中的政策研究和教育政策推进教育改革等方面展开。赵慧君等人对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政策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改革中每一阶段财政政策基本特征、经费分担主体及其分担比例的演变。[8]孙绵涛采取政策内容分析的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体制改革的相关政策进行了分析,发现这一时段的改革政策存在完整性欠缺、科学性欠缺和创新性欠缺三个主要问题,克服这些问题是教育体制健康发展的需要。[9]李兰荣等人分析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开始后教育领域改革所出台的相关政策,发现改革方向主要集中在育人模式、教育公平、素质教育、评价改革、管理体制改革和课程改革六个方面。[10]
3.教育质量政策研究。该聚类包含15个节点,其中重要关键词为“教育质量”,出现频次为87,中心性为0.3;“教育标准”中心性为0.18。其主题相关研究主要从提升教育质量政策和教育质量标准政策两方面展开。古翠凤认为我国基础教育质量政策变迁呈现出强制性转向半强制性再到半诱致性,最终形成诱致性变迁的趋势。[11]黄藤等人认为,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制定高等教育质量政策必须遵循多样性、发展性和辩证统一的原则,构建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并为民办教育质量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以建立健全高等教育质量政策。[12]杨润勇研究发现我国目前教育质量标准的相关政策文件存在诸如“不完善”“不规范”和“不配套”等突出问题,并从政策依据缺失和制定主体不明确等方面分析了其形成原因,认为应当从明确主体职责和建立质量标准基本政策等方面建立健全教育质量国家标准。[13]
4.教育政策执行研究。该聚类包含14个节点,其中重要关键词为“义务教育”,出现频次为104;“基础教育”中心性为0.31,以及标签关键词“教育政策执行”。其主题相关研究主要从教育政策执行偏差、影响因素和解决措施等方面展开。石火学研究发现,我国教育政策执行偏差主要表现在执行力度、执行方式以及执行内容等方面,并从主客两观上总结了产生偏差的原因,最后从政策本身、执行主体、执行资源和监督机制四个方面提出了纠正偏差的措施。[14]衣华亮则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更加全面地分析了导致教育政策执行偏离的主要因素。[15]蒋园园从复杂理论的视角对教育政策执行本身所具的复杂性进行研究,认识了教育政策执行的不稳定性和不可预测性。[16]范国睿认为,为了确保国家重大教育改革和政策的实施,达成教育政策目标,亟待建立科学规范的监测和评估体系对教育政策执行进行监测和评估。[17]
5.教育政策与教育公平研究。该聚类包含13个节点,其中重要关键词为“教育公平”,出现频次为253;“教育实践”,中心性为0.17。其主题相关研究主要从教育政策的公平取向研究和教育公平的相关政策研究两方面展开。刘复兴认为,应当把教育公平作为我国教育政策的基本价值选择,建立教育政策运行的公平机制,从教育政策和制度创新出发促进教育公平。[18]蒲蕊从实证的角度出发,以地区和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为依据揭露了导致教育不公平现象的政策根源,并指出坚持教育政策的公平取向是实现教育公平的保障。[19]吴华对我国教育公平的相关政策进行研究发现,导致教育不公平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失衡,并指出了教育公平政策中有关经费和师资两方面所存在的突出问题。[20]
6.教师教育政策研究。该聚类包含12个节点,其中重要关键词为“教师教育”,出现频次为68;“教师教育政策”,中心性为0.17;“价值取向”,中心性为0.21。其主题相关研究主要从教师教育政策的演变、价值取向以及国外教师教育政策研究等方面展开。曲铁华等人基于改革开放以来的教师教育政策文本分析将教师教育政策发展划分为五个时期,并分析了每一时期的特点,结果表明,我国教师教育政策逐渐向并重社会与个人需求、兼顾内涵和外延建设与更加注重质量三个方面转变。[21]吴遵民等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师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的变化,认为政策逐渐演变为更加注重教育本位、整体性、多元性和均衡性,并指出30年以来依然存在的弊端,如师范院校教育特色的弱化和泛化等。[22]覃丽君等人对欧盟教师教育政策的研究发现其主要包括教师标准、教师教育质量、在职教师专业发展及教师机制等内容,而当前欧盟教师教育政策的研究重点则主要集中在教师教育一体化、政策对话机制等方面。[23]
