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在股骨转子下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①
2016-11-18贾绍龙
贾绍龙,田 鹏
(伊犁州奎屯医院,新疆 伊犁 833200)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在股骨转子下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①
贾绍龙,田 鹏
(伊犁州奎屯医院,新疆 伊犁 833200)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在股骨转子下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医院2013-11~2015-07诊治的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中抽取107例作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n=53)采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对照组(n=54)采取动力髋螺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骨折愈合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手术情况。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优良率为96.23%,并发症发生率3.77%,手术时间(60.25±12.26)min,切口长度(5.14±1.36)cm,术中出血量(298.58±30.15)mL;对照组骨折愈合优良率为83.33%,并发症发生率是14.81%,手术时间(74.29±14.59)min,切口长度(12.26±1.88)cm,术中出血量(348.93±37.89)mL;两组骨折愈合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情况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骨折愈合效果,并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手术切口、术中出血量,并缩短手术时间,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手术方式。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股骨转子下骨折;并发症;骨折愈合优良率
股骨转子下骨折,属于骨科疾病之一,以局部疼痛、肿胀、压痛和功能障碍等为主要临床表现[1],严重干扰了患者的日常生活与工作。目前,手术是股骨转子下骨折主要疗法, 但不同术式的临床效果也不相同。本研究为明确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在股骨转子下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对医院抽选的107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予以随机分组,并分别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动力髋螺钉治疗,现将两组手术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本组研究的107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均为医院自2013-11~2015-07收治,已经MRI或者CT等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为股骨转子下骨折,并无手术禁忌证。通过随机抽样法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是53例与54例。其中,观察组中男25例,女28例,年龄28~77岁,平均(55.72±4.53)岁;骨折原因:摔伤10例,车祸伤29例,坠落伤12例,其他2例;Evans分型:I型25例,II型17例,III型11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27例,年龄29~77岁,平均(55.74±4.523)岁;骨折原因:摔伤9例,车祸伤31例,坠落伤13例,其他1例;Evans分型:I型26例,II型16例,III型12例;两组患者在参与本次研究前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并在年龄、性别、骨折原因和Evans分型等资料对比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行手术治疗,过程如下:纠正部分患者存在贫血、休克症状,在CT检测下,明确患者的骨折程度、部位、范围等,然后评估其所需髓内钉的长度、直径。患者骨折后5d行内固定治疗,利用C型臂机进行透视处理,牵引、复位患者患肢后,常规消毒、铺巾后,在患者髂前上棘近端部位取4cm长外侧切口,对其臀中肌予以钝性分离处理,将导针置入大转子顶点,扩髓后,缓缓插进防旋髓内钉,通过主钉敲击螺旋刀片至股骨头中心,妥善调整主钉的插入深度。经定位器将股骨颈内导针置入,检测其深度后,把螺旋刀片置入设定好的位置并锁定,将锁定螺钉拧入骨折远端。使用X线片检测置入过程,确定无异常后清洗伤口,关闭切口。
对照组应用动力髋螺钉治疗,其手术过程如下:实施硬膜外麻醉处理,切开其骨折部位外侧,从股骨大转子顶点处延伸至外端,将皮肤组织切开,并予以X线透视,把加压螺钉打入患者股骨头中,检测长度后置入相应螺钉,置入适合钢板,经螺钉固定。术后检测整个置入过程内是否存有异常情况,最后进行常规冲洗,关闭组织后留置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
(1)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主要包括患肢缩短、深静脉血栓、髓内翻、内固定滑脱等;(2)应用Harris评分标准[2]评估两组患者骨折愈合优良率:①优:Harris评分超过90分,骨折愈合满意,无疼痛症状;②良:Harris评分在70~80分范围内,骨折愈合良好,疼痛症状轻微,可耐受;③差:Harris评分不足70分,骨折愈合较差,疼痛剧烈;(3)统计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骨折愈合优良率对比
观察组骨折愈合优良率为96.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骨折愈合优良率对比(n,%)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是3.77%,低于对照组的14.81%,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2.3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
