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严重并发症的临床诊治分析

2016-11-17樊彩云冯仲彪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年17期
关键词:临床诊治早期急性心肌梗死

樊彩云++冯仲彪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严重并发症的临床诊治。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严重并发症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 18例急性心肌后梗死早期严重并发症包括心源性休克、心脏破裂、心力衰竭、心脏骤停、上消化道出血等,其中救治成功16例,抢救无效死亡2例,救治成功率为88.89%。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严重并发症的发病率较高,且种类多样,及时诊断和针对性治疗有利于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严重并发症;临床诊治

【中图分类号】R5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17.0.02

现代社会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全球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约为1700万,而死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占一半。近几年,我国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发病率与国际水平相当。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8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严重并发症的临床诊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62.4±2.6)岁;发病1~12 h于我院进行就诊,平均就诊时间(2.1±0.5)h。所有患者均符合WHO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2],既往无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疾病史,无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无β受体阻滞剂禁忌症者。

1.2 方法

1.2.1 诊断方法

经心电图诊断提示,急性下壁、右心室心梗4例,急性下壁、右心室、前壁心梗1例,急性广泛前壁心梗5例,急性广泛前壁、下壁心梗3例,急性下壁心梗3例,急性高侧壁、前壁心梗2例。经检测,血清肌酸磷酸激酶1832~6480 U/h,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87~376 U/h,肌钙蛋白定性均呈强阳性。在发病初期均出现突发性胸痛症状,并伴有气短现象患者18例。其中发病12 h内出现血压下降,意识模糊、肢体冰冷、少尿等症状,确诊为心源性休克患者6例;经心电图提示窦状心率,确诊为心脏破裂,患者心音消失,逐渐丧失意识,瞳孔散大患者1例;出现黑便、血便,呕血或胃液潜血呈强阳性,确诊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例;出现气短、呼吸困难、两肺提示湿性啰音、心率加快,确诊为心力衰竭患者3例;出现心脏博停患者1例。

1.2.2 治疗方法

积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18例患者入院后首先给予吸氧,采取心电监护,动态监测患者的体温、呼吸、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给予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缓解疼痛及病情发展,同时予以促进心肌代谢药物和极化液疗法,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手术治疗方法。①心源性休克:给予1 mg肾上腺素,同时为患者注射500 mL的5%葡萄糖溶液。②心脏破裂:根据病情,确定需要进行手术治疗。③心力衰竭:给予吸氧,持续正压给氧、无创或机械通气,无低血压患者给予硝酸甘油,低血压患者给予多巴胺等正性肌力药物。④心脏博停:在1 h之内以200~300 J的电能量行7次电颤,并采取电击、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等方法进行抢救,根据需要对患者注射葡萄糖、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药物。⑤上消化道出血:口服肠溶阿司匹林300 mg,以后100 mg/d,长期服用;停用低分子肝素钙、阿司匹林等药物,给予洛赛克20 mg,2次/d;出血量较大者,迅速给予输血,对于休克患者在输血的基础上,加用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静脉滴注。

2 结 果

1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心脏博停1例和心脏破裂患者1例,最终未抢救成功,死亡,其余16例救治成功,救治成功率为88.89%。心肺复苏成功患者1例,将患者送入心导管室,通过诊断显示冠状动脉完全闭塞,患者行经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手术,病情得到有效的缓解;其余15例患者均抢救成功,生命体质稳定,病情得到有效的缓解。

3 讨 论

调查显示,近些年来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患病人数平均每年上涨50万例,目前已经达到200万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着冠心病监护病房的普及,以及急性心肌梗死的药物治疗、心脏电除颤或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等诊治水平不断提高,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手术、静脉溶栓、冠状动脉内支架等技术也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些技术水平的发展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并发症的诊断和救治率,显著降低了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有几下几点:患者存在缺血性胸痛史;心电图进行性变化;血清心肌标记物水平的显著变化。存在以上两点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一部分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没有表现出ST段抬高,而是表现为非诊断性心电图改变,主要发生于老年人和既往心肌梗死病史者,此时应采用血清心肌标记物浓度的测定诊断心肌梗死。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传统溶栓治疗和介入治疗方法,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对比是研究的重点。但早期的治疗有利于缩小心肌梗死的面积,挽救濒死的心肌细胞,对减少早期严重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严重并发症之一心源性休克,其病死率高达70~90%,对发生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应及时进行休克和心肌功能保护抢救,实施心率提高措施,对于心肌泵衰竭严重的患者,在提高心率的基础上,给予患者血管活性药物、扩容,促进心肌细胞功能的恢复,更进一步改善泵衰竭,提高抢救成功率。心律失常是最常见的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严重并发症,心律失常主要发生在患者发病后4 h之内,通过心前区叩击、胸外心脏按压、电除颤等抢救方法成功抢救患者,因此要动态监测患者早期的心电图变化,及时发展异常,针对心室颤动的患者及时行电除颤治疗,缓解心律失常症状,尤其是对心室颤动和心脏博停的救治[4]。如果患者出现频发室性早搏,尤其是多源性室性早搏或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应给予利多卡因或胺碘酮治疗,有效预防心室颤动的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是内科常见的急重症,当急性心肌梗死与上消化道出血合并,病情更为复杂,病因多是由于患者抗凝抗血小板、溶栓或急性胃粘膜病变及应激胃粘膜损伤造成的,尤其是阿司匹林或其他抗血小板药物、低分子肝钙素等,因此患者要停药治疗。患者在原发疾病治疗的基础上,适当给予止血,本组患者采用质子泵剂,抑制胃酸分泌,促进胃粘膜下血流量,改善局部微循环,清除攻击因子对胃粘膜的损伤,加速粘膜的修复和再生,并配合适当的输血,救治效果显著。心脏破裂患者的死亡率最高,因此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尤其是广泛前壁心梗患者要尽早做好各种治疗,保护心肌功能,预防发生心脏破裂。心力衰竭,是急性心梗常见而重要的并发症之一,在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为20~40%,住院期总的病死率在10~17%,目前临床多采用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有效降低急性左心衰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严重并发症的发病率较高,且种类多样,及时诊断和针对性治疗有利于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张 平.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治疗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月刊,2014,10(4):56-57.

[2] 王秀芳.心电图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作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5,20(6):1044-1045.

[3] 卜 辉.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严重并发症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2015,23(6):20-21.

本文编辑:王 琦

猜你喜欢

临床诊治早期急性心肌梗死
早期应用瑞舒伐他汀钙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的临床诊治分析
绝经期女性宫腔积脓60例临床诊治分析
黄体酮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效果研究
马克思主义早期大众化研究的重要学术成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甲亢合并糖尿病临床诊治分析
早期慢性重型乙型肝炎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临床分析