7.学校制度政策研究。该聚类包含12个节点,其中重要关键词为“农村教育”,出现频次为68;“教育公平问题”,中心性为0.24,以及标签关键词“现代学校制度”等。其主题相关研究主要从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相关政策及其管理政策等方面展开。张乐天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教育政策的研究发现,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恢复发展阶段、普及与改革阶段和调整与变革阶段,农村教育政策逐步成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及更加注重城乡之间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问题。[24]徐志勇从现代学校制度的功能、教育资源配置、学校营利问题、政府与学校关系四个方面探讨了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政策问题和建议。[25]杨润勇认为,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新的形势下,应当依照教育管理体制存在的现实问题对教育管理政策进行调整,依照教育政策制定规律,把握重点,旨在完善我国三级教育管理体制。[26]
三、教育政策研究热点迁移
(一)研究热点迁移探测。在CiteSpace初设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成关键词共现网络,并点击“Layout”下拉菜单中的“Timezone”时区视图,调节合适的阈值和节点标签大小,从而生成教育政策研究热点迁移知识图谱(见图2)。
图2 教育政策研究热点迁移知识图谱
CiteSpace时区视图清晰地展示了教育政策热点关键词的更新和相互影响,图谱下方的时间横轴将其划分为不同的时期,对照节点所处的位置便可看出关键词首次出现的年份。时区节点越多,表示该时期的研究成果越多,趋于研究领域的繁荣时期。不同时区之间的连线关系,代表各时区之间的传承关系,连线越多表示其传承关系越强。
从图2中可以看出,样本文献中教育政策的相关关键词集中出现在2000年至2004年这一时区,其中包括研究领域中最大的三个研究主题:教育政策(由于节点太大,已隐藏)、教育改革和教育公平。此后,每一时期均有新的关键词出现,如和谐社会、均衡发展、流动儿童、免费师范生、PISA等,但其出现频次相对于2004年之前的关键词总体频次偏低。因此,从样本文献来看,在2004年左右,我国教育政策的相关研究已经基本成熟,以后的研究则主要对先前的研究问题进行深化和对新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索。
(二)热点迁移阶段主题。依据图2中关键词的分布和之前的主题聚类,可以将近15年来教育政策的研究热点大致分成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0年(更早)至2002年。该阶段的研究主题为政策理论与教育改革政策研究,包括政策理论类和教育改革类关键词,如教育政策、政策分析、教育公平、教育改革、教育体制改革、公共教育和教育发展等。这一阶段的研究主题一方面包括教育政策的认识、价值取向、分析等理论问题,如对教育政策概念从不同的学科视角进行学理分析,对教育政策的不同价值取向进行论证。另一方面包括教育改革政策研究,新旧世纪之交我国颁布了一系列教育政策文件如《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并实行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改革内容涉及范围广,牵涉着复杂的社会主体,因此这一时期教育改革是教育政策一大研究主题。
第二阶段,2003年至2009年。该阶段的研究主题为教育政策对教育均衡和公平问题的关注,包括农村教育、教育均衡、和谐社会、均衡发展、公平和农民工子女等关键词。其研究主要包括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研究和对教育政策的公平取向进行论证等方面。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地区和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逐渐拉大,尤其是基础教育学段的发展不均衡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注意,至此我国教育政策的研究重心逐渐转移到教育均衡政策研究方面。[2]另外,这一时期和谐社会的理念也不断深入人心,因此教育公平也成为教育政策的重要价值取向。
第三阶段,2010年至2015年。该阶段的研究主题为教育政策执行研究,包括教育政策执行、复杂性、政策执行、民办教育、教师教育政策及PISA等关键词。其研究主题一方面包括对教育政策执行本身进行,如教育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执行中产生的问题、复杂性等方面。另一方面包括具体教育政策执行与评估,如对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异地高考政策、学前教育政策、民办教育政策等,从政策的执行状况、合理性、局限性以及改进措施等方面进行研究。另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为教育政策执行提供了新的评估标准,通过《纲要》所规定的指标可以对各项教育政策的执行进行评估。
四、教育政策研究前沿探析
