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脊疗法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及护理要点①
2016-11-18马秀玲姜黎昱
马秀玲,姜黎昱
(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山东 青岛 266100)
捏脊疗法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及护理要点①
马秀玲,姜黎昱
(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山东 青岛 266100)
目的:观察捏脊疗法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并总结其护理要点。方法:将102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8例,对照组52例,治疗组采取捏脊疗法治疗;对照组予以口服胰酶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两个疗程结束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捏脊疗法治疗小儿消化不良并配合有效的护理,临床效果显著。
捏脊疗法;小儿消化不良;胰酶片
小儿消化不良儿科消化系统常见病。近年来我国小儿消化不良的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1]。目前小儿消化不良还没有规范统一的诊断标准,治疗也缺乏特异性,西医临床主要应用促胃动力药如西沙比利,但该药有一定的副作用。中药治疗往往以口服为主,中药大多性味苦,起效较慢,小儿往往不予配合,大多疗效不理想。目前寻找适合小儿、副作用小、疗效好的小儿消化不良的治疗方法是临床医务工作者都在努力的方向。作为非药物治疗手段,小儿推拿在治疗胃肠疾病方面有较好疗效,目前已有许多学者研究证实推拿手法能有效改善小儿消化不良的临床症状[2]。我院儿科自2010年开始,在临床工作中采用捏脊疗法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症并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02例患儿均为本院门诊、住院部收治的符合小儿消化不良诊断标准的患儿(2013-12~2015-12),按照入院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52例。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纳入标准
消化不良的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罗马学术委员会制定的消化不良诊断标准[3]。
纳入病例符合:(1)符合消化不良诊断标准;(2)年龄2~12岁;(3)治疗前≥半个月未使用过相关药物或其他疗法;(4))患儿家属了解本研究并给予配合。
2.2 治疗方法
2.2.1 实验组
(1)操作方法[3]:操作者食指半屈,双手中指、无名指、小指握成空拳状,拇指伸直对准食指前半段,患儿全身放松俯卧在床上,操作者在患儿左侧,从长强穴开始,食指向前推动患儿皮肤并与拇指一起将长强穴的皮肤捏拿起来,按照推、捏、捻、放、提的顺序,沿着督脉从下到上,两手交替,自长强穴向前捏拿至大推穴,重复此动作3次;从第4遍起加用提法,共6遍。捏拿结束后,用拇指指腹对大肠俞、脾俞、胃俞进行揉、按10次。完成后脊椎稍发红;5d为1个疗程,休息2d后再行第2疗程,连续2个疗程。
(2)注意事项:操作者治疗前要洗手并修剪指甲,防止擦伤患儿;操作时尽量将皮肤向上提拉,拇指和食、中指对捏皮下组织,根据患儿年龄和反应采用合适力度;捏脊手法要轻灵柔巧,操作时既要有节律性,又要有连贯性;捏脊时操作时指面着力,不能用指端挤捏或将皮肤拧转、指甲掐压等;操作时间、挤捏面积、厚薄适中,用力均匀;向前推进移动做直线运动,不得弯曲;捏脊过程中注意患儿反应;体质较差的患儿捏脊操作时间不能太长,次数不宜过多。
2.2.2 对照组
对符合要求的小儿消化不良患者用胰酶片治疗,作为对照组,用法:口服,温水冲服,2~3周岁儿童:0.3g分三次服用;4~6岁儿童:0.5g分三次服用;7周岁以上儿童:0.6~0.9g分三次服用,5d1个疗程,休息2d后再行第2疗程,连续2个疗程。
2.3 观察指标
症状积分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分级标准,没有症状(0分),有症状,能忍受(1分),感觉不适,并影响睡眠(2分),不能进行睡眠(3分)。
2.4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症状消失或积分改善3分;显效:症状积分改善2分;有效:症状积分改善1分;无效:症状积分未改变或下降。症状改善程度:总有效率(A+B+C)/(A+B+C+D)。
2.5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总积分比较
结果可以看出,两疗程治疗结束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症状得分均低于治疗前,但是治疗组治疗后症状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分数差值实验组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儿主要临床症状积分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2 两组患者疗程结束后疗效比较
结果显示两个疗程结束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疗程结束后两组患儿疗效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讨论
4.1 捏脊疗法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
中医认为成人消化不良多因饮食不节、外感时邪、脾胃虚弱、情志不畅或医者误下所致,小儿消化不良主要由喂养不当,包括太过与不及。目前小儿消化不良的西医临床主要治疗是药物治疗,主要应用促胃动力药物,兼用胃保护药。
中医治疗小儿消化不良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是针灸法、捏脊疗法等。目前在小儿消化系统疾病中捏脊疗法疗效肯定,患儿易于接受,安全性好,无毒副作用。研究发现捏脊疗法对脾气虚证疗效明显,并能改善其血清D-木糖浓度[4]。本研究也发现两疗程治疗结束后,虽然捏脊疗法和胰酶片治疗均能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但捏脊疗法的效果明显优于胰酶片组,提示采用捏脊疗法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症,疗效可靠,作用迅速,方便、安全,而且操作简便,方法灵活,符合"简、便、灵、廉、广、快"的要求,极宜推广应用[5]。
4.2 护理要点
捏脊疗法的实施需要合理的护理措施配合,才能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捏脊手法很关键,但是优质护理也必不可少[6,7]。我们将近年来捏脊疗法实施过程中的护理要点进行总结如下:
4.2.1 心理护理:大多数患儿进入医院,接触诸多陌生环境后会感觉恐惧,哭闹不止。捏脊治疗诊室环境尽量温馨、可爱,减轻患儿恐惧;医护人员在治疗前应该就捏脊目的、时间、方法、注意事项做好解释。操作过程中尽可能多些语言交流,消除孩子的紧张和恐惧[8]。治疗结束后可适当给予小奖品奖励以鼓励患儿,促进患儿接受下次捏脊。
4.2.2 一般护理:为防止小儿进食后因哭闹而发生呕吐,捏脊尽可能在上午空腹进行。操作时为防止孩子因哭闹而发生撞伤,应避开桌边、床角。室内温度适宜,操作者双手搓热后再进行捏脊。患儿操作时应露出整个背部,体位舒适。捏脊前用温热毛巾擦背,涂上捏脊油;捏脊时,力度适中,以皮肤潮红为佳,注意患儿的呼吸。
捏脊疗法治疗小儿消化不良,安全没有毒副作用,患儿易接受,临床验证疗效确切,是值得继承和发扬的小儿消化不良的非药物治疗方法。
[1]李漾,郑德采.针刺配合艾箱灸治疗脾胃虚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0,16(6):86-87
[2]吴文昭.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治的临床分析[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4,37(5):47-48
[3]孙沫,刘媛媛.捏脊疗法治疗小儿腹泻104例疗效观察[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7,30(2):39-40
[4]赖永威,李昔.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对照研究[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13):166-167
[5]教伟,赵爱娟,刘英丽,等.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护理[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0,33(6):43-44
[6]王佩珊,李佳,王莹,等.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婴幼儿肠套叠护理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5,38(4):131-132
[7]李素梅.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5,38(5):84-85
[8]邵伟然,蔚荣翠,王丹,等.80例小儿口腔疾病的临床治疗与护理[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4,37(4):52-53
马秀玲(1977~)女,山东青岛人,本科,主管护师。
R725.7
B
1008-0104(2016)05-0152-02
2015-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