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要素对于会计准则的执行效果影响研究
2016-11-17李俊彦
摘 要: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会计准则开始朝着国际趋同化发展,我国的会计准则也在发展中不断完善。企业是会计准则的执行者,而内部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对会计准则的执行效果产生影响,本文就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进行分析,针对不同要素阐述其对会计准则执行的影响,并研究提高会计准则执行效果的策略。
关键词:内部控制;要素;会计准则;执行
每个国家在制定会计准则时,都会依照本国的国情作为出发点,寻找适合的会计准则,我国的会计准则,在不断的改进完善中,越来越趋于国际化发展状态。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积极采取相应措施,接轨国际会计准则。但是,近年来多个国家出现关于会计准则的一系列财务丑闻事件、财务造假事件等,这种现象的出现也表明,要建立一个高质量的会计准则,最应注重的是后期会计准则的执行效果。一个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在制定之后,应立即对其进行高效执行,从而达到颁布会计准则的目的。会计准则的执行远比会计准则自身重要的多,而会计准则的执行很大程度上受内部控制要素的影响。
一、企业内部控制要素
1.企业内部控制的概述
企业的内部控制从广义上来说就是,企业的管理机制,从狭义上来说是企业的控制机制,管理机制与控制机制相互影响,管理机制推动控制机制的发展,控制机制表现管理机制,两者共同运作才能最大程度上保障会计准则的有效执行。
内部控针对不同的主体发挥出的作用是不同的,虽然其具有很多的积极意义和作用,但是其本身也有局限性,主要体现在成本、业务的局限性上,除此之外内部控制受控制环境的影响。控制环境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内部控制需要根据控制环境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以适应控制的变化,从而适应企业的变化,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会计准则的执行。
2.企业内部控制的五大要素
内部控制要素主要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检查这五个部分组成:
(1)控制环境。主要给企业提供企业纪律以及企业架构,对企业文化进行塑造,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控制环境主要包括发展策略、人力资源政策、责任的分配与授权、企业文化、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组织结构、反舞弊机制等。
(2)风险评估。企业需要面临来自外部或内部的风险,而这些风险都需要进行评估,进行风险评估的前提条件是制定目标,从而对目标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分析。风险评估主要包括前期的目标设定,后期的风险识别、分析、应对几个方面。
(3)控制活动。依据风险评估的结果,结合风险的应对策略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称为控制活动,是实施企业内部控制手段的方法。控制活动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主要包括会计系统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授权控制、审批控制等。
(4)信息与沟通。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及时、准确地了解相关信息,将这些信息以适合的方式进行传递,有效进行各部门、层级之间的沟通,信息与沟通主要包括信息系统、沟通系统等。
(5)监督检查。企业的内部控制需要监督检查进行评估,保证内部控制的合理性、健全性、科学性,是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重要保障。监督检查具体包括:连续性监督检查、专项监督检查、报告缺陷等。
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进行管理的重要制度,是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而会计准则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下的产物,但属于企业外部制度。会计准则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指导思想,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促进会计准则的有效执行,将两者进行有机结合,能够使其变得更加完善。
3.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
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决定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方向、运行方式,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是:(1)避免出现财务造假,减少错误的发生。(2)保障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可靠性,提高财务报告的质量,给企业提供及时的财务信息。(3)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确保资产信息的完整性。(4)高效的去实现企业目标,提高经济收益。
然而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组织外部环境的变迁,人们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认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以及不足之处,其具体表现如下:(1)内部控制片面强调企业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有效性、准确性,在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决策时,需要保障所有的相关数据都是可靠、有效和准确的,而不仅仅只是会计信息,因此,会计信息系统也应该收集财务信息之外的数据,以保障决策相关数据的准确性。(2)企业的具体资产中,会计把一些很重要的经济资源排除在资产概念之外,比如说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想要达到组织的既定目标,需要对这类的资源进行整合、保护,并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加以利用,如果不对这些资源加以重视,很可能造成企业人才转而进入其他企业,对组织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对信息资源不止要注重完整性,也需要注意信息资源的安全性,否则,信息资源可能会被滥用、偷窃,进而对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3)过分强调企业的经营效率,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业绩的经济性以及有效性,经营效率是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计量,指在生产过程中以最少的消耗生产出产品;经济性是衡量生产投入成本,指以最低的成本生产高质量的产品;而有效性则是与目标相应的结果。(4)隐含的指出内部控制有其消极作用,内部控制仅仅只强调“防范”和“阻止”出现不必要行为的特定程序,忽视内部控制的“激励”功能,内部控制并不是简单的按照政策进行“控制”,机械的去“限制”。激励员工、实现企业目标,才是内部控制在企业中应发挥的效果。