根据陈超美教授对学科研究前沿的定义,一个学科的研究前沿表现为涌现的施引文献群组,包括描述观点的正文和引用的参考文献。[28]由于CiteSpace暂时不能对CNKI的引文进行分析,因此本研究将以施引文献群组的关键词来探测教育政策的研究前沿。在CiteSpace运行主窗口以“Burst Term”作为术语类型,其他设置条件不变,进行突显术语探测,结果显示共发现75个突显词(见图3)。
图3 教育政策研究前沿知识图谱
从图3中可以发现,2000年以来教育政策研究领域中曾经突然涌现关键词有义务教育、教育发展、基础教育、美国、教育公平问题、和谐社会和政策执行等,其中义务教育等部分在节点中的位置对照时间条的颜色代表该关键词突现的时间段。因此,这些关键词所代表的研究主题现在是或者曾经是教育政策研究领域的研究前沿。根据CiteSpace所提供的节点信息,选取2010年以来,突现值较高的关键词进行整理(见表3)。
表3 教育政策研究前沿突显词表
表3中关键词所代表的研究主题揭示了教育政策近年来的研究前沿所在,突现值越高表示该术语在该时段内突现的次数越多,即可说明该时段内有大量研究者正在集中研究这些问题。综合分析突显关键词及其相关文献,2010年以来教育政策研究前沿主要表现以下几方面:
第一,教育政策内容研究方面,包括政策文本、话语分析等突显词。研究者主要针对教育政策的文本进行分析,通过对政策文本进行话语分析,从而揭露政策制定者的情感倾向和价值倾向。或者针对某一个领域在一定时间段的教育政策进行统计和比较分析揭示政策的变迁,如对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的教师教育政策进行研究分析等。
第二,教育政策的执行研究方面,包括教育政策执行、教育政策评估等突显词。其研究前沿主要表现在对教育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和复杂性进行研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研究者本身无法直接参与政策的制定,因此研究者对政策执行进行研究不乏是一种监督,教育政策的执行面临着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并且其随着时代变迁而逐渐改变,教育政策的执行直接影响教育政策的效果,因此有关教育政策的执行一直是教育政策研究的前沿和重中之重。
第三,具体教育政策方面,包括创业教育、教师教育政策、学前教育等突显词。教育领域内,如教育制度、教育体制、学校制度等方面的具体政策是教育政策研究的具体指向,其研究离不开这些具体领域的实际情况。从样本文献来看,在这一时段研究者针对高校的创业教育和教师职前培养政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而在基础教育学段,学前教育阶段是整个学校制度政策的重点关注领域,如学前普惠政策、财政政策、农村学前教育政策等。
第四,国外教育政策研究方面,包括尼日利亚、国际教育等突显词。从国别上来说,国外教育政策研究已不仅仅关注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先前较少关注的国家和地区如尼日利亚、北美和拉美地区等也逐渐成为研究者的重要关注对象。另外,相对于单纯地针对某一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政策进行解读和启示研究,一些国际教育组织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合组织所颁布的教育政策逐渐成为国外教育政策研究的前沿,如核心素养政策、全纳教育政策、高等教育国际合作政策等。
五、研究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CiteSpace软件对2000年至2015年我国教育政策相关文献的可视化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从教育政策整体研究状况来看,由于教育政策与国家教育大政方针息息相关并且有教育政策学学科体系的支撑,每年都有大量的研究文献产生,因此其整体研究态势发展良好。
第二,从教育政策的热点聚类来看,限于研究工具和文章篇幅,较小的聚类无法展示,共形成了以上七个聚类,各聚类内部和不同聚类之间的联系都较为紧密,每一聚类的主题都有丰富研究成果。
第三,从教育政策的热点迁移来看,在2004年前后我国教育政策研究领域已经趋于成熟,近15年的教育政策研究大致分成了三个研究阶段,每一阶段的研究主题都较为鲜明,始终关注着教育改革和教育现实中的重大问题。第四,从教育政策研究前沿来看,研究前沿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研究的发展方向,如“教育改革”是2000年最大的突显词,在这一时段内教育改革是教育政策一大研究方向。
本研究只着重分析了2010年以来教育政策研究前沿所在,其中“教育政策执行”是最大的突显词,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当加大对研究前沿的关注,以把握教育政策研究方向的变化。
[1][美]弗朗西斯·C.福勒.教育政策学导论(第二版)[M].许庆豫,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8.
[2]刘复兴.教育政策的四重视角[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2(4):13-19.