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63.25±2.59)min,平均切口长度(5.14±1.36)cm,术中出血量(298.58±30.15)mL;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75.31±2.17)min,平均切口长度(12.26±1.88)cm,术中出血量(348.93±37.89)mL;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t=7.844,P=0.000;平均切口长度:t=5.157,P=0.0425;术中出血量:t=12.851,P=0.000)。
3 讨论
股骨转子下骨折,是一种人体股骨小转子与股骨干中段、近端的交界处,即骨髓腔最狭窄处的骨折,具有较高发生率,在髋部骨折中占10%~34%[3]。股骨转子下骨折好发于中老年人,尤其是骨质疏松症患者,可因摔倒、跌倒等引发骨折。这是因为股骨转子在松质骨、皮质骨的交界处,易受来自外部机械应力形成的冲击,并在冲击下形成股骨干短缩、外旋畸形和股骨头外展、后倾等情况,表现出疼痛、功能障碍、肿胀、压痛以及肢体短缩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患者残废[4]。目前,股骨转子下骨折首选治疗方式为手术,而术者对该骨折类型的综合分析、内固定物的选择和适应症的把握,均可对手术治疗结果造成直接影响。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是当前应用于骨折手术治疗的疗法之一,其疗效广受肯定。髓内钉可依据患者的具体骨折情况进行长度设计,与既往使用的髓内钉相比,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的主钉能够完美匹配人体髓腔解剖形态。因此,该类型髓内钉在插入大转子过程中更为顺利[5]。此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的螺旋刀片,尤其适宜骨质疏松症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食用,其应用优势更佳凸显:螺旋刀片能够完整切合骨质,从而提升其稳定性、抗旋转性。此外,刀片螺旋式本身设计,能减少对股骨颈部位切割操作,因而可提升其抗切割力。目前,临床上的髓内钉、螺旋刀片均有不同型号以供选择,从而匹配各种骨折情况,最大限度的避免不恰当器材对手术造成的不良影响[6]。本研究对107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分别采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动力髋螺钉治疗,其中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的观察组手术切口较小,且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也比较短,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骨折愈合优良率也明显较高,充分表明了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在股骨转子下骨折手术治疗中的积极作用。据此可知,相较于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对患者骨折部位血运、组织形态的影响更小,因此对患者造成的手术损伤较小,对其术后骨折愈合极为有利[7]。另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手术不需要植骨,也不需要行解剖重建治疗,因而可充分保护患者骨折端血供,从而显著降低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采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骨折愈合优良率较高,而手术切口较小,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相对较短,证实了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应用于股骨转子下骨折治疗中的安全性、高效性。
[1]赵洪普,徐秋玉,曾勉东,等.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锁定板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19(10):793-796
[2]陈柯,刘立云 .动力髋螺钉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早期疗效评价[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22(10):801-803
[3]李国军,邵明,贺胜毕,等 .髓内钉与髓外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3,15(5):407-410
[4]翁益民,孔建中,潘骏水,等 .经皮有限切开新型微创动力髋钢板治疗股骨转子下骨[J].中华创伤杂志,2013,29(4):325-329
[5]孙文建,沈国蔚,颜世昌,等.有限切开和经皮辅助复位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比较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21(22):2227-2231
[6]王建辉,刘长贵,刘瑞波.PFN 和 DHS 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及临床疗效观察[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1,18(7):109-110
[7]孟位明,许红生,付卫杰,等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 Russell-Taylor Ⅱ型股骨转子下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14,17(3):84-85
[8]张相恒.微创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对比分析[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4,37(5):19
[9]乔晓峰,李长德.体外冲击波治疗骨折不愈合新方法的实验研究[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0,33(2):32
贾绍龙(1981~)男,湖北老河口人,学士,主治医师。
R683.42
B
1008-0104(2016)05-0122-02
2015-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