二、会计准则执行效果受内部控制要素影响的分析
1.会计准则执行效果受控制环境的影响
企业内部控制要素以控制环境为基础,其中控制环境包括发展策略、人力资源政策、责任的分配与授权、企业文化、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组织结构、反舞弊机制等。每个不同的环节发展中需要注意的也不同,比如发展策略的重点是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有效的实行发展战略、根据实际情况对发展战略进行调整三个方面;人力资源政策应着重于开发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的合理性方面进行等。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是影响会计准则执行的环境因素,其对会计准则的执行必然会造成影响,所以控制环境的质量越高,对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效果也会越好。
2.会计准则执行效果受风险评估水平的影响
风险评估主要包括前期的目标设定,后期的风险识别、分析、应对几个方面。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开展风险评估活动,能够对潜在的外部、内部风险进行控制,从而降低企业的风险,推动会计准则的执行。基于此,企业风险评估的水平越高,会计准则执行的效果就会越好,给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的质量也会相对较高。
3.会计准则执行效果受控制活动的影响
企业依据风险评估的结果,结合风险的应对策略实现企业内部控制,达到降低企业风险的目的,针对风险做出的应对措施,其目的是保障行动的有效执行,从而保障企业的良性发展。控制活动主要基于风险控制,但其也涵盖其他内容的控制,比如会计系统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授权控制、审批控制,这一系列的控制机制质量越高,也有利于会计准则的实行,因此,企业内部控制中,控制活动的质量越高,会计准则的执行效果也会越好。
4.会计准则执行效果受信息与沟通的影响
信息与沟通主要包括信息系统、沟通系统,企业为规避风险,应建立完善的信息、沟通机制,及时的获取相关信息,避免出现企业财务造假的情况,使会计信息的质量得到提高,从而促进会计准则的有效执行。由此可以看出,信息与沟通的机制越完善,对促进会计准则的执行越有利。
5.会计准则执行效果受监督检查的影响
企业的监督检查能够对企业内部控制系统进行客观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财务造假的情况,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性。企业的监督检查水平越高,也能使会计准则执行的效果更好,为企业提供更多准确的会计信息。
三、提高会计准则执行效果的策略
企业管理者作为企业的主体,在管理过程中应当注重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运行状态。企业的规模在不断扩大的同时,企业的经验风险也会随之增加,可控能力下降,企业管理容易出现漏洞,从而导致财务出现问题,影响企业的经营。基于此,企业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不断完善管理机制,进而提高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的质量,为企业稳步发展奠定基础。
管理者应以企业内部管理的五个要素为出发点,不断的进行改善,以期适合企业的发展,具体如下:
1.根据企业的发展,及时对发展策略进行调整,开发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责任的分配落实到个人,明确每个环节的具体责任划分,实行权责分离制度,在企业文化方面应当建立企业文化的评价系统,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明确其工作内容,减少财务舞弊的情况。
2.企业设立经营目标,对风险评估系统进行完善,重视内部、外部的情况,提高风险评估水平,进行高效的风险识别,对风险进行分析,制定应对策略,设立有针对性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强化风险评估的科学性。
3.对控制活动进行强化,控制活动主要是在风险评估后,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相应的控制,使企业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控制活动需要完善其会计系统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授权控制、审批控制,建立财务报告的监督机制。
4.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内部控制要素主要有五个,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检查几个方面,内部控制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对会计准则的执行效果造成影响。针对不同的内部控制要素,其执行的效果也大不相同,具体表现为控制环境的质量越高,对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效果也会越好;企业风险评估的水平越高,会计准则执行的效果就会越好,给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的质量也会相对较高;控制活动的质量越高,会计准则的执行效果也会越好;信息与沟通的机制越完善,对促进会计准则的执行越有利;企业的监督检查水平越高,也能使会计准则执行的效果更好,为企业提供更多准确的会计信息。会计准则的有效执行,有利于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利于管理者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从而制定更合适企业的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胡嘉.集团化企业会计核算质量管理体系构建探析——以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实务管理为例[J].会计之友,2014,35(06):4-8.
[2]王磊.论电力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基于风险管理视角的分析[J].企业导报,2014,20(11):8-9.
[3]陈兵.新经济时代从“以票控税”到“信息管税”的转向——由B2T税收征管问题引发的思考[J].法学,2014,12(03):76-88.
[4]黄韬.应对操作风险:“加强监管”还是“健全市场”?——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法律机制变迁的路径选择[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5,21(06):57-66.
[5]傅超,杨曾,傅代国.“同伴效应”影响了企业的并购商誉吗?——基于我国创业板高溢价并购的经验证据[J].中国软科学,2015,18(11):94-108.
[6]欧阳越秀.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偿付风险管理能力研究——基于C-ROSS视角的45家财险公司经验数据[J].保险研究,2016,33(03):57-63.
[7]张建伟.制度基因、金融发展与“法律家长主义”进和退(上)——功能视角下的“中国悖论”及求解[J].交大法学,2016,25(02):128-152.
作者简介:李俊彦(1994.11- ),女,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学专业2013级2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