[3]包海芹.教育政策制定的理论模式评析[J].教育学术月刊,2009(1):17-21.
[4]黄忠敬.我国教育政策制定过程之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3):21-24.
[5]王智超,杨颖秀.教育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滞后现象[J].现代教育管理,2010(7):40-42.
[6]彭华安.教育政策伦理及其价值诉求[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2):28-30.
[7]刘丽媛.影响教育政策制定的因素分析[J].教学与管理, 2004(7):5-6.
[8]赵慧君,杨清溪.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实现免费的路径回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政策的演变[J].教育科学研究,2009(2):27-30.
[9]孙绵涛.关于教育政策内容分析的探讨——以中国1978年后教育体制改革政策内容的分析为例[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7(3):39-45.
[10]李兰荣,郝志军.基于政策的中国教育改革趋势透析[J].当代教育科学,2015(15):34-37.
[11]古翠凤.基础教育质量政策变迁路径成因分析[J].教学与管理,2011(2):6-8.
[12]黄藤,周国平.我国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的质量政策[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7):51-57.
[13]杨润勇.关于构建教育质量国家标准的政策分析与建议[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4):16-19.
[14]石火学.教育政策执行偏差的表现、原因及矫正措施[J].教育探索,2006(1):51-53.
[15]衣华亮.教育政策执行偏离的主要影响因素:系统的观点[J].现代教育管理,2010(2):22-25.
[16]蒋园园.教育政策执行复杂性研究:复杂理论的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11(7):10-14.
[17]范国睿,孙翠香.教育政策执行监测与评估体系的构建[J].教育发展研究,2012(5):54-59.
[18]刘复兴.我国教育政策的公平性与公平机制[J].教育研究,2002(10):46-50.
[19]蒲蕊.教育政策选择与制度创新的公平价值取向[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8(4):11-15.
[20]吴华.国家教育公平政策的思路、问题与对策[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151-155.
[21]曲铁华,崔红洁.我国教师教育政策的演进历程及特点分析——基于(1978-2013)政策文本的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12):57-62.
[22]吴遵民,傅蕾.我国30年教师教育政策价值取向的嬗变与反思[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7):93-100.
[23]覃丽君,陈时见.欧盟教师教育政策及其发展走向[J].比较教育研究,2013(12):1-5.
[24]张乐天.我国农村教育政策30年的演进与变迁[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80-85.
[25]徐志勇.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若干政策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2005(1):31-34.
[26]杨润勇.新背景下我国教育管理体制政策调整问题研究[J].教育研究,2011(3):26-30.
[27]黄忠敬.走向均衡:我国基础教育政策重心的转移[J].教育科学,2004(3):1-4.
[28]陈悦,陈超美等,引文空间分析原理与应用CiteSpace实用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15.
[责任编辑靳开宇]
Visualized Analysisand Research of Education Policiesin China Based on Know ledgeM ap
Xu Chunlang
(Faculty of Education,Southwest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research hotspotand developmentof educational policy research in our country,the paperusesCiteSpace software to analyze the2506 articles related to CNKI.The resultsof the study show that over the past fifteen years,the research focus of the education policy in our country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and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seven areas of research,including research on educational policy,research policy of public education reform,quality education policy research,the research of education policy,education policy research and education fairness,teacher educational policy research study on the school system,policy.In the recent five years the research frontier is mainly embodied in the aspects of education policy implementation research.
education policies;CiteSpaceⅢ;research hotspots;research frontiers
G40
A
2095-0438(2016)11-0127-07
料搜集与整理。本研究以“CNKI中国学术期刊
总库”为检索平台,采用期刊高级检索,以“教育政策”为关键词,发文年代设定为2000至2015,来源类别设置为核心期刊和CSSCI,进行精确检索。共获得2670篇文献,剔除其中164篇书评、通讯类文章,确定2506篇样本文献。由于CiteSpace对样本文献有固定的格式要求,因此需要对样本文献的格式进行转换。在CiteSpace下拉菜单“Data→Import/Export”中,点击CNKI转换器,按指定步骤对样本文献进行处理。
2016-06-07
徐春浪(1992-),男,四川阆中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政策。
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科学知识图谱视阈下国际全纳教育文献的实证研究”(SWU1609229)阶段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