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特色,注重应用
2016-11-17周雪梅
周雪梅
摘要:电力院校对工科学生开设电力经济与管理课程已有多年的历史,但课程不受重视、教学效果不佳。本文从突出电力特色、注重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结合教学实践和教学体会,从课程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对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电力特色;电力经济管理;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7-0099-01
一、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与意义
近年来,社会对工科专业技术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高校工科学生而言,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工科基础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为此,一些电力院校工科的相关专业开设了电力经济与管理这门课程。但是,目前该课程的教学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第一,电力特色不明显,只是介绍一些基本的经济管理知识,没有与电力行业相结合。第二,没有规范的课程结构设置和教学内容安排,课程内容的选择、广度、深度的确定比较随意,且教学方法单一,难以调动工科学生的积极性。第三,教学秩序不佳,课堂出勤率低,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工科学生应具备哪些经济管理素质界定模糊,没有明确的课程目标,导致学生对课程认识不清,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基于突出电力特色,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又有经济头脑和管理才能的综合型人才,结合教学实践和教学体会,明确课程定位,完善课程内容,整合教学资源,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此门课程教学效果,进而改善高校工科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对于提高工科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
(一)明确课程定位
以提高工科学生经济管理方面素质为出发点,突出电力特色,力求与工科专业零对接,把专业技术和经济管理知识紧密结合起来,在有限的学时内,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并与发挥技术专长紧密联系的电力经济管理基础知识,成为既懂技术又具有经济头脑、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人才。
(二)整合教学内容
本着“重思想、重方法、重应用”的原则,精选教学内容,以实用为主,拟构建以研究各种技术方案的经济评价理论和方法的技术经济学为核心,并围绕电力行业特点,将经济管理理论知识与电力行业的专业性紧密结合,全面系统介绍相关的现代电力经济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的课程结构。同时,对我国电力系统的概况、电力工业的发展,以及围绕电力企业改革与发展进行全面系统的介绍。主要包括:管理的基本知识、技术经济学部分、电力行业介绍三大部分内容。
基于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可以融入诸如管理者的沟通技巧、领导的艺术、提高工作绩效的方法等内容,以专题的形式进行讲解。这些内容对于工科学生日后走上管理岗位甚至领导岗位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工科学生的演算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强,而技术经济学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以评价技术方案的经济效果为核心内容,作为电力经济管理课程的主要内容比较合适。当然,面向工科学生开设的经济管理类课程,学时有限,该部分主要讲授现金流量的构成、资金的时间价值、资金的等值计算、技术经济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设备更新的经济分析等核心内容。这些内容应用性强,对学生未来的实际工作有一定帮助。
电力行业介绍主要以当前电力行业体制改革为大背景,对我国电力系统的概况、电力工业的发展,以及围绕电力企业改革与发展进行全面系统的介绍。考虑到电力院校的工科学生毕业去向以进入电力系统工作为主,所以对电力企业诸如发电厂、供电公司、电科院、电力设计院、电力建设公司、电力设备厂等企业进行详细介绍,以便学生对就业早作打算,积极准备。
(三)改进教学方法
鉴于以往教学上侧重理论、忽视应用的缺陷,在教学方法上做一定的改进。第一,加强案例教学,例如,讲授技术经济项目评价,可以引入工程项目实例进行剖析,把理论与实际较好地结合起来。第二,在课时允许的前提下,留出一部分学时来给学生做课程设计。可以引入电科院的一些实际项目,在简化的基础上,让学生动手去分析一些电力项目的投资是否具有可行性、经济效益如何,切身感受经济评价方法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如何应用。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团队的形式去完成,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第三,安排必要的讨论,在讲授某一专题时,可以让学生充分讨论、互动、角色扮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完全融入课堂,体会管理的技巧和魅力。
三、总结
本次教改研究的创新点是突出电力特色,注重实际应用,激发工科学生对经济管理知识的学习兴趣,结合本专业处理实际管理问题能力为出发点,对电力经济与管理课程的教学从课程结构、内容编排、教学方法改进等方面进行科学的动态整体优化,对学生实践能力与经济管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升这门课程在工科课程中的地位。
责任编辑:杨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