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年轻人的缂丝新“风尚”
2016-11-18
一个年轻人的缂丝新“风尚”
李晶 85后年轻手艺人
谈起李晶,还得从世界超模刘雯说起。这位第一个登上“维密”舞台的亚洲模特用一把缂丝团扇美炸了英国古堡。东方女子的含蓄之美,欲说还休的雅意和余韵,都被这一把缂丝团扇诠释得淋漓尽致。而这把团扇,便是来自姑苏城内的85后年轻手艺人:李晶。
情出自愿,甘之如饴
李晶,清秀儒雅,待人随和,谈吐幽默,与古韵温婉的姑苏城市气息相得益彰。他尚古风、通诗词,是个不折不扣的古典派真文青。而看着他的那些团扇,仿佛能见到风流涤荡的苏州城内,扇面后掩笑着的如靥佳人。
李晶告诉记者,自己本科时期学的是工商管理,在大三时,他迷上了京剧昆曲,便自然而然地接触到戏曲艺术的边边角角,从唱念做打,到诗词音乐,再到服饰道具……无不涉猎。
看过昆曲的人都知道,在戏曲的舞台上,团扇可以说是最重要的道具之一了。有一天,李晶遇到一把破损的团扇,想找人修补,兜遍了整个苏城的修扇市场,却发现竟然找不到可以修补的手工艺人。有经验的老师傅说:“这是少见的缂丝扇面,做不了。”
缂丝作为现在唯一不能被机器替代的织造工艺,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缂丝和织锦的华美不同,它有一种安静的美丽,带着清隽的秀雅,仿佛空谷幽兰。然而这样古老的手工艺,却几近失传,艺不能用,很是寂寞。这让李晶产生了深耕缂丝扇面的念头。
“最初只是想将团扇修复如初,万万没想到就此给自己挖了个大坑。”李晶笑着说,从那时起,他便跳入手工制作缂丝团扇的“坑”里不回头。“我觉得,这样美丽的缂丝不应该仅仅只在博物馆和拍卖场上被人记起,更应该回归到丝织品本来的面目。”
于是,他便寻访姑苏古城里各种身怀缂丝绝活儿的民间手工艺人,求学若渴,不断实践将缂丝技艺融入到团扇制作中,这样既能传承濒危的缂丝工艺,又能重现团扇渐以失落的那种古典的中国美。
“嗜闲居”里的年轻担当
一把缂丝团扇的诞生,自然离不开细致的缂丝工艺,李晶必须一一从零学起,秉承初心。“一寸缂丝一寸金”,说的并不是它的用料蚕丝,而是缂丝制作起来耗时费力,同时对织匠的手艺,又有着极高的要求。
即使是前期把经线穿过竹筘以固定在机板上,也需要两个熟练的织匠忙碌一天。以几乎恒常的姿态,在同样的织机上,对相同的动作重复一千次、甚至是一万次,显然与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有所违背。
然而在李晶看来,正是这种坚持,成就了缂丝美的特性,独特的通经断纬工艺,根据织线颜色的变化,织匠便能在缂面上制造类似国画的渲染效果,并且,因为图案和衬底之间的这许多缝隙,当光穿过缂丝扇面时,梦幻般的雕刻质感凸显出来,特别迷人。
为了能更加静心地制作团扇,李晶在苏州博物馆附近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嗜闲居”。每天早上,他伴着昆曲儿醒来。上午接待来客,下午挨个拜访手工艺师傅。晚上他勾画稿、制扇面、弯扇框、裱扇面、配扇档、装流苏,每一个动作都力求做到最好。“我做起来就忘记了时间,经常要熬到深夜。有时候遇到非常喜欢的,我甚至能兴奋地做个通宵。”
在李晶的工作室里,你还能看见被保留着的一台缂丝织机,对着窗外姑苏城的青墙白瓦,从正午到日落,默默劳作。它似乎能够诗意地重现缂丝市场曾经的繁华。
苏州缂丝织造,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参观有的非遗工作坊时,会感到悲凉,是因为不知去处才被冠以非遗来亟待保护。但拜访李晶的工作室时,记者感受到的是缂丝这一古老的技艺,虽然被列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呈现的不仅仅是保护,更是一种传承和生命的延续,和煦而又充满朝气。
“说起缂丝这些传统工艺,大家的固有印象是长髯鬓白的老人家,踽踽独行的传承着那些古老美丽却又濒临失传的技艺。但我认为,作为青年手艺人,传承也是一种责任和担当。”年轻的李晶说,“能够把自己喜爱的事情当做营生,日子也没有因此而拮据,还培养了一批传统手工艺人,我觉得很幸福。”
俯仰之间皆灵感,传统向前看
如今的李晶已经拿下了江南大学设计艺术学硕士学位,加之长期的戏曲爱好熏陶和收藏鉴赏力,他对团扇制作具备了独特的审美情趣和鉴赏格调,他从宋画古诗词中攫取灵感,从而注入扇面创作之中,作品出乎意料地令人惊艳。
李晶的手作团扇不仅仅是“传承”和“守成”,他在传统中发掘美,同时融入自己的设计理念与灵魂,从画稿到配色,从单纯的“工艺”晋升为“设计师的工艺”,让团扇这样的“怀袖雅物”潜移到现代人的趣味雅意之中,融入到典雅生活中。
李晶告诉记者,他并不想一味逢迎现代审美。“我认为,真正的创新不是做新,而是做得更古。”他喜爱在传统中发掘美,同时融入自己的设计理念,将传统美更加精致化。
和传统的手工艺人不同,李晶从来不会掩饰,自己对商业的野心,“谁规定手工艺品一定要被束之高阁?谁规定手工匠人必须默默无闻,满手疮痍地付出心血,除了收获‘匠人’美名,鲜少能得到足够物质回报?”
“没有无价值的艺术,只有被压抑的付出。”李晶是幸运的。他的手工团扇一经问世,就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高昂的价格,也不能阻止真正喜爱之人的脚步,赶来将其收归囊中。
李晶说:“我所理解的‘把工艺流传下来’,是指工艺需要符合市场机制,但也不是完全迎合市场——找到一个折衷的点,把它保留下来,师傅能够活下来,我能够活下来,与此同时,大家也能喜欢这东西,这就是最落入生活实质的了。当然,在有了一定的客户群以后,也可以引领他们。”
一把团扇,让你想起的可能是幼时耳边隐约流淌的软语糯词,是少时背诗听闻过的寒山钟声和体会过得月下静谧,也或许只是透过藤蔓随意撒落在石板青砖的斑驳光影。但现在,它承载了更多的懂得与珍惜。
前路也许漫漫,然而不管是初心,还是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但愿总有一些什么,永不被人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