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钱币上的书法艺术美
2016-11-18李正一
◎李正一
我国古钱币上的书法艺术美
◎李正一
西方国家的钱币多以纪念性的人或物的图案为主,而中国的古钱币一直是以文字作为主要装饰,具有很高的书法艺术审美价值,这一现象前后持续了两千多年,一直到清代末年才宣告结束。把两千年来的钱币排列起来,钱文各体兼备,篆、隶、楷、行、草体应有尽有,或书于名家、或出于帝王,许多钱币上的文字堪称是书法艺术精品,无疑是一部生动的书法艺术演变发展史。我国钱币以造型、书法独步寰宇,为西方钱币所未有。认识中国的文化历史不仅是在文化典籍、青铜器、陶瓷中……同时也在古钱币中,并由此而产生了收藏、鉴赏、把玩钱币的“钱币学”。
从秦朝统一的钱币“方孔圆钱”开始,钱文由书法家来撰写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统治,“以秦币同天下之币”,把取意“天圆地方”、形态象征天圆地方宇宙观的“方孔圆钱”做为统一流通货币。秦始皇铸行的秦半两“方孔圆钱”的“半两”钱文,由著名书法家、丞相李斯用小篆书写,体式修长,遒劲有力,并由此开了书法大家书写钱文的先河。小篆是源自于大篆的一种新的字体,点划均为线条,粗细一致,劲健有力。小篆也成为秦的官方文字,结束了由来已久的古文字时代,实现了“书同文”的理想。其“方孔圆钱”的钱体形态也一直沿用到民国初期,流用长达两千多年之久。
汉代王莽时期的钱文“铁线篆”“悬针篆”开始刻意追求书法艺术美,钱文由小篆向隶书过渡
王莽推翻汉朝后,惧怕人们联想到刘氏汉朝的刘字,废除了币文中带有与“金”、“刀”有关的钱币,在钱名上避用“钱”字而借用“泉”字代之,货布、货泉便是王莽第四次币制改革之产物。货布、货泉,在钱文风格上创造出端庄优美的“铁线篆”,其中尤以货布钱为甚,凡竖画下端纤长,出锋处如针之倒悬者谓之“悬针”,不出锋如露珠之垂下欲滴者谓之”垂露”, 一改前期丰满笃实的特点,被后人誉称为“悬针篆”,亦名“悬针垂露”。 钱文书体逐渐由小篆向隶书过渡,是文字修饰美的一种尝试,是书法艺术上刻意追求美的一种表现。
唐代废除了钱币“株两”制,开始了“宝”钱制阶段,钱文开始使用隶书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显示钱币在人们生活中的尊贵地位,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废除了沿用近千年的秦之“半两”、汉之“五株”的“株两”货币制,并且由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欧阳询书写钱文,开始铸造“开元通宝”钱。欧阳询书写的隶书钱文兼楷、隶二体之美,布局严整,质朴端庄,是书法史上最值得称道的佳作之一,后人称之谓八分书,是钱文开始使用隶书的开端,在“开元通宝”之前,钱文几乎是小篆独领风骚。欧阳询书写钱文的“开元通宝”铜精工良,轮廓深峻,观其钱就能感受到唐王朝的强盛气势。以后历朝历代铸造钱币不再以重量为名称,而改名为通宝、元宝、重宝和泉宝等。自此开创了我国钱币“宝”钱制之先河。
宋朝的钱文书法、钱币质量和种类均达到古代钱币历史上的顶峰,尤以赵徽宗赵佶的“瘦金体”钱文“大观通宝”为最
宋朝的绘画、书法、雕塑、印刷在世界上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宋代钱币的种类、数量、质量也是古代钱币铸造史上的一个顶峰,同时也达到了钱文书法艺术发展的巅峰。宋代钱币出现了“御书体”钱文,即由皇帝亲自题写的钱文,这类钱有的是楷书、行书一体成对,有的是隶书、篆书一体成对,有的是楷书、篆书一体成对,被称为“对钱”、“对子钱”,就是只有钱文书法形式不同,年号、名称、大小、薄厚都相同,钱币与书法艺术的结合达到了极致。宋代的对子钱有800种之多,“对子钱”是我国独具特色的钱币造型表现形式。
其中,宋太宗赵光义于“淳化”、“至道”年间亲书写钱文并铸行的淳化元宝、至道元宝,有真、行、草三种书体,被称为“御书钱”之肇始,开了钱币书法艺术的新纪元。宋太宗赵光义所书钱文真书浑然稳重;行书则流畅俊逸;草书更显神采飞扬。
宋神宗时所铸行的篆、隶、行草三种御书体的“元丰通宝”中以苏轼所书隶书“元丰通宝”最为稀少,收藏界称之为“东坡元丰”,是收藏家们的渴求之品。
宋仁宗时所铸行的“皇宋通宝”有一种俗称“九叠皇宋”,属钱文中的孤例,以九叠文为钱文,精美绝伦,存世仅几枚,被钱币藏家视为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品。九叠文是小篆的变体,装饰性强,多用于书法和玺印上,钱文上很少使用。
宋徽宗赵佶年间,宋代“御书钱”的书法艺术和铸造工艺达到了钱币史的巅峰。宋徽宗所书的“崇宁通宝”、“大观通宝”、“宣和通宝”、“政和通宝”钱文书法,清丽疏朗、瘦硬挺拔、独创了自成一体的被称为“瘦金体”、“铁线书”的书法艺术,“瘦金体”是书法艺术中的奇葩。 “瘦金体”笔势顿挫有节,用笔纤瘦、结体疏通,楷书犀利挺劲、于刚劲中透出秀丽,清健挺拔似修竹,婀娜委婉如幽兰。当代书法家启功先生的书体与其类似。
一眼就可看出宋徽宗赵佶所书写钱文的书法艺术个性和美感。在方孔圆钱上安排四个瘦金体文字本身就比较困难,“大观通宝”却能够使钱文与细廓的线条配合得非常得体、和谐,劲健有力,气度不凡。“大观通宝”钱币是宋徽宗赵佶书法艺术的代表作。
观赏徽宗赵佶所书写的钱文,使人有一种清新优美之感。赵佶亲自书写钱文的“大观通宝”、“崇宁通宝”是中国古钱币中书法最为精美的作品,其独占鳌头的地位为历代所公认。这些钱币不仅为历代钱币收藏家所珍藏,而且还为许多书法家收集、临摹、研究。
金代也喜欢“瘦金体”,据说宋徽宗做俘虏时,金皇室常送些衣物食品之类以换得他的亲笔谢函。金代的“大定通宝”和楷书“泰和通宝”都是因为金章宗仿效宋徽宗瘦金体而闻名的。
金代章宗泰和年间铸造的“泰和重宝”钱文是书法家党怀英用玉箸所书,因其完美精整而被称为“金泰和”,与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体”“大观通宝”、王莽时期铸行的货布一并被钱币收藏界誉为“世币三绝”。
明朝在钱币书法上没什么明显的建树,此后钱文书法走人了低谷,呈现出呆滞生涩的匠气。一直到了清朝咸丰年间,各铸钱局才又出现了工秀多彩的新局面。如宝泉局的“咸丰重宝”是由画家戴醇士书写的钱文,俗称“戴书咸丰”,打破了南宋“淳熙元宝”以来艺术特征不多、方正呆滞的局面。另外,清代钱币出现了一面是满文,另一面为汉字的新形式。
其他一些少数民族政权,如辽、西夏、金等也不乏钱文书法上乘的钱币,如“泰和通宝”、“正隆元宝”等,元代的八思巴文(蒙古文)钱如“至元通宝”则展现了民族文字的书法艺术。
大量古钱币的留世,使今天的我们得以欣赏到古代书法艺术作品的精彩神韵
宋朝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尤其是书法艺术最为发达的封建王朝,涌现出了如苏轼、黄庭坚、米芾、赵佶、蔡襄等一大批书法艺术大家。虽然今天我们已经无缘再能见到他们绝大多数人的书法真迹,但从存世较多的宋代古钱币中,还约略可以一窥它们的精彩。宋代钱币的文字美和精湛铸造技术,也使得宋钱文字的清晰度远高于其它朝代那些屡经翻摹的碑帖。
“五朝兴衰事,尽缩钱币中。”古钱币有着丰富的文化历史经济内涵,更是书法艺术的立体呈现,它也是中国文字不断发展变化的最好记录载体。研究、学习、欣赏、临摹古钱币上的书法艺术对我们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